精益·精品·精彩
这是我们的创造梦工场
以下摘自李开复的新浪博客:
(2009-09-07 10:17:21)
今天我宣布了我的新公司——“创新工场”(www.innovation-works.com)。
回顾我的职业生涯,可以说,“创新”、“中国”、“青年”是深深打动我的主旋律,今天的“创新工场”就是基于这三点,所以,创新工场看起来是一个转折,实际上却是一种自然的延续,一种跳跃中的传承。
什么是创新工场呢?
创新工场是一种新的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的整合。我们是一个公司,自己做创新产品,但是做到一个阶段,会为这个产品开一个公司,再找其他的风险投资,一起投这个新公司。所以,创新工场的产品就是更多的高科技产品。
创新工场是创业者的黄埔军校。我们会招聘最有能力最有潜力的创业者和工程师,我和我的团队会指导、培养他们,除了我们自己做创业教练外,我们的知名投资人(柳传志、俞敏洪、郭台铭、陈士骏)也会抽空来指点公司的精英团队。
创新工场填补了中国天使投资的空缺。在美国,是天使投资人带动了高科技革命,教导了苹果的乔布斯和谷歌的拉里、谢尔盖。在中国,创新工场将把好的创意、好的创业者结合,并帮助他们获得下轮投资,最终上市。
创新工场提供了丰富的后援,给我们培养的企业提供法律、财务、机房等服务;也提供共享的软件平台和模块,还有搜索引擎优化等服务;最重要的,我们能招到最好的工程师,搭配互补的团队,增加了成功的概率,也加快了产品的开发。
所以,创新工场是一个崭新的模式,是一条未选之路。而且,我相信我们的模式是符合中国的。我相信,我的技术背景、我过去20年职业经理人生涯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产业关系、我在业内人才中的影响力、国际化的视野和沟通能力,都能够很好地帮助创业者组建团队、建立团队文化、提升领导力、提高创业成功率。我相信,我们能够在后面的十年里培养50个创新公司,500位优秀的创业者,为中国公司和中国品牌作出贡献!
最后,想到创新工场的未选之路,就让我想到罗伯特·弗罗斯坦《未选之路》 的最后一段: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精益·精品·精彩
李开复3月29日在全球创业周峰会给创业者的五个建议:
1)毕业生不宜马上创业,应先参与创业,再主导创业,
2)创业目的不是上市;上市只是阶段性目标和一个新的起点,
3)创业关键不是科技创新,而是创造用户价值,
4)点子不重要;把握趋势、团队、执行力才重要,
5)VC价值不在钱,而在人脉、经验、建议、辅助。
@李开复:在清华创新论坛给高校的建议:
1)鼓励学生实习,learning by doing,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找到天赋兴趣,避免从众心态,
3)提供团队合作经验,避免零和心态,
4)鼓励批判式思维,理解每件事有多种观点,
5)鼓励教练型导师,帮助学生成长,
6)鼓励跨领域合作,培养综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