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心練習

《靜坐引導》

2016.12.04 制心練習

朱倍賢 主講

简体版


今天做與「制心」有關的練習。

禪修的過程,有的時候很像是管教小孩子一樣:有時候需要獎勵、鼓勵,需要允許他有創造、玩樂的空間;可是,有的時候需要紀律、需要規範。尤其是在成長的小孩,如果能夠有非常清楚的榜樣、清楚的方向感、清楚的規範,這些對於他的身心成長,是有幫助的。

同樣地,有的時候,我們對待自心的方法,也是必須要使用更多的意志力、更多跟紀律有關聯的訓練方法。今天所做跟紀律有關聯的練習,就是要確保我們在禪修的時候,心在合適的活動範圍裡面活動。

我們可以把「合適的活動範圍」解釋為「身體的觸感」或是「呼吸」,可以把這兩者理解為「小孩子玩樂的公園」。任何時候,小孩子離開了公園的界線,準備跑往馬路時,或是小孩子剛出現這樣的意向時,就要制止他,馬上把他帶回來,禁止他脱離公園的邊界,甚至禁止他靠近公園的邊界。只要他是在公園的界線以內的話,就要給他更多的韁繩,讓他有更多的發揮空間,能夠自由地在其中玩樂,可選擇玩沙堆、盪鞦韆、溜滑梯…。

在做練習之前,可以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或是深呼吸,或調整坐姿。讓端正的坐姿感覺像是,伴隨著某些正面的內心特質,像:虔誠、認真。同時不忘放鬆身體。儘量讓呼吸舒適地支援身體、滋潤身體。

這是一個專心善待自己的時間,禪修裡面的用功、用力,都在幫助我們更加放懷、更加釋懷、更加全心地去品味著高尚、無害的幸福。

在開始之前,可以清楚地去觀察一下「公園的界線」~心不能超越的界線。舉例來講:清楚的「觸感」。這裡「觀察觸感的界線」所指的,是因人而異的:

能夠清楚地辨識,「氣壓」在身體內部推擠、鬆開內在的牆壁等具體的觸感;

可能是身體內在,隱約地感受到震盪,隱約地感受到隨著呼吸,在流動著的能量…。

靜坐時知道這條界線,讓心能夠穩定地在這條界線的範圍裡盤據著,舒適地落腳安住。探索那個穩定的感覺、腳踏實地的感覺,心接觸的觸感所產生的紮實感。

感覺這個具體的觸感是有很多層面的,但是,儘量選擇去接觸「正面的層面」,好比說:

身體正在放鬆、在減壓的觸感。這個滋味是好的,心很樂意在這其中安住;

呼吸安撫著神經的觸感,在提攜、補充正面能量的觸感,某種正面的是跟「喜、樂、平捨」相關聯的觸感。

一開始的時候,不用求要有多舒服、「正面」,可以知足地有一點點舒服、「正面」就好。可是在這一點點裡面,虔誠地投入、用心地品嘗,小心翼翼地確保心不離開這個區塊、這個活動的範圍。

若放任小孩往馬路跑,對他們是有危險的。只要「小孩子」是在身體的範圍、在呼吸的範圍裡、在觸感的範圍裡,他的玩樂是健康、安全的,可以微笑地看著他,允許他這樣做。給他正面回饋的眼神,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是贊同他這樣玩樂的。

但,只要他有一點點的偏離,看到他有要脱離開公園範圍的意向,意向才剛剛出來,你就已經知道了,要堅定地把他拉回來,告誡他。

調整著制心的方法、管教小孩的力度。有的時候,要盯得很緊,要很嚴肅地告誡他。看看這樣子是不是有用的。有的時候這樣太累人了——有些小孩子是不需要用這種威逼的方法,可以輕柔地提醒他。總而言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監督者,關心著你的心、關心著它現在活動的範圍。如果你的心是蠻不聽話的,就不得已地,特別提高正念正知的能量,認真、嚴肅地投入,一樣可以是很好的經驗:充滿了精力,樂意奮發,樂意付出,樂意好好地監督,樂意作一個好的父母親角色,沒有任何抱怨。

或者可以嘗試到沙堆裡、到鞦韆裡、到溜滑梯那裡,跟你的小孩互動,讓他在公園裡玩得更開心——他根本不會有機會要往馬路跑。「陪他玩」的意思,好比說,讓呼吸舒暢;讓呼吸的能量均勻地照顧好身體,所以,心在跟呼吸相處的時候,感覺到是安適的。

如果有全然融入於身心合一的感覺,那是很好的;如果暫時做不到,就自由地在公園的範圍裡面探索著:哪個地方能夠緩解,哪個地方能夠按摩、治療。讓心很樂意,在這個遊樂場裡面安住著。

有餘暇就檢查一下:監督的力道,有沒有太用力或太鬆弛?能省力就要省力,該提高警醒力就要提高警醒力。確保心不偏離開「身體的範圍」、「觸覺的範圍」、「呼吸的範圍」。幫助心瞭解「乖乖地待在公園裡,是很好的」,完全沒必要往馬路那邊跑。

如果你覺得這個過程有勉強,可能是你觀察的觸感不夠舒適,要作調整。好比說,去留意:「正在放鬆中的身體」的觸感、「正在細緻地用呼吸照拂、安撫著身體」的觸感;心跟喧鬧、煩亂膠結、粘結著在一起,要把它抽離開來,抽絲剝繭地分開來、抽離開來的觸感。

要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觸感,那麼就要照顧心,讓它不亂跑,可以省下很多的功夫。

別忘了盯著你的小孩,不要因為你的分神而讓他置身危險。

讓心去接觸到,比較清楚、比較明顯、比較具體的觸感,那是需要探索的。

正在享受閒暇的觸感;

正在浸淫在安靜之中的觸感;

堅定地監督著你的心,同時,儘量讓監督的方式是舒適的、是可以延續的;

去感覺到,小孩子正在安頓下來的觸感,他在變乖、變懂事,因為他得到了舒暢的滋味。

看到小孩子,他樂意跟你一起安靜下來,他愈來愈知道怎樣細心地去品味:

細膩的幸福;

安靜中的幸福;

知足的幸福。

百骸、四肢都放鬆的觸感。

心如果明顯地趨向安靜,那就練習更省力的方式;心如果還是亂哄哄的,先不要追求省力,努力地提昇自己的精進力、打亮自己的正知正念。抱著一種好像在戰場上奮鬥,小心翼翼、全力以赴的心情。短時間的衝刺,對自己是無害的、對自己是有益的。抖擻起精神確保自己的心:「不亂跑」、「不脱離開主題」。

訓練自己,當紀律著自己的時候,感覺到的不是壓迫、也不是壓抑,而是感覺到:「篤定、歡喜、充滿著正面的能量」。

歡欣鼓舞地接受自己的紀律、接受自己的訓練,相信自己一定能夠調御這顆心。

這個被調教、被監督的心,它感到的是幸福:能夠在佛法中受訓練;能夠在佛法中接受督導,何其幸運!

認真、專心地督導自己。

(靜坐結束)


【回向】

這是Khitaka比丘所說的:

身體如此輕盈,

喜樂充溢,

如棉花乘風飄揚,

啊~

這個不被五蓋所壓制的身體,

這個不為欲樂左顧右盼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