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欲貪的調伏

《靜坐引導》

2017.06.04 有關欲貪的調伏

朱倍賢 主講

简体版


延續上個星期的討論,今天繼續討論解脫道的關鍵。

在開始之前,大家可以選擇先做一點簡單的伸展運動,或者是深呼吸、調整坐姿。鍛煉自己,在覺知接觸到觸感的那一瞬間,接觸到的就是安靜、豐足。這裡面有一種篤定,不與世間的貪跟憂交涉。把復雜的故事情節中,會讓你擔心的、會讓你飢渴的擱置在一邊。

以在身體內在的安寧感、豐足感做為自己眼前的滋補。或者是感受著正在放松中的身體,正在沉澱中的身心,正在被呼吸所滋養的神經系統。

原始經典中有很多的例子,都是在一席話之中就有很大的突破。接下來所講的解脫道的關鍵至關重要,請大家沉靜心神、專心地聆聽以下的解釋。

上次我們提起到「集」跟「滅」的問題。意志接觸到境界、參與到境界之中,在原始經典中基本上來講,是證得初果所必須理解的關鍵。至於證得二果跟三果的關鍵,在眾多的經典裡面提起到:撲息欲貪的火焰。

怎麼樣撲息欲貪的火焰呢?一般人聽到「撲息欲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享受要被剝奪了,所以身心可能會有煩躁、壓抑的感覺。可是如果在欲貪發生的時候,你能夠練習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滋生著欲貪的想蘊的內容,而是把注意力放置在,欲貪發生時的苦迫。

一般的人在欲貪的促因發生時,會有一個強大的慣性,就是「我眼前要怎麼樣解決這個欲貪」,「我要趕快去獲得那個欲貪的目標」。若能夠下定決心,只需要嘗試幾次以下的方法,你就會發現到,實際上你是可以不必要受到欲貪的擺布的。

這個方式就是:把所有的力量貫注在觀察欲貪綁架了身心,身心不自在、不舒服,壓力在膨脹、心被擠壓的感覺。心被衝動所推逼著,感覺好像它非要那個欲貪的對像不可、那個滋味。去感受這個苦。不要把精力放在想像欲貪對像的美感,而是把力氣都貫注在當下被欲貪推逼的苦。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好幾件事情同時發生了。

第一、就是你會越來越明白,欲貪的本身就是苦。不是因為你得不到、沒有那個東西而苦,而是只要你還被欲貪擺布著,身心就有被推逼的現像。

第二、當你用這樣的方式在觀察欲貪,欲貪擺布你的力量幾乎是瞬間減弱。你只需要有幾次這樣的經驗,就會越來越有信心,知道自己是不必要隨著自己的慣性而行走的。你完全是有能力能夠透過平舍、透過正知正念的力量,就算是被欲貪推逼著,你感受到的只是苦迫的生跟滅,而不是情不自禁地被支使。

經集裡面,有好多經文都提起到,如何能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證得三果,關鍵就在於:「於日於夜之中,精勤地撲滅欲貪之火」。因為高度的正念,所以能夠發現到甚至非常細微的欲貪。你會知道平常我們的身心,是多麼普遍、多麼長時間地,不斷被喜貪所侵襲、所干擾。甚至只是對一個稍微有吸引力的影像、稍微有吸引力的味道,心馬上就是被綁架了。

但是,一般的人是渾渾噩噩的,渾然不覺這裡面具體的苦受。因為能夠深入去看,你被綁架的狀態,所有的注意力都是放在:只要還對境界有飢渴,你就要付出代價,你身心就有煎熬、就會經驗著火,你的心裡面就有刺,你就會被推、被拉。然後把那些細微的,會推、會拉自己的力量化解掉。可以用好比說剛剛所講的方法,在有餘力的狀況之下,甚至還可以去觀察你的想蘊。

用我們以前所說的技巧,完全去看透所謂的「美感」到底是什麼東西。它真的是心鑽牛角尖,選擇只看到一個非常偏狹的、偏執的角度,才會有美感產生。 如果你是日以繼夜、小心翼翼地,有一絲一毫的欲貪之火產生出來,你都這樣精勤地撲熄它,同樣地,會發生幾個狀況。一個就是:我們有好大的不安頓、煩躁、不快樂,都是來自於內心不斷被欲貪所侵襲、所轟炸著。它是如此頻繁地在發生,如此無孔不入,所以你習以為常。

