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散亂

《靜坐引導》

2016.09.04 脫離散亂

朱倍賢 主講

简体版


今天再次討論「脱離散亂」的技巧。

要幫助自己的心脱離開散亂,可以雙管齊下:一方面確保自己的心,能乾淨俐落地放下於世間情境有關的飢渴感跟不安感;對世間情境的憂心、貪心,在我們心裡的陰影愈來愈減少。另一方面,製造一個安祥、飽足的內在環境,讓心能愈來愈傾向於「減少雜念」的狀態;在減少雜念之中,自得其樂、得到飽足感。

在一開始靜坐的時候,將心帶離開擔憂跟飢渴的狀態。把覺知帶到當下的觸感。自然、開放、輕鬆。覺察力愈敏銳,愈能發現那些貪憂的影響力~剛剛處在擔憂、焦慮、飢渴的狀態,它在身心裡面的餘勢(剩餘的勢力) 。下定決心,擺脫這種剩餘的勢力。去具體地感受,身心在品味著遠離之樂,一點一滴舒坦開來的感覺。全心全意只留意著,身體的豐足感~無匱乏感。不需向外盲目地追求,而是在簡單、省力的當下,得到滋補。

需要的話,可在心裡偶爾默念「豐足」。小心翼翼保持、維繫著豐足感。不要勉強、刻意,而是自然地體會「簡單就是幸福」。就算沒有什麼明顯的喜樂,都沒有關係。不用做事、不用擔心的本身就是休息,就是一種幸福。讓身體更多地方在這種休息之中,得到修復、修補。

不要急,很有耐心、一點點地品味著豐足感。在簡單之中,就很好了。可以很隨意、探索式地把這樣的豐足感,照拂到身體不同的部位,讓這個豐足感,能更均勻滲透到身體的每一個角落。不用急,不用一次擴充很快,一次一點點,耐心、安靜地品味著簡單、脱離喧鬧、身心在深度休息。可是你的正知正念,在高度地覺察著、品味著。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在做的是,認真地享受著度假的快樂!

能夠發現愈細微的焦慮、不耐煩感,愈能及時把它緩解、放下,就愈能夠讓身心乾淨俐落地離開欲界,更能暢懷釋放於豐足感之中。

在減低妄念方面,日常生活中,大概可以說最重要的功課,就是注意自己的講話。如果平常有在留意自己的講話(好比說留意講話的「動機」,是否有利益、合時宜、是不是從容),內心很容易就會安靜。平常我們講話的方式,會反應在靜坐時內心的聲音。

如果覺得自己平常講話的功夫有所虧欠,現在內心是鬧哄哄的,即時地來修改,也來得及的。

在一開始的時候,目標不要訂在「沒有妄念」。目標先訂在:讓內心的雜念、竊竊私語,變得更緩和,講話的聲音更輕柔、速度從容。也就是說,如果內心非要起念頭的話,試著去營造內在從容的氣氛,讓心不時地接觸、落腳於「豐足感」。只要身體能觸及到,乃至一點點的豐足感,只要你內在的氛圍是和緩、從容、祥和的,那麼雜念的力道跟頻率,自然而然就會減少。所以,認真地維繫著滿足感~內在感覺到「夠了」,不需要忙亂地再去找其它的東西。耐心、安靜地去品味著,不著急,沒有要達到什麼特定的標準,只是在認真地享受安寧中。不急不徐,是用智慧分別,知道什麼該花力氣、什麼要放下。而絕大部分的話都是可以不用講的。所以,很輕鬆地享受安靜。若非講不可,讓它在一個祥和、從容的環境產生出來。

把生出來的念頭,當作是「颳過森林的風、陌生人的竊竊私語」,也就是「不關我們的事情」。認真地去感覺,在滿足感之中,隱約地用力而產生的念頭。覺察到那種用力,然後把它放下來。已經產生的念頭,不用去理會它、追著它,不用刻意壓制;已經生起的念頭,只要不給它加油添醋就好、不增添燃料就好。

繼續把注意力放在,耐心、和緩地維持著滿(豐)足感,如果覺得滿(豐)足感有缺陷,表示裡面還有焦慮、飢渴、不耐煩的陰影以及它的餘勢。發覺它們,然後,精準地剔除和放鬆。繼續回到,耐(細)心地品味豐(知)足。

內在的環境,就好像是平常「正語」時的心境:從容、有覺知、祥和、讓心滿足,覺得沒有什麼是現在非講不可的話語。大部分的念頭就像大部分的話語一樣,是沒有助益或煩惱的投射:想要別人注意我們、想跟人辯論,證明自己是對的、感覺到無聊…

當我們的心是豐足的,乾淨俐落擺脱了貪憂,就沒有那麼多話好講、沒那麼多念頭好想。小心留意著,在豐足感、從容感之中,念頭要發生之前的隱約用力。如果覺得看不到那麼細,沒有關係。能感覺到多大的程度,就感覺到那個程度。貼近著這個蜘蛛網~心境好像蜘蛛網一樣,貼近著它、聆聽著它。蜘蛛網有沒有晃動、震動~發出念頭前的那個用力、震動、晃動。還沒有生起的念頭,你已經透過省力而放下,讓它不容易產生。已經產生的念頭,也不要懊悔,任它去,任它生滅,不要給它燃料。它在這個安詳、豐足的環境裡,沒辦法坐大的。

把焦慮、不耐煩,脱落得非常乾淨。所以,焦慮不止是退到背景而已,甚至在背景裡,都消失了。整個身心環境裡,感受不到一絲一毫的焦慮、擔憂。

品味著~沒有被焦慮佔據的心;品味著~脱離喧鬧的安靜滋味;品味著~脱離開慌張,不斷要做事情的忙碌狀態;品味著~內在沒有阻隔的豐足感。

就算仍能看到雜念在蠢動著,不鑽進去,也沒有被淹沒。置身事外地像風吹拂過,沒有停留。

如果用這些方法,心能趨向於安靜,就用這些方法。如果有忙亂的感覺,那就專心地守著一個技巧就好~好比說只是維持著豐足,或者只是認真地觀察著念頭,不要參與其中。

用正知正念保護著豐足感,讓豐足感沒有缺陷的區塊。每一個覺知,接觸到的觸,都是豐足的,都是在簡單之中就得到滿足,不需要忙亂地去找別的東西。深度地與貪跟憂絕緣,那種完全不被焦慮感、不耐煩感侵入的舒暢,叫「離生喜樂」。這是健康、有益的,所以,放懷地將身心交托給這樣的滿足感。

去體會,愈能沉浸在這樣的滿足感、祥和感,說話及雜念的衝動,就愈加地減少。

當下內心很安靜,就好好地熟練這個安靜的滋味。如果隱隱約約有噪音,那麼就學習,用貼近蜘蛛網的方法,去感受那個噪音的震盪,而不要置身其中。讓那股已經颳起來的風,無害通過。

(靜坐結束)


【回向】

願我放下低劣的尋求,

不於生老病死的法之中,尋求快樂。

願我追尋尊貴的尋求,

於不會生老病死的法之中,追求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