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恩愛的本質

《靜坐引導》

2017.07.16 觀察恩愛的本質

朱倍賢 主講

简体版


我們來觀察恩愛的本質。

開始靜坐之前,可以先做一點簡單的伸展運動,深呼吸、調整坐姿。尤其是在進行觀察跟「過患、苦迫、不滿足性」有關聯的技巧時,一個重要的訣竅是,儘量讓身心離開匱乏、飢渴的感覺,所以你能夠在安穩、飽足、豐足的狀態之下觀察過患。

讓身心能夠安頓、滿足。調整、持續調整你的姿勢,讓氣血循環儘量能夠沒有阻礙地照拂著、滋潤著身體。甚至只是憶念著,內在的管道是趨向通暢無阻的,這樣對於姿勢的改善就有一個程度的助益。

在跟呼吸、觸感相處的過程,品味著寧靜、安穩下來的舒適,鬆脫開貪跟憂而產生的舒適感。不要急躁、自然地去品味這樣的舒適。光是認真投注於品味這種與世無爭、跟欲貪無關的舒適感,對身心就是有幫助的。

對於最近有關於劉曉波的消息,我們修行的人可以迴避政治的辯論,純粹就只是針對「恩愛」這樣一個角度來觀察。他跟他的妻子所代表的,是人世中真摯的、此生不渝的恩情。一個為了堅持自己的良心而入獄多年的人,他的妻子長年連探望自己先生的自由都沒有,在這樣的狀況下,兩個人還是如此忠貞地作對方心靈上的伙伴。以世間的角度來講,這大概是愛情的極致了。

就像劉曉波寫給他太太的詩句裡面提到的,即使自己的身心都化為灰燼,也會繼續地擁抱著自己的太太。比起現在離婚高達百分之五十的世間的婚姻常態,這大概是一般人夢寐以求的愛情境界。可是,如果我們真的關愛著一個人,這真的是我們要把他(她)拉進去的世界嗎?

劉曉波知道自己得了絕症,在最後被允許跟太太相處的一點點時光裡,說不盡的話,時間根本就不夠用。在最後的時光,花了更多的力氣去纏綿、去傾訴恩情,真的能夠讓自己以及自己所關愛的人,之後能夠更超脫、更少痛苦嗎?就連這種在世間算是極致了的愛情,就是這樣子,在重逢的高興中卻同時經驗著一種地獄:讓人哀腸寸斷、生不如死的地獄。

在長久的隔絕之下,自己的太太得了憂鬱症,一個捨身取義的勇士,就算他放得開自己的生命,但想到在外面孤單一個人在受苦的太太,大概是他心裡面最大的痛苦來源、最大的放不下的所在吧!

同樣地,我們過去與已經算不清的眾生結下的恩情,牽腸掛肚、千絲萬縷,他是自己歷史的一部分,自己是他的歷史的一部分。那種已經計算不清楚的恩情,互信、互愛。體驗到這樣境界的人,自己受苦大概都不是最可怕的,最難受的大概就是看到自己所關愛的人在受苦。然而,我們真正關愛一個人,在生離死別的時刻跟他講,「我化為灰燼都還會愛著你」,這樣是在成就他、是在幫助他離苦嗎?還是只是讓之後沒有對方的時光更加痛苦?

如果我們在相處的時候,不是幫助彼此昇華、超脫,讓彼此放心、讓對方知道自己有能力越來越好,你的內在有更真實、更可靠的快樂來源,你又怎麼能夠不讓對方牽腸掛肚呢?相同的,如果你不能夠幫助對方去開發他內在真實的快樂、真實的力量的來源,你讓他為你牽腸掛肚,你讓他只能夠從不斷地依賴、不斷地跟你糾結的一面,獲得一絲絲膚淺的安慰,這真的是你要你關愛的人去走的路嗎?

解脫的道路並不是否定情,否定這種對於另外一個生命體、乃至所有的生命體的同情、關懷、尊重、信任、連結。深度的連結是有情生命的特徵之一,要否定的並不是這個部分。我們反思的是,當我們自己還有沒有化解的不安、黏著的感覺,在我們關愛一個人的過程中,把他拉進這樣的一個世界裡,像自己用煩惱編織出來的蜘蛛網,你要他跟你一起困陷在這個網裡面,千絲萬縷地糾纏著,這真的是為對方好嗎?如果你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就會發現到,除了兩個人一起成長、一起獲得真實的快樂,世間的愛情都是悲劇做結局的。沒有例外!沒有例外,都是悲劇!