可是,你如果能夠做到細膩、讓身心不受到欲貪的侵襲,經過一段時間之後,能體會到前所未有的安寧,前所未有的脫離開動蕩,前所未有的愉快、滿足、快樂跟舒暢,你就會看清楚,就會深刻地知道,就算是一點點的欲貪,它多大程度在動搖我們的心境,在破壞著我們的安定感。

另外一個會產生出來的現像就是:你會越來越知道,原來你是可以不需要欲貪做為食物,你可以完全地擺脫它。你對於舒服的感覺的來臨,你也不會拒絕它,可是你對它沒有期盼。心沒有被推,沒有飢渴,不被任何物件所綁架。這種深邃的解脫,你在熟悉之後,這就是證得三果的關鍵。

在接下來靜坐的練習裡面,你可以一個程度地實驗剛剛所說的。一個內心欲貪的火還沒有撲滅的人,要喚起欲貪的火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你只需要在心裡面呼喚起一個吸引自己的某一種形像,好比說誘人的人類。不要花很多時間想像,你花很多時間想像的話,很有可能飢渴的火會超過你能夠管控的範圍。略做一點點的想像,可能就發現身心馬上就出現些微的焦躁感、些微的飢渴感,馬上以這個做為你禪觀的練習。

對於些微的焦躁感、些微的飢渴感,把心力貫注在觀察那個感覺怎麼樣在綁架你的呼吸,怎麼樣制造出身體內在的壓力或者是僵硬感,馬上造成內心一種被擠壓、被推逼的感覺,想要去哪裡、不安於本位的那種衝動。過去所講的那些技巧,眼前都用得上。精准地看到,架構起衝動感的那些具體的觸感是什麼。

佛陀講的苦,苦集滅道的「苦」,不是什麼抽像的問題。他講的是具體的、眼前的這種感覺。這種不自在、不能夠安靜、飢渴、感到匱乏、想要往哪裡衝,心的空間被壓縮,這個就是「苦」。你越了解它,你就越了解苦諦。你越了解你是怎麼樣在給它添油加醋、增添燃料,你就越能夠明白什麼叫「集諦」,「苦、 集、滅、道」都在裡面。

任何時候需要,你就在心中簡短地呼喚起一種,有可能勾引起自己欲貪的一個情境。不要很久、不要過多地做這樣的動作,唯一只是要讓你感受到欲貪發生時,身心有什麼具體的觸感。一旦有飢渴感、有想要的衝動,馬上把注意力轉到眼前具體的苦,多花一些時間去感覺,心被欲的火燒炙的滋味。

你可以一直看著它、感覺著它,完全不要分心再去思考,那會增加你的欲貪的情境,而是把所有的力氣都是放在觀察具體的苦受。你可以這樣一直看,看到你的身心不再被這個苦受所盤據,不再被欲貪所盤據。這是一個方式。或者是你可以一邊看著它,一邊嘗試著我們過去所講的各種不同的技巧:調柔它、安撫它、讓它緩衝、讓它放慢、讓它變柔軟。

心裡面篤定的信念,這個看似力量那麼強大的欲貪,我們真的有能力可以超越它的。不要以為三果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佛陀的僧團裡面,都是在不久的時間之內,就能夠體證到這樣的境界。相信自己能夠降龍伏虎,這裡的「龍」跟「虎」,指的就是自己沸騰的心。就算不談證得果位的事情,光是這樣的練習,就幫助你產生非常多的智慧,更加地明白心是怎麼樣制造出痛苦來。

你若是一個謹慎小心的禪修者,甚至可以發現到心裡面有一點點欲貪的時候,心就已經在經驗著「行」。有一點點的貪染,探出去的觸角、看世間的眼光,就不一樣了,那是抱著一個飢渴的眼光,伸出探索著食物的觸角。去感受那一點點的苦、那個逼迫,那個抱著欲望來接近世間的那種苦。

