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德廟文物文獻

建廟年代

◆ 據《鳳山採訪冊》記載:頂林仔邊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由葉文賓倡建廟祠,屋五間,頗具規模,嘉慶年間(十九世紀初期),南部被颶颱重創,寺廟遭風毀與水淹,損壞嚴重。

◆ 清嘉慶年間(1796年起),由士紳策勸善男信女捐資易地重建。

◆ 清光緒九年(1883),由士紳陳芽修再捐資整修。

◆ 日本明治三十七年(1904),再由士紳黃合春捐資修建 。

◆ 據廟匾記載:民國三十八年(1949),地方紳民集資遷建於現址。

◆ 民國四十年(1951)寺廟屋頂因颱風而毀損,信徒集資整建成雙龍燕尾角,再增建拜亭成為現貌。

◆ 民國八十八年七月(1999)經管理委員會及村民信徒大會決議重建,始有今日莊嚴之殿堂。

奉祀主神

◆ 福德正神(土地公)

◆ 聖誕日期:農曆二月二日

◆ 得道日期:農曆八月十五日

◆ 其他神明有:文判官、武判官、虎爺。

東林福德神顯靈的傳說

●文武判官由來

東林社區展協會理事長林寶祥表示,當時會在此建廟,是因為瘟疫盛行,觀音佛祖指示福興街街尾要奉祀土地公,街頭奉祀保生大帝(現興濟宮),才能去除瘟疫,建廟之後,果然成真。特別的是,東林福德廟的土地公左右各有一文武官,林寶祥說,這在土地公廟中很少見,因為大部分的土地公是分身,但東林村的是上蒼直接指派下凡,所以有文武官協助辦事,且土地公顯聖的事蹟很多

●土地公顯聖的事蹟

A.98年(2009)農曆8月出現「豎筊」,一個筊杯從下午3點豎起,到了晚上廟方正傷腦筋該怎麼處理,晚上9點多有個小朋友二話不說,直接跨過金紙圍起來的屏障,把豎筊拿起,大家都覺得應該是土地公的指示;曾經有一次,3個國中生帶了3包糖來拜拜,其中一個學生聽到一個聲音跟他說,不要把糖帶走,結果旁人一看,學生的耳朵附近都紅了起來,想想是土地公希望來拜拜的人有糖吃,往後土地公廟都會準備糖果。

東林福德廟最特殊的活動,是每年農曆2月2日、8月15日土地公誕辰,舉行拿發財金的活動,當天是人山人海擠滿福興街,廟方還會有義工煮甜湯圓請香客吃,信徒擲筊跟土地公借發財金,一個聖筊可得現金600元,第二次聖筊500元,第三次300元,生意人拿到發財金作本錢,生意就會旺,因此很多生意人成為福德廟信徒,平時生意人最常選在初二、十六來拜拜,初一、十五則常有香客送花來;遶境則是隔3年在連辦3年,約在農曆8月,範圍在東林村、文賢村一半。

B.在福德廟附近開婚紗店的陳鳳滿,都叫土地公「阿伯仔」,把土地公當自己的長輩看待,20多年來常在廟裡當義工,提到「阿伯仔」顯聖的事蹟,她就有好多故事可以說,說「阿伯仔」總能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幾年前,恆春有一晚發生大地震,陳鳳滿嚇到跑出家門,沒想到身體越來越差,白天還正常,一到晚上就渾身不舒服,連生意都沒辦法作,收驚2、3次還是沒改善,折騰了半個月,一晚有個是乩身的客人到店裡,陳鳳滿突然身體一陣僵硬,頭抬不起來,客人突然起乩,說她的元神跑掉,被土地公收去了,她隔天立刻到福德廟擲筊問「阿伯仔」,得到3個聖筊,才請土地公把元神還她,那天之後,陳鳳滿就恢復精神,沒有病痛。

C.新聞報導屏東一婦女年前在東林文賢福德廟求得一筆發財金後,生意逐漸穩定賺錢,由於忙於事業,忘記要返回寺廟還願並歸還發財的本金,某日該婦女匆忙來至寺廟還願,經查詢才知是土地公顯聖耀該婦女限期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