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食物的品質

《靜坐引導》

2018.03.31 分別食物的品質

朱倍賢 主講

简体版


今天的主題是「分別食物的品質」。

在禪修之前,可以先做一點簡單的伸展運動,拉筋或者是配合著深呼吸,利用這個時間拋棄掉煩亂的故事情節,把注意力帶到眼前正在發生的動作具體的觸感。去感覺心怎麼樣從飄忽的念頭,從帶著焦慮、有重量的感覺,過渡、轉折到具體的觸感。

一個幫助自己攝心的方法就是,去觀察身體內在的牆壁,它像是一個網膜,呼吸的發生伴隨著微微的膨脹跟收縮。在這個網膜上面,你可以感覺得到張力的發生和緩解。細心地品味這個過程,儘量剔除掉沒有必要的想,沒有必要的想像、概念,那個感覺像是你嘗試著要趨近具體的觸感。

禪那的練習,有的時候要專注的是,你要脫離開的對象的過患。舉例來講,像是去觀察、感受欲貪的負擔、欲貪裡的壓力。修學禪那有的時候是要特別地專注於,禪那本身的定力、喜樂或者是平捨這些特質,讓心能夠更全然地融入於其中。而其它的時候,可以花一些時間來比較這兩者的差異,去分辨心在欲界的活動狀況,跟心在禪那裡面,或者是接近禪那、趨近禪那的那個活動的滋味,有什麼差異。透過越清楚地明白這個滋味的差異,你的方向感會更加地確立、會更加地清晰,同時也能夠幫助你開發出對於禪那的信心,知道這個是好的、是更高品質的,知道這個幾乎是沒有害處的。

首先可以做的一個比較就是,當你在欲界裡面活動的時候,欲界的快樂的獲得是很複雜的,你可能要開車出門、可能要排隊,你要在車水馬龍裡面,車子不要碰撞別人,你要去跟其他人競爭、要花錢。而禪那的滿足是:就在這裡!它不花錢、不需要出門,不需要透過複雜的計劃,馬上就有。去看看這是一個多麼划得來的一種滿足。

禪那的樂,可以是來自於對於當下這個簡單的狀態,你是更全然地去欣賞它,在這裡面開發知足。它不像欲的食物,吃多了會發胖、會得心臟病、膽固醇會過高。這種從身心的安寧裡面汲取的滿足,是沒有害處的,你可以暢懷地去受用,可以放開心懷,沉浸在這個安靜、輕鬆裡面。

你確知這是一個更高品質的活動方式,這是一種更高品質的受用。目標應該是訂在:平常有越來越多的時間,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在享受、在休息的。甚至在忙碌的生活裡面,偶而抽空半分鐘、一分鐘、五分鐘,去做這樣的練習都是有好處的,去更貼近呼吸,去更貼近觸感,去注意心在復甦的那個過程。

欲界跟禪那有什麼樣的差別呢?會發現到欲界的舒服跟好玩,裡面是有很多的中斷。看到好看的東西,這個過程裡面穿插著很多的無聊、等待跟不耐煩。就好像在遊樂園,有的時候要排隊,有的時候要忍受人山人海的擁擠,忍受熱天、忍受蚊蠅的騷擾,那裡面的刺激與舒服,可能是以秒來計算的。那個食物的質地是不一致的,裡面好吃的部分很短暫,穿插了很多的干擾與不好吃,那是一個不適合安定下來的地方。

禪那的滋味是細水長流的。你可以利用正知正念的力量,讓這個滿足是沒有間斷的,讓那個清新跟滋補是沒有空隙的,那個滋潤和休息是很徹底的,那個享受是非常乾淨的,就在你眼前的身心去品味這樣的差異,去增強你的信心。只有透過這樣的觀察、比較,才能夠幫助說服你的心:禪修是一個好事,是心一有空閒就願意去依怙、去棲身的所在。

去看這個趨近禪那的過程,它的滋味可以是高度一致的。你可以不斷地鍛冶它,可以不斷地調整它、淨化它,讓它變得越來越乾淨俐落,讓這裡面越來越沒有雜質。在這種安靜跟清醒的心,你不需要複雜、狂亂、喧鬧刺激。那個感覺是:有一點點的滋味你就感覺很平安、踏實。

欲界跟禪那還有什麼樣的差別呢?在欲界裡面打轉,在追逐裡面的滋味,那個過程是會強化癮頭的。那些吸毒者有一部分的人格性,一方面是渴望著高潮的滋味,另外一方面是很痛苦的。他沒有能力脫身、沒有能力擺脫癮頭。這個癮頭在人生很多方面在摧毀著自己,摧毀著健康,摧毀著自己的經濟,摧毀著人際關係,摧毀著家庭。

