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字母含附加符號輸入法表格檔

下載網址 / download link:

LatinLetters110-12_OV.cin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heO9oViR7ZkDhWMG0wuFmd_qs8uoTNKK/view?usp=sharing


關於本檔案的編製過程:

"gcin-2.9.0/data/latin-letters.cin"這個檔案的編製日期為2018年中,版本已經有些舊了,筆者想嘗試看看能否自行編製出最新的版本出來。

參考資料還有:UNICODE14.0-LOv7222-v1101212.ods(或將來的更新版本)

https://sites.google.com/site/ianho7979/UnicodeCharactersList

於是筆者嘗試從中挑選包含有附加符號的拉丁字母字元碼位。挑選一輪並整理排序出來之後,比"gcin-2.9.0/data/latin-letters.cin"多了至少三倍的量。

筆者有參考維基百科條目內的列表,大致排序了與每個英文字母搭配的附加符號的順序。在這份檔案之中,筆者「不收錄」:「拉丁字母 小型大寫」系列、「修飾符字母」系列,因為看似重複了!?拉丁字元排序的部分,因為拉丁字母不是筆者的母文字,筆者承認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的換位思考,所以筆者編輯的排序不見得能夠百分之百的完全符合到拉丁字母使用情境的最常用、次常用、罕用的需求,歡迎使用者來信指教能夠如何排序可以更接近拉丁字母母文字者的常用罕用先後排序需求、以及還可以再收錄哪些與拉丁字母「直接相關」的字元?

使用者會發現「顯示名稱」"%chardef"第一欄的英文按鍵有區分大小寫,但那只是筆者標示給自己方便視覺分辨用的,實際上沒有區分。


二次再編輯完成的純文字檔案,在存檔時,進階純文字編輯器若有"Line breaks"選項,推薦選擇"Windows(CRLF)"。在正式開始使用本檔案之前,建議先把捲軸往下拉,把對照表大致瀏覽過一遍。


#關於本檔案的已測試環境:

macOS 10.15.7 + OpenVanilla 1.6.2

OpenVanilla偏好設定\加入新輸入法\匯入.cin格式檔案即可。在使用本表格之前,務請先參考UNICODE14.0-LOv7222-v1101212.ods檔案內容,把能夠覆蓋本表格的「所有」拉丁字元碼位的一個甚至多個字形檔案裝足,避免缺字。OpenVanilla偏好設定:最大組字區(字根)長度:"10"。「請先勾選」「打滿最大組字(或字根)長度就組字」、「一邊打字一邊組字,如果有候選詞就顯示選字窗」這兩個選項。其它選項「先不勾選」。然後筆者發現,輸入萬用字元"*"和問號"?"後會「卡住」,輸入ENTER鍵之後沒有反應。於是筆者把萬用字元"*"和問號"?"也列入「按鍵名稱」與「顯示名稱」列表中,輸入ENTER鍵之後就有反應了。本檔案搭配的硬體鍵盤規格為QWERTY排列的美式英文鍵盤。


目前為止所遭遇到的檔案編輯瓶頸:

其實目前為止這個檔案跟傳統「ㄅ半」注音的操作情境差不了多少,就是輸入一個英文字母,然後一大串(超過一頁)的待選字元這樣。使用macOS 10.15.7內建的「ABC - 延伸」輸入模組、和「模擬鍵盤」面板互相搭配,可以發現"shift"、"fn"、"option"三個功能鍵可以切換出不同的「按鍵名稱」。筆者想嘗試將多種不同的「按鍵名稱」組合,整合進表格檔內,例如可以真針對每個字母再做某些細項分類,然後可以設計出透過組合鍵和多碼輸入,輸出呈現「一個英文字母搭配兩個附加符號」的「字元」,這樣的輸入情境。但是個人資訊處理能力有限,目前為止無法摸索出任何頭緒。


關於本檔案的免責聲明:

筆者發現,線上的維基百科有所謂的免責聲明,不保證其資料百分之百正確,很多商業軟體公司也有其免責聲明,不保證其軟體百分之百沒有瑕疵,所以筆者當然也要附上免責聲明,「不保證」本表格檔案中的每一筆對照資料都是百分之百正確的,有可能是筆者在剪貼/轉換的過程中疏忽了什麼,「更有可能」「資料來源」(Unicode)就「有爭議」。所以筆者也附上這個檔案是怎麼製作出來的說明,如果使用者有所質疑,在等不到修正更新版本的情境下,大不了參考本文的製作過程,自己去做一個。


中華民國110年12月14日 再次編寫過本頁面。

中華民國110年9月6日 重新編寫過本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