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3:界定語音及視訊的壓縮/解壓縮設備,雙方溝通的設定與控制。
JPEG:24-bit true-color 的影像標準,RGB 格式的影像轉換成 YCrCB 格式,檔案大小可減少1/3 ~1/2 左右。MJPEG 是會動的 JPEG 圖檔,格式簡單,許多 Video Streaming 都會使用來取代 MPEG ,但缺點是不支援聲音。
MPEG-1:1992 ISO,主要用途為視訊會議、影像電話、電腦遊戲與 CD-ROM 。MPEG-1 被設計來支援大部份的影像與 CD-ROM 的音效,傳輸速度為 1.5 Mbps (30 fps)。除此之外,MPEG-1 也支援playback ,例如快轉、倒帶或是跳躍,這也是MPEG-1 好用的地方。
MPEG-2:1994 ISO,MPEG-2 相容於MPEG-1,加強 MPEG-1 不足的地方 ,更能昇任其它工作環境,例如 HDTV 、視訊廣播。解析度也支援到HDTV 1280x720 。在音效方面,MPEG-2 也支援到6 個頻道 (MPEG-1 只支援2 個頻道)。傳輸速度 2Mbps ~10 Mbps ,因此需要 4x CD-ROM ,但也只能儲存 18 分種的影像,所以我們利用DVD-ROM 來儲存MPEG-2 格式的影像,而且 DVD-ROM 也支援 Dolby 音效。
MPEG-4:1993 ISO,主要的應用包括:視訊會議、影音郵件、無線裝置等等,支援的傳輸速度為8Kbps ~35Mbps 。MPEG-4 可以傳送影像的物件,而不是只有影像的"frame",例如一連串的動作指令。因此,MPEG-1 與 MPEG-2 皆是"frame-based"的標準,而 MPEG-4 則是"object-based" 的標準,在網路與多媒體的應會也更普遍。
H.264 又稱 MPEG-10 AVC(advance video coding)或 MPEG-4 Part 10。高效編碼性能:在相同畫面品質下,H.264 的資料量只需要 MPEG-2 八分之一、MPEG-4 的三分之一。高容錯能力解決在網路不穩定時,封包容易丟失的所造成的問題,加上本身所提供的網路適應層(network adaption layer),讓 H.264 可以更加容易的透過網路來傳輸。H.264 目前用在藍光,及廣泛用於streaming internet sources (YouTube, iTunes 等),網頁軟體 (Adobe Flash Player, Microsoft Silverlight),HDTV 廣播 (ATSC, ISDB-T, DVB-T or DVB-T2, DVB-C, DVB-S and DVB-S2).
720p
1080p:1280x720 progressive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