因為吵架、不恩愛了,因為糾紛分開來了,這也是悲劇。你說恩愛一直到老、一直到死都不分開,也是悲劇。愛得越深,看到他的老、他的病、他的死,你就更多的痛、更多的捨不得。然後,他看到你在捨不得他,他也捨不得你,你看到他在捨不得你,你也捨不得他對你的捨不得。兩個人的捨不得互相地放大、回應,結果並不是痛苦的減少,而是兩個人都一起,情不自禁地困陷到那個沒有終結的苦裡面。

世間最偉大、最美麗的恩情、愛情都是如此,更何況是其他的。所以,不管是對於父母親的恩情,對於配偶、朋友、愛人、子女,一個有智慧的人就應該要思考,怎麼樣才是真正地對對方好,怎麼樣才能夠不以煩惱互相回應,而是互相以解脫回應,作彼此的良心、作彼此的正念、作彼此的善友。你內心確知,對方會越來越幸福、越來越強壯,自己會越來越幸福、越來越強壯。

看到像劉曉波劉霞這種動人肺腑的愛情,我們只能由衷地在心裡廻向著,希望他們都能很好、都能夠超脫。希望他們是在超脫跟豐足的心境之中做交流,做深度的溝通和連結,而不是停在悲劇的那一面,在那不能化解的記憶裡糾纏著。

回想起自己跟無數的眾生結緣,很多的恩情愛情你已經不記得了,但是你內心渴望被另外一個人呵護、保護、尊重、了解的欲望,仍然延續著。同樣地,你也希望能夠呵護別人、保護別人、尊重別人、了解別人的欲望,仍然延續著。這個欲望要如何導向,才會有好的結果、才會有幸福的結局?才不會到時候就算你們是牽著手一起過世的—這麼動人、難得的結局—死掉之後的境界,還是茫茫的未知數,各奔東西,各隨著業力,隨著無法抵擋的慣性,投生到沒有交集的世界。

我們已經跟無數所愛的人生離死別過,你還要再跟多少個心愛的人生離死別,你才會覺醒?如果真的愛著一個人,那就要走出來,如果你真的愛著一個人,你就要幫助他走出來。

當你在思維著輪迴與恩愛的過患,要學習將心裡產生出來的撼動,轉變成向解脫的資糧。由衷地希望所有的生命,都能有建設性地朝向離苦得樂前進,這叫「慈心」。看到輪迴、恩愛、煩惱的過患,心裡面覺得這種情債、這種負擔,不是我能夠承擔、不是我願意承擔的。那沒完沒了的糾結,裡面是沒有長治久安的樂趣的,沒有一個能夠導向對彼此都好的幸福結果。這個叫「厭離」,這是向解脫的情緒。

一想到劉曉波劉霞這些人的遭遇和命運,對他們的同情使得你內心有更多的感恩心、更多的慚愧以及更多的危機意識,這些都是向解脫的情緒。所以,確保你觀察這個過患的方式,不是天馬行空地打妄想,而是幫助自己培養出向解脫的情緒。讓這世間的悲劇不是沒有意義的,而是變成你成長的資糧。

以別人用生命、用內心淌血換來的這些課程來幫助自己。觀察著這樣的故事,觀察著恩愛的過患,對於輪迴的痛苦能夠越來越有警覺。對於那些牽腸掛肚還放不下的情債,能夠有更多的空間、更大的毅力,該放下的放下,需要承擔的部分,智慧、建設性地、向解脫地承擔。

在做這樣的技巧時,不必要一直花時間去做過度的想像和過多的分析。練習當一個向解脫的情緒產生時,將之精純化、浸淫在其中。觀察這樣的情緒所帶來的身心效益,好比說慈心,它正在幫助你的心打開來,讓我們更容易原諒自己、原諒他人。它也是更加堅定地、離苦得樂的決心,感受著這樣的情緒在身心的效益。

或者是感受厭離心,看到只要我們有一絲一毫沒有清淨的煩惱,那麼你跟這個世間的連結,你跟另外一個生命的連結,註定就是會有糾纏、有糾葛的地方。對於這種由無明發動,綁自己、綁別人的行為,深惡痛絕或者是深生厭倦。

或者是憶念到眾生的苦痛,內心的悲如何影響著自己的身心。你可能會發現到悲心其中一個可能的作用,就是讓你有更多的感激,感覺到自己是如此的幸運與幸福,珍惜著眼前的幸福與資源。所謂的「珍惜」,就是把這幸福跟資源拿來建立更長遠的幸福,把更少的力氣放在那些沒有用的動作,像抱怨、懷恨。把更多的力氣放在「我能做什麼,才能幫助自己和這個世間少苦」。

或者你可以利用眼前這個機會,重新消化跟整理那些沒有消化跟整理好的記憶,那些你沒有完全放乾淨的恩情,那些帶著遺憾、惆悵、捨不得的感覺,去看到這些感覺都是沒完沒了的輪迴。

警覺到心有沒有鑽進那些跟恩情、跟黏著有關連的情境裡面。去體會當你能夠超脫這些,這不是一種絕情,而是跟解脫結合起來的深情。別忘了禪修的基本技巧,善用呼吸跟放鬆中的觸感安撫自己,讓自己沒有匱乏感,然後在寧靜之中觀察、思維,在生命中大概是觸動到我們最深心弦的這些事情。

(靜坐結束)

【回向文】

我是一切生命的伙伴

我是一切生命的同情者

願我遠離敵意、恨意

常安住於沒有敵人的慈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