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那練習

《靜坐引导》

2016.10.30 禪那練習

朱倍賢 主講

简体版


今天做跟「禪那」有關聯的練習。

「禪那」(jhana)簡言之,就是專注於「觀察、調整、釋放」自己的活動。當專注於「觀察、調整、釋放」自己的活動的時候,因為心不被不好的慣性所拖累、蒙蔽,所以,在這樣的專注之中得到滿足、喜樂、平捨、寧靜。

經典裡面,佛陀講到修學禪那的預備動作,通通都是跟培養「正知正念」有關聯的,像「正知正念的講話」、「正知正念鍛煉我們的行為,讓行為愈來愈少污垢」;像在講話的時候,愈來愈知道什麼叫「言行一致」、「不兩舌」~不做挑撥離間的言語,而是講真實的、不虛偽、有利益的言語。從這樣的禪那預備動作,就可以瞭解禪那的特質,不是盲目的專注,其主軸不是在於專注力的培養而已;他的主軸是在於「專注於正知正念」,使得我們的活動是傾向「離苦」的,使得我們的活動變得愈來愈善巧。

所以,在修學禪那的時候,配合著正知跟正念。「正念」:記得自己眼前該做的方法;「正知」:知道自己的活動方式,所以,有調整、改善這些方式的空間。

開始之前,如果想要的話,可以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像是拉筋;或者是做一些深呼吸。

禪那要成功的話,有一個要訣:一定要伴隨著「正勤」,有時也翻譯為「熱勤」,意即有熱誠、認真的態度。心裡面對於準備要進行的功課,慎重、投入,願意付出努力,願意非常認真、小心翼翼、不掉以輕心地,來學習這樣的工作。這樣的認真、這樣的小心翼翼是不須伴隨緊張的、焦慮、壓力感的。

這樣的認真、這樣的投入,使得我們有踏實感;使得內心有股雄渾強大的動力。

禪那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內心脱離開那些不善巧的狀況。最不善巧的狀況就是「擔心」、「憂慮」、「焦躁」、「不安」。

所以,一邊讓身心沉澱的同時,一邊帶我們的知覺到單純的觸感的同時,也嘗試著徹底掙脱開對世間的貪跟憂。

當這樣做的時候,很可能具體地感覺到,重擔一點點地被放下來、身心變得輕鬆。立足於這種具體的觸感,將注意力帶到「觀察動作、調整動作或釋放動作」——簡單而言,就是十六勝行裡的任何一個技巧。

如果聽起來太複雜,可以嘗試「『正在放鬆中的身體』之觸感」、「『正在被呼吸按摩的身體』的觸感」、「正在被呼吸所安撫的神經系統,它所呈現出來的震盪、波浪」;或者是十六勝行裡面其它的技巧,包括:正在品味著一點點、一點點脱離開擔憂的輕鬆感,專注地在品味著這個輕鬆感。

不管選擇的是十六勝行裡的哪一個技巧,都有正念,記得你在做的這個技巧,品味著輕鬆感,提高自己對於這種內在的豐盈的敏感。或者身心正在一點、一點地沉澱的過程之感覺。當你是記得重複著這樣的動作、記得眼前的目標,叫「正念」。

然後還要具備「正知」,就是知道自己怎樣在做這個動作、知道內心有沒有多餘的動作/多餘的反應,要放下的。只專注在眼前這個禪修的動作:「正在放鬆中的身體」。知道自己的動作,所以有能力可以隨時調整動作,叫「正知」。然後,還須具備「正勤」,認真的態度,願意全力以赴的決心——一種源源不絕,讓自己保持著動力、保持奮鬥力的能量。這時心裡可以想:嘗試用以前從來沒有過的認真程度,來進行眼前的工作。不管眼前採取的是什麼技巧,可以很容易感覺到,一點點在增生的喜樂感,它有不同種的風貌、方式在呈現。可能是一種踏實的感覺。因為自己在努力地朝向善、朝向離苦得樂的方向,在做有意義的事情所產生的那種踏實感——這可以是你品味的主要對象。也可能是身心正在沉澱中,那個安靜愈來愈明顯的滋味。「安靜慢慢變得明顯」可以是你品味的主要對象。

