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幫助定力

《靜坐引導》

2018.01.13 以四大幫助定力

朱倍賢 主講

简体版


今天的主題是「以四大幫助定力」。

在開始靜坐之前,可以先做一點簡單的伸展運動,或者是配合著深呼吸。若是知道自己靜坐的時候,容易有昏沉的傾向,最好的方式就是要防患於未然,帶著一個預防的心情,來進行下面的功課。

謹慎小心地讓自己的每一步都是伴隨著清新、伴隨著警覺,那種執意要去清楚辨知細微的觸感的變化。讓自己的鬥志高昂,讓自己是下定決心,不要讓乃至於一丁點的可以覺察份量的昏沉有出生的機會。一旦出生了,用最短的時間去警覺它、摒棄它、對治它。讓它沒有機會滾雪球地增生、繁衍,變成一個難以管控的昏沉。

身念住的身體,好多層面你可以去探索,哪一個層面是最容易幫助你對觸感敏銳的,幫助你去建立起穩健、渾厚的現法樂住安居之處所。我們從「地、水、火、風」這四個方面來講。

首先是「火」,我們姑且可以把火理解為溫度。如果你把覺知帶到自身來,其中一個可以界面的角度,就是溫度。你會發覺到,自己的體溫跟周遭的環境,似乎有一個可以覺察到的溫度上的差異,你感受得到你是一個在散發出熱度的生命體。透過把你的覺知精準地、完整地、潛入式地,去感受、去覺知這個溫度,這是一個幫助你的心貼近觸感的好方法。

因為溫度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種呈現的方式,可能像暖流、可能像火焰。看能不能儘量精準地,只是以溫度這個角度,降低沒有必要的想像,留意火焰的狀態、暖流的狀態。要幫助你的定力的開發,其中一個技巧就是去增加你的解析度。當前所覺知到的這個溫度,它的解析度有多麼地清晰,調整那個解析度。

感覺似乎像是泡在三溫暖裡面,人是被溫度所包圍、所滲透、所覆蓋。然後這個溫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變動的,你可能可以覺察得到它的質變,你可能覺察得到它在空間上的遷移。清楚去分辨,什麼叫觸感、什麼叫概念,讓你的注意力儘量去貼近觸感,而不是在概念裡面耗力氣。那個感覺是,紮實地去貼近溫度的質感,在溫度之中你感覺到紮實、感覺到沉澱。

身念住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令身行休息」,其中一個契入的角度,就是讓你的身體不要被興奮感所侵襲。你好像在保護著連細微的漣漪都可以覺察到的水面,小心地呵護著它。用舒適、安詳的呼吸,用篤定的、警覺的心觀察著,把所有乃至一絲一毫會擾亂水面的興奮感,把它挑剔出來、把它撫平、把它摒棄。

清楚地在心裡面知道,這不只是想著而已,而是感覺得到這通體是沒有興奮感、沒有亢奮感的。那是一個安詳的感覺、穩定的感覺,在溫度之中沒有興奮感、沒有亢奮,不被亢奮所侵襲。

跟身體貼近的另外一個角度,是地水火風的「地」。「地」在這裡姑且解釋為身體的重量的感覺,具體的有重量的感覺。有一種身體被地心引力拉著往下沉,在沉澱著的具體觸感。你的脊椎承載著大部分的體重,那個具體的觸感。那個要維持著當下的坐姿,微細地在用力的觸感,那個就是「地」。那個沉甸甸的,甚至你肩膀上承載著整個頭的那個重量,下盤承載著上半身的重量,你的脊椎一節、一節承載著上方位的重量。

儘量把注意力放在那個具體的重量的感覺,有質地的感覺,佔據著空間的那個觸感。什麼叫「佔據著空間」,那個感覺是什麼,讓這個不僅是一個概念,而是在直覺上面去認識。調整你的解析度,所以,這個「地」是清楚的,你心裡面知道著它,沒有疑惑、知道這是「地」,那個紮實、穩定的感覺。