欲界的癮頭也是這個樣子。你越去長養它、它越被強化,變成一個負擔,有很多方面的侵襲、侵蝕。禪那的樂是相反的,是在學習擺脫執著、在減輕執著,在擺脫跟減輕執著的過程裡面,得到喜悅、得到安適、得到穩定。所以當你在受用著禪那的安適,不必要人格分裂:一個人格在愛著這個滋味,另外一個人格在害怕著,希望要擺脫它,希望不要再被這個毒癮糾纏不清。

在禪那的世界裡,你可以專心致志、可以全然放懷地,知道越去受用這種快樂跟舒適,越能夠幫助你完成解脫道。吃禪那的食物,得到的果報就是大果大福利,這是經典所說的。不要害怕它、要多去開發它,要知道在禪那之中發展自己的信心,對於這個境界,對於這樣的特質,越來越清楚、越來越認同、越來越跟它相應。

去看當你在努力地放下執著、放下負擔,這個過程裡面就有喜悅跟安適,這就是禪那的特質。你在微細的地方,在心裡的深處或身體的深處,在剔除掉那個隱約地抓,那個對癮頭的捨不得、擔憂和得失,你在把它放下來、在緩解它們,讓身心越來越不跟它們相應,甩乾淨這些東西。當你這樣子努力時,這個過程的本身就是有安定性,就是讓你對於生命有正向的願望,知道自己的生命會越來越好,那種知道自己是朝著健康、幸福、光明,朝著善在前進的滋味、篤定感。

在任何的時候,如果覺得這樣的分別開始疲勞或做夠了,隨時回到平常用的十六勝行的技巧,或者我們過去所講的技巧。任何時候有需要,就可以再退出來做比較,讓這樣的比較幫助你看得更清楚:你要發展的特質是什麼,要放下的是什麼,要進入的境界是什麼,要離開的境界是什麼。

我們再做一個簡單的複習,看看你現在的心,是不是在脫離開複雜的,脫離開那個欲望很多、擔憂很多的狀態。你的方向是趨向於簡單,趨向於欲望減少的。你脫離開的是:以欲望的累積、追逐,以囤積它、籌劃它為樂的狀態;你是以簡單為樂,以滿足為樂,以放下為樂。你不需要把心放在複雜的規劃上,像待會兒要怎麼樣準備食物,要怎麼樣準備刺激的東西。

能夠光是在脫離開喧鬧的感覺,很甘願、很樂意地,在輕鬆、少事裡面清醒地修行,這就是出離樂了。去分別一下這兩種滋味的不同,那個複雜的,那個心要外放、要去計劃、去得失,那叫欲界。單純地在知足之中放懷,在享受著脫離開喧鬧的清新,正知正念地享受著,清楚地知道你在做什麼,清楚地知道這個過程,堅定著這樣的方向,你會看得到這個差異。

能不能把這兩者的差異看得更清楚,會讓你更知道你要脫離的是什麼,要進入的是什麼,要揚棄的是什麼,要培養的是什麼。這樣的一個健康、有益的食物,差不多是隨時隨地都可以有的、不複雜的。你只要心存正念,回到當下簡單的活動就有了。不用擔心要花多少錢,不用擔心會不會得罪別人,不用擔心透過競爭的這個結果,最後會不會又被別人競爭走了。

再來看另外一個差異。欲界的樂是混亂、短暫、有很多的間歇、被很多其它的東西打斷。所以就連熱戀的情侶約會,過程裡面其實有很多的得失與害怕,有很多的在乎、尷尬、不好意思,有不耐煩、有無聊的時候。要去迪士尼樂園玩的過程,有要排隊、要塞車、會花很多錢的時候,會擔心著你今天在樂園裡面花了那麼多錢,接下來要多少天工作才補得回來。

為什麼那麼多的恐怖片都是以小丑、以樂園為場景。因為在我們的直覺裡面,在膚淺的快樂中放縱自己,隱約有一種令人擔憂、害怕、罪惡感的感覺。我們現在要開展的禪那的樂不是這樣的。它不是那麼多的干擾、混亂、容易被打斷,它可以是細水長流、綿綿密密的,身心一直浸泡在安住。你的心一直都是步履堅固、非常踏實,每一步都是有向上的快樂、向解脫的確信,每一步的花費都是微乎其微,所以你能夠不斷地延續,能夠開發出綿延不絕的滿足來。