相對的,當你把那一點點的欲、焦躁都吐乾淨了,你去留意那個輕松,去留意裡面那種不被綁架的休息。如果有能力的人,盡量地、充分地知道這個過程,那個一點點欲貪被拆解開來的過程和滋味—心抽絲剝繭完,一點點吐掉那欲貪、掙脫開欲貪、抽離開欲貪,那個過程、那個觸感。就算你認為現在沒有欲貪,仍然不掉以輕心,小心翼翼地檢查著,繼續不要讓身心被欲貪所侵襲。

不被欲貪所侵襲的狀況下呼吸著;正在掙脫欲貪的狀況下呼吸著;正在感受被欲貪所盤據的苦而呼吸著。不要讓這個過程出現恍神、空白。精進用功,知道不同的狀況用有不同的用功方式。認為沒有欲貪,就繼續深入地檢驗,有沒有更細的欲貪藏在某一個角落。能夠檢查到一點點,隱隱約約帶著有色的眼睛在看著世間,帶著有色的觸角在探索著世間。如果連這個都檢查不到,就去體會不被欲貪所壓制的輕松,去體驗不與欲貪交涉的喜跟樂~「離生喜樂」,因為遠離而產生喜樂的那些禪那特質。

任何時候想要給自己多一點挑戰,就刻意地、短時間地,在心中叫喚起一個會勾起你欲貪的影像、一個情境。可能是迷醉的場景,或者是美麗的人形。你要相信,不依賴欲貪並不表示你就沒有快樂,全然不與欲交涉的快樂在另外一頭。所以你不用害怕,你不會匱乏的。

去品味那種不需要透過去追、去抓,而得到的安寧、滿足。不需要透過競爭、盤算、籌量、計劃、得失心,而得到的輕松、滿足。佛陀說,如果你吃這種禪那的食物,得到的就是三果或是四果的福利。佛陀所教的不是去否定快樂,而是否定低等的快樂,他要我們更敏感地去體會,什麼叫做遠離的快樂、出離的快樂、安寧的快樂、用功精進扎實的快樂、向善除惡的快樂、解脫的快樂、自覺的快樂…。

快樂的本身並不是問題,而是當你不斷、不斷被疲勞轟炸、被推逼,才能換來片面的 、短暫的欲樂,那就是問題。所以不要畏懼快樂,該畏懼的是飢渴的心、盤算的心、得失的心,那個被推逼著、沒有空間、被擠壓了的心。

不管你觀察的重點是「身、受、心、法」,不要脫離開觸感,不斷回到這個真實,在最扎實的地方用功。你在操演的是一個具體的、內在的動作,不是一套哲學理論。不斷地回到看到觸感、調整觸感、釋放觸感。

我們對於欲貪的慣性,就好像是毒癮一樣,它是一個透過制約而形成的行為鏈。你可以透過反制約,讓它完全被拔除,讓你完全對欲貪沒有欣愛的心,沒有欣慕的、想像的、憧憬的、羨慕的心。完全不動,不能夠被欲愛所撼動的狀態。就算沒有辦法做到百分之百,光是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就是一個不得了的出世間的道路。

在一開始面對欲貪,在跟它搏鬥的時候,的確是會經驗到一些苦受,那種折騰、掙扎的感覺,飢渴感交煎的感覺。把你的注意力都放在這個苦受上,然後用平舍來消化、來包容這個暫時的不舒適感。這個不舒適感是會變化的、是無常的,它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樣的頑強、那麼樣的可怕,你若願意緩一緩,多一點時間用正念、用正知跟這些苦受相處,它不會沒完沒了地跟你糾纏下去。

保持著正念、正知的人,隨時隨地看到,苦受裡面有空間可以立足,那裡面有很多呼吸的空間,有很多緩衝的空間。有智慧的人,如果只是承受小小的苦,能夠獲得長久的安樂跟利益,他是欣然地去接受這個苦。他的心裡面沒有畏懼、沒有害怕,因為換一個態度來面對這個不舒服感,相信這是鍛煉鳳凰的火焰。世間有很多的苦是無謂的、是沒有意義的,遇到這種有意義的苦,能令自己錘煉的苦,他是可以欣然面對的。

(靜坐結束)

【回向文】

不駐執於「見」,

而是具備品德與洞知智慧;

拋卻了對感官欲樂的渴貪,

行者不再入胎。

【麗霞打字,學文、明坤、湧智、美利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