去知道什麼叫做概念、什麼叫做觸感,讓你的專注力放在觸感這一邊,而不要把力氣耗費在追逐著概念、堆砌著概念。直接透過觸感去感覺,盤據在空間,有質地、有重量這個觸感。找到了這樣的一個目標之後,確保這個所謂的「身」是被保護著的,從頭到尾都不被興奮感所侵襲,呵護著身體、保護著身體、看護著身體。

從上到下、裡到外,這整個地大的觸感裡面,有一絲一毫的興奮感、亢奮感都把它挑剔出來、把它剔除,摒棄它、化解它、和緩它。去看到身體的安詳直接影響著內心的安詳,很大程度你的內心上面的騷動,是呈現在身體內在的騷動、亢奮、興奮,所以如果你能夠認真地、不間斷地、持續性地摒除亢奮、摒除興奮,你就在調心了。

去體驗身體的另外一個角度是「地、水、火、風」的「水」。「水」在這裡,我們姑且把它解釋為「摩擦」的覺受。空氣摩擦著肌膚,衣服摩擦著肌膚,臀部擠壓著地面、地面擠壓著臀部。這裡面的擠壓、摩擦,是另外一種身體呈現出來的方式。儘量清楚去分開,什麼叫做概念、什麼叫做觸感,儘量把你的專注力是放在觸感上面,摩擦的感覺、擠壓的感覺的觸感,而不是把力氣放在概念的堆砌和追逐。

調整解析度,所以那個具體的摩擦,具體的擠壓的觸感,呈現於心裡面,清楚地、沒有疑惑地,這就是摩擦、這就是「水」。這就是擠壓的感覺,不用透過想像、不用透過分析的。那具體的、真實的感覺,幫助你的心具體地、真實地安定下來。

從開始到結尾,不管你有沒有配合著呼吸,有配合呼吸的話,就是呼吸的開始到呼吸的結尾、呼吸的結尾到呼吸的開始。沒有配合著呼吸,就是篤定著正念,儘量不間斷地,去保護著你的身體、呵護著你的身體。所以你的身體,這個由水大所建構起來的身體的感覺,是不被興奮感所侵襲的。

你覺察不到有興奮感在干擾,在挑撥出任何的漣漪。如果發現到有興奮感、亢奮感,警覺、挑剔它出來,把它剔除,把它摒除、把它緩解,令它休息。去看到好大的程度,身體內在沒有興奮感、沒有亢奮感,就是內心的寧靜,所以你認真地照顧著這個身體,你就是已經在修心了。

體驗身體的另外一個角度,是「地、水、火、風」的「風」。我們在這裡姑且把「風」理解為「活動、運動」。好比說,當下你可以覺察得到的所謂的身體,它是由膨脹、收縮所組合的,它是由細微的動作,會變化、變遷組合的,它是由吸氣、吐氣所組合的。

以這個角度念住於身,去感覺什麼叫做動作,去知道概念跟觸感的差別。讓你的專注力放在動作具體的觸感上面,而非只是想像它,或在心裡面出現圖像,堆砌概念去分析它。調整解析度,所以動作的觸感是清晰的、是明確的、是精準的。你心裡面沒有疑惑,知道這是動作,知道這叫膨脹、收縮,知道這個叫做推、拿。小心地保護著你的身體,讓這個由動作、觸感所組合的身體不被興奮感所侵襲。如果乃至有細微的亢奮出現,挑撥出可以覺察得到的漣漪。

去感受那個干擾降低,興奮感剔除的那個安寧、那個舒適、那個知足。去看到身體內在衝動的降伏,很大的程度就是內心的沉澱、趨向安寧。所以你認真地照顧著這個身,讓它不被亢奮感所侵襲,你已經是在關照著你的心,你已經是在修心了。你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在地、水、火、風中交替著,或者是選擇一個你覺得特別容易下手、相應的,能夠幫助你安寧的。