因為在禪那時正知正念,所以你不斷在去蕪存菁、在剔除雜質,不斷地在淨化這個過程,讓受用是更乾淨俐落、更省力、更純粹的。看到在欲界的時候,那個吸管是往外伸的,外面的養分很少,所以吸管的方向要不斷、不斷地換,要把吸管拉到很長、很長,才有機會去搶得到一杯羹。但是禪那的養分「就在這裡」,不必用力去吸、不需要跟人家搶,你可以盡情、放懷地在這裡面,滿足自己的身心、安定自己的身心、治療自己的身心,知道這個是對你好的。

當你這樣比較時,不一定能夠進入到很深的定,可是你也不需要進入到很深的定,光是能夠透過清楚地比較,而得到越來越清楚的方向感,在方向感裡面確立自己,那都是一種定力的培養方法。甚至你不是非常熟練禪那的滋味,你是隱隱約約地感覺到的,你只是心嚮往之,還不是身體完全觸及到它的,都沒有關係。光是心在嚮往著那樣的滋味,你已經在品味著那一部分的滋味了。光是在練習著趨近那樣的境界,你已經在品味了。

再看欲界跟禪那的另外一個不同。欲界裡面的那些動作,接觸久了你就會沾染它的習氣。本來不愛喝酒的人,喝多了就依賴著酒,就不得不付出喝酒的代價。那些在情欲裡面不斷地翻身的人,無可避免地要去依賴這個、去付出龐大的代價。禪那的快樂是建立在對於癮頭的揚棄,鬆脫對癮頭的依賴,放下內心對不同種活動的執著。

光是願意把欲望降低一些,那個「欲望正在降低中」,光是願意把擔憂放下一些些,「擔憂正在降低中」,那裡面已經有禪那的滋味了。你已經可以看到一個程度苦的瓦解。原本是緊緊地黏在你身上的衣服,中間開始出現空間、開始鬆脫,那個鬆脫具體的觸感本身,有很多可以開發的空間,那裡面都是有滋味的,你只需要懂得怎麼樣調焦,就可以深深地飲著這裡面的滋味。

禪那的快樂是建立在越來越少、越來越不複雜的條件上,就像是解脫道一樣,你所依賴的條件不斷地在減少。就算你心裡面沒有什麼明顯的快樂感,身體裡面沒有什麼明顯的安適感,你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歡樂跟安靜。連快樂感、舒服感都不需要,那種「都不需要」、「依賴越來越降低」的本身就是一種樂。你只需要改變你的態度和認識,就知道那樣就夠好了,去開發那種連喜樂的禪支都越來越不依靠的信念跟寧靜。

繼續地練習你所慣用的禪修技巧。好比說,去感覺身體內在的牆壁像是網膜一樣,你感覺到氣壓的增加跟減少,在這個網膜上面,張力的增加和緩解。細心地去品味、去觀察,從這個簡單的按摩跟擠壓之中,得到滿足。任何時候你想要,選擇一個角度來比較一下,你脫離開的境界跟進入的境界之間的差異。

去看到食物的品質是不一樣的。要吃什麼樣的食物,會讓你的身心越來越健康,越來越往好的地方去;什麼樣的食物吃了之後,會幫助你長遠的幸福跟健康,好好地去觀察。建立起對禪修強大無比的信心,所以你不是只是聽了誰講,不是只迷信某個人,而是自己越來越曉得,在你身心的效益上面看到:這是我要立足的地方,這是我要安身立命的地方,這是我獲得養分、得到能量的地方,什麼是要揚棄的,什麼是要開發的。

任何時候這種比較感覺到疲累,回到單純、更加融入地,好比說專心去做「正在放鬆中的身體」,去觀察那個覺受。隨著你越來越清楚地知道禪悅食物的滋味,學習讓身心能夠更充分地從中得到飽足,那個感覺好像是讓身心都釋放在出離的樂,或者是平捨的樂、或者是精進的樂、或者是自覺的樂,或者是解脫、也就是放下執著的樂。

去體會所謂的內在的寧靜,不是死寂一片、不是死水一灘。它是養分,你可以從這個寧靜之中汲取滋補、汲取力量。你可以讓身心是如此通透、如此徹底地,被這安靜所包圍、所滲透、所滋潤、所長養。讓你是很勇敢、很果敢地放下癮頭、放下執著,向著解脫的方向飛奔!

(靜坐結束)

【回向文】

不沉迷於欲樂,

不流於放逸,

不跟邪見、跟世俗的利養和在一起,

這樣子的人能夠將自己建立於離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