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念 住

《靜坐引導》

2016.11.06 法念住

朱倍賢 主講

简体版


今天做跟「法念住」有關聯的練習。

法念住簡單講,就是幫助自己的心能夠看清楚,它所迷戀的動作之過患、沉重、苦患;幫助心看到它迷戀對象的過患、沉重、苦患;藉由看到它的動作跟對象的過患,使得心經歷一連串能夠導向解脱的情緒。這些導向解脱的情緒,包含:警悚、警覺;包含「厭離」或脱離迷想的狀態;包含「離欲」,也就是讓飢渴感消除的狀態;包含「滅」,也就是苦迫止息,心不再跟境界糾纏的狀態。

今天要觀察的對象、動作是:我們的意識是如何地鑽進境界;放開了剛剛的境界之後,又迫不及待鑽到下一個境界。去看清楚這個過程,對它們產生出「厭、離欲、滅」。

在開始之前,如果想要做點暖身運動、伸展身體或深呼吸的,請自由地做。

利用在深呼吸、調整坐姿、伸展身體的時刻,將注意力帶到具體的觸覺。可以採用一個自己習慣安心的主題,好比是:「正在呼吸中的身體」、「正在放鬆中的身體」、「正在被呼吸按摩中的身體」、「正在脱離開喧鬧的神經系統」、「正在擺脱貪跟憂的心境」……

在具體的觸感上面,用感覺來體會這些主題。感覺身體是怎麼被按摩;感覺神經是如何地被安撫;感覺心頭貪跟憂的石頭,如何地放下來……

這個要準備進入靜坐,身心轉變的過程,去觀察它是很重要的。愈知道怎麼樣從喧鬧轉變到安靜,就能夠愈熟練這樣的技巧,以後也就更容易加深這樣的技巧。你愈知道擺脱不安感、飢渴感的過程,鬆脱開它們對身心的箝制的過程,就愈能夠在以後複製、昇華這樣的技巧。

不要吝嗇於給自己身心好的滋養:由舒適的呼吸而得的滋養,由寧靜之中得到的滋養,從知足之中得到的滋養,從遠離開不善、遠離開喧鬧得到的滋養,從內在的光明的資源、正面的能量得到的滋養。

不需要追求完美的寧靜、完美的無妄念。留意著那個「正在加深的放鬆感」、「正在變得清醒的心」、「正在樂意安住於善巧的心」…。你可以花多一點時間,給自己製造出安適的環境,給身心更多的滋養。

或者是任何時候,要開始今天的主題,就把注意力,帶到我們的心現在的活動:心怎麼樣從一個對象,跳到下一個對象;像猴子一樣,這隻手才剛鬆開來,另一隻手已經伸出去,要去抓取眼前的樹枝。去看看我們的意識,怎麼樣從一個對象換到另一個對象,那個忙碌的狀態。

當你在留意著心忙碌的活動的時候,嘗試著繼續用正知正念,讓身體是放鬆的,讓自己的態度是積極、認真的,讓自己的呼吸是舒適的,能夠讓身體感覺到有飽足感的。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進行著觀察。有這樣好的環境進行觀察,心就不容易捲進它所觀察的境界裡面。它就能夠冷靜地,從安靜之中觀察著,好像在颱風眼、暴風眼之中看到動作,但它本身是不受威脅的,本身是安適、省力的。

留意意識~這個心,它忙碌的狀態,從這兒跳到那兒、從那兒跳到別處,對象一直在變遷。一下子是跳到念頭、一下子跳到身體的癢、一下子跳到呼吸、一下子呈現出亂七八糟的影像——留意著這個忙碌。

然後,可以嘗試著跟這樣的忙碌狀況做對話:「你是安全的嗎、能夠給我安全嗎?」、「你是可靠的嗎?」聽聽看它是怎麼回答的,看看它(意識)的狀況,看看現在的心,它雀躍不止、躁動不止的狀況。這是安全的嗎、這是一個可以信賴的嗎?像是猴子一樣、像是一個沒有教養的小孩一樣,說要跑到東就跑到東、要跑到西就跑到西,幾乎是沒有辦法控制他;像是瀑布、野獸一樣,像是一個精神病患一樣,不知道他為什麼要做他所做的。他所做的選擇、要跑去的地方、要去抓的東西、鑽進的狀況、扛起的負擔——他像個瘋子一樣!