我們再重新複述一次:有四個可以幫助你跟身體介面的角度。一個叫火,從溫度的角度,你先品味一下、再回憶一下。這個由溫度建構起來的身體,你有沒有感覺到特別地熟悉,特別地有安寧感、溫暖感、幸福感,能夠幫助你收攝。這可以是你接下來練習的主題。

或者是「地」,具體的質地、盤據著空間的感覺、有重量的感覺,如果它的紮實、它的具體、它的真實性,讓你感覺到這是個容易專注的目標,那你可以選擇,以這個做為你練習的對象、訓練你的心的對象。

或者是「水」,摩擦的感覺、擠壓的感覺,姑且你甚至可以理解,內部的風它的壓力的改變,擠壓著你內在的牆壁。然後間接地擠壓著內在牆壁內的血液,你可以感覺到血液被推,沖出去、擠進來,跟著這個氣壓的改變,可以感覺到水在身體裡面的竄流,在製造此起彼落、此消彼長的壓力跟擠壓。如果你感覺到這個「水大」特別的有吸引力,讓你有舒暢、流暢、清新的感覺,可以選擇用「水大」做為貼近身體的方法。

還有「風」。「風」,姑且把它理解為運動。身體從最深的內在,往外擴及胸腔、你的肋骨、你的身軀,沒有一個部分不是在膨脹、收縮當中。如果你覺得透過動作,特別容易去調整你的身體,這是一個跟你特別相應的介面,你可以選擇用「風大」來貼近你的身體,幫助你的心寧靜。

不管你選擇的是什麼介面,或者你喜歡在不同的介面之間交替著做,一個很好的補充的做法,就是保護著你的身體,讓身體儘量從頭到尾沒有間斷地,是不被亢奮感所侵襲。亢奮感、興奮感有可能是很微細的、很飄忽而過的方式呈現,所以你必須要保持警覺。你必須要像是守在老鼠洞前的貓一樣,耳朵是翹高的,全神貫注地、在觀察著、預防著,身體被興奮感的漣漪所干擾、所侵襲。

如果覺得這些動作都是多餘的同修,可以直接去觀察,不被興奮感所侵襲的身體,它的深度的寧靜。那種沒有要形成欲望的衝動,它就是休息,它的舒暢、它的輕鬆。你這樣子安住著,就是在眼前是跟出家的法是相應的。一個出了家的人、出離的人,就是這樣子!他努力地訓練自己,讓心不跟欲的貪黏著在一起,他不去增強欲貪的慣性,保護著自己的身體、保護著自己的心,在出離之中怡然自得。

坐立不安也是興奮感,無聊也是興奮感,焦躁、急著要跑到哪裡去,迫不及待地要到未來的某一點,那個都是興奮感。知道怎麼樣辨識興奮感,精勤地在你的身體的內在去洗滌,去剔除掉這樣的興奮感。

你可以透過眼前的認真,得到很大的突破的,不要掉以輕心,不要因為對自己的靜坐狀況不滿意,那麼快就放棄了,下定決心,好好地把剩下的時間做好。去認識那個妄念在你身體裡面的興奮感,那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訓練自己去覺察那很小的干擾。不要偏離開你的目標了,紮實地待在具體的觸感裡面,讓火的溫暖保護你,讓地的紮實保護你,讓水的流動保護你,讓風的輕盈保護你。然後在這裡面用功,當妄念起來的時候,焦慮、煩躁、坐立不安呈現出來的時候,有沒有辦法在身體裡面,覺察到相對應的興奮感。

透過對身體這片電網的敏感度,透過對這個電網的小心撫平,你可以習慣性地讓大部分的干擾都不出現,那是不得了的成就,不要小看這樣的成就。

(靜坐結束)

【回向文】

禪修者面對微小的過失,

心生極大的畏懼,

如同見到火坑。

禪修者面對極小的德行,

心裡面心生珍惜、慶幸,

如同看到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