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年代

建廟年代

◆ 據《鳳山採訪冊》記載:頂林仔邊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由葉文賓倡建廟祠,屋五間,頗具規模,嘉慶年間(十九世紀初期),南部被颶颱重創,寺廟遭風毀與水淹,損壞嚴重。

◆ 清嘉慶年間(1796年起),由士紳策勸善男信女捐資易地重建。

◆ 清光緒九年(1883),由士紳陳芽修再捐資整修。

◆ 日本明治三十七年(1904),再由士紳黃合春捐資修建 。

◆ 據廟匾記載:民國三十八年(1949),地方紳民集資遷建於現址。

◆ 民國四十年(1951)寺廟屋頂因颱風而毀損,信徒集資整建成雙龍燕尾角,再增建拜亭成為現貌。

◆ 民國八十八年七月(1999)經管理委員會及村民信徒大會決議重建,始有今日莊嚴之殿堂。

創建年代:清乾隆十四年(西元一七四九年)

東林文賢福德廟位於高雄市林園區興隆街尾,廟建於前清乾隆十四年(公元一七四九年),至今已有二百六十年歷史。據典籍記載,福德廟原名福德祠,一八九四 年(十九世紀末葉)清代方志《鳳山採訪冊》對當時鳳山縣(管轄範圍即今大高雄市地區)十四里七百四十八座寺廟展開調查記載,其中祭祀土地公的福德祠共有十八 座,建置的時間大多集中於咸豐、光緒年間(十九世紀中晚期),建置的規模大多屋一、兩間。其中,論建廟時間與建廟規模,本廟為清代鳳山縣所有福德祠之冠, 連當時鳳山縣城中和街(今鳳山區鎮東里)的福德祠也只有屋四間而已,甚至與本廟同時修建的興濟宮也只有屋二間而已。

奉祀主神

◆ 福德正神(土地公)。

◆ 聖誕日期:農曆二月二日

◆ 得道日期:農曆八月十五日

◆ 其他神明有:文判官、武判官、虎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