這個居然就是我們生命的核心、是我們認為最親愛的地方。還有什麼東西比自己的心更親愛的?然而我們自認最親愛的心,卻是忙這個、忙那個,一刻不得歇息。我們居然把命運交託給它的手中,緊貼著它,被它牽著鼻子跑,被帶進地獄裡面、帶進天堂,一輩子忙碌、一輩子的盲目。這樣的忙碌是沒有意義;這樣的忙碌充滿著危險性、充滿不善巧,造多少的惡業,積累了多少痛苦的種子……

一邊做這樣的對話,一邊觀察、貼近著觸感。冷靜地觀察、冷靜地感覺。伴隨著高昂的鬥志——只要我們願意認真地看穿它,解脱是有可能的、自由是有可能的。但是,你必須要用心、認真地去看穿、看透它。

去體會這個意識,它的不穩靠,愛跑到哪兒就跑到哪兒,要變心就變心:剛剛好喜歡的東西,現在不感興趣了。剛剛覺得很刺激的東西,現在覺得無聊了。剛剛拿起來的東西,現在把它扔在一邊,迫不及待地跑到下一個東西。這居然就是我們的核心、我們的生命,就是我們自認的「自我」,它就是這樣的狀態!

如果你的感情跟意識結合,想把你的命運交託到這樣一隻猴子的手中,安全嗎?其後果我們有辦法承擔、有辦法控制嗎?

做這樣的觀察時,一邊留意著內心所產生出來的情緒。做這樣對答的時候,留意著內心所產生出來的情緒,有可能感覺到的是「悲傷」。讓這樣的悲傷轉換為「警醒」,因此,心更清楚知道什麼是「危險」、什麼是「不可靠」。讓心清楚知道:如果我把安全寄託在這裡,那麼我的未來會很糟糕。

如果你感覺到的是「厭離」,就是看到這樣的狀況,心裡面覺得:「真不值啊!枉然啊,不可靠啊!」警覺到對它不再存有幻想的程度,很好。觀察「厭離」,熟悉這個特質,觀察一下:「心裡面有厭離的時候,身心是什麼感覺。」身心被厭離所衝擊著。

或者你可能感覺到「離欲」~飢渴感的消滅、減少,對於那種想鑽進內心的境界裡面,迫不及待地追著下一個目標,對於這種狀況沒有味口和興致、味口和興致正在減少中。感覺這樣,很好。熟悉這種感覺,認知離欲、熟練離欲,觀察離欲所產生的效應。身心被離欲所衝擊著。

如果感覺到的是「平靜」,心不跟亂哄哄的境界糾葛在一起,那很好。瞭解這個叫作「滅」,熟練它、品味它。觀察「滅」在身心產生出來的效應,寧靜滿足的滋味,脱離開而產生出來的安靜,不跟它糾葛而產生出來的安靜。糾葛狀態的止息,或者正在止息之中。

任何時候若需要,回到自己熟悉的禪修主題:「正在呼吸中的身體」、「正在放鬆中的身體」、「正在被安撫的神經」、「正在被滋潤的神經」…。

在祥和從容中出發,在有飽足感的狀況之中、在幸福感之中、在清醒之中出發。重新看這個我們叫「生命的狀態」,意識是怎麼亂哄哄的,像瀑布、像猴子。認真地觀察、認真地去體會它的過患。這簡直像瘋子一樣的境界,盲目地隨著習慣性四處飄移;盲目地在追逐著境界,被牽著鼻子跑。

你可以認真地觀察這個過患,也可以觀察看到這個過患之後,你的心理反應,有可能是厭離、有可能是離欲、有可能是滅。好比說,你可能會感覺到,心跟這個亂哄哄的活動,更有距離感了。你不是被吞噬的、不是被吸進去的,而是很想要跟它保持一個安全距離、經驗著安全的距離,離繫、心沒有被綁著…。

你可能經驗到的是:高度的危機意識。怎麼那麼不安全、怎麼那麼不穩靠;不應該鑽進去、不應該把它扛起來、不應該把它當成是親愛的、不應該把它當成是安身的窩。

你可能感覺到的是「寧靜、清涼」,心愈來愈不跟那種忙碌的、亂糟糟地東跑西跑的狀態打交道;愈來愈對這樣的狀態不感興趣,這樣的狀態愈來愈不會衝擊內心的安定。

不管你體驗到的是什麼,留意、觀察過患,觀察它產生出來的心理效應,看到這個過患是怎樣衝擊自己的內心。不管是以厭離、離欲或滅的形式呈現,熟悉這些好的品質。

「厭離、離欲、滅」不一定是很激烈的感覺,那是可以在平靜之中隱約、淡淡地離繫,背景裡面有一種警覺、有一種危機意識,在安靜之中有一種「我不願意與你為伍」的篤定。不是刻意地要去製造一種勉強的情緒出來,而是觀察那個自然而然延伸出來的身心效應,可能是平淡的,也可能是劇烈的。

(靜坐結束)


【回向】

以禪那幫助智慧,

以智慧幫助禪那,

具足禪那和智慧的人,

離甘露界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