「正在放鬆中的身體」,感覺得到僵硬、緊張,一點一滴正在消失之中,一點一滴排除到體外、擱置在身邊、拋諸於腦後。

「觸感」是你品味的主要對象;像是「呼吸正在安撫著你的神經」,那個被安撫的滋味,可能是你主要的品味對象。不管你選擇品味的是什麼好的、高尚的滋味,觀察它的「豐盈」,意即它是有「滿足感」的。這個滿足感很特別,很簡單、不耗力;這個滿足感可以透過深入的體會,發現裡面的滋味還有滋味。就算沒有感覺到什麼特殊的喜樂,都可以練習品味著在知足之中,在放緩自己的動作、減少自己的動作,在出離欲界的不善巧。這其中所伴隨的滋味,讓這樣的滋味潤澤全身、充滿全身。

這裡的「全身」的意思,如果很僵硬地去瞭解:一定要全身裡裡外外、每一寸通通都浸淫,可能會很累、很挫折。所以,把這個全身當成是一個簡單的、當下統攝的感覺,這種感覺是不需要忙碌地鑽到不同的地方,去填補身體不同的部位,而是眼前這一刻、眼前這一個印象,就涵攝了全身。眼前這一個感覺就統攝了全身,在這樣一個單純的統攝感覺裡~豐盈、滿足。試試看,能不能很省力地維持著,這樣的豐盈感、滿足感、安適感、輕鬆感。

觀察它是不是很省力就可以被維持著,愈省力的豐足感,愈是跟禪那相應的。這個豐足感在你品味了之後、食用之後,它不會讓你更飢渴、更焦急,而會讓你沉澱、安靜。因為這個豐足感是深遠的,不需要複雜,而是在簡單省力之中就能體會到。

禪那的喜樂有深、有淺,不必要強求自己一定要達到多深,但是要努力地知道方向,努力朝著正確的方向。不用強求現在沒有的,但是可以認真地、小心翼翼地培養著,同時心裡面存放著那個可能性:這是可以再開發的、可以再深入的。認真、投注地觀察、品味這樣的豐足感,看看能不能用省力的、輕柔的、耐心的方式維持著它,允許它擴散。留意當下這一刻全身的那個印象,全身的感覺都是被浸淫、被覆蓋,都是被這樣的豐足感穿透。它是怎麼覆蓋、怎麼穿透,你可以去品味、去觀察,裡面隱隱約約可能有酥麻的感覺、流動的感覺或震盪的感覺,或者只有安靜的感覺。

每次在品味它、觀察它,就是在幫助自己更習慣於更敏感,放懷地、開心地浸泡在這個三溫暖裡面。你要熟練它,心就是要對它有信心~珍惜它、尊敬它,反覆地複習它。

小心翼翼地剔除掉任何會破壞這種安適、滿足的活動、習慣性的緊張、習慣性的擔憂、習慣性的抱怨、挑剔,把這樣的勢力乾淨地剔除。佛經裡的比喻,就是在製作陶土的師父,在陶土上面灑水,把水分揉進陶土裡面,讓水分能夠均勻地濕潤陶土。同樣地,允許自己去實驗,要去品味什麼樣的滋味,能夠幫助這個滿足感豐盈,充分地滋潤全身、治療全身、刺激全身、按摩全身。也允許自己實驗,要怎樣地擴散、要怎麼讓不同區塊的安適感,隱約地互相呼應、互相連繫,形成一個統攝身心的能量網。

檢查自己的心,有沒有非常紮實地落腳於身體、落腳於觸感。

看到心得到滿足,所以,動作慢慢地在減少、動作慢慢地在減緩。

正在認真地品嘗著快樂,正在認真地享受著安適。

(靜坐結束)


【回向】

真的,作自己的依怙,

作自己的島嶼,

調御自己;

做一個戰勝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