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治散亂

《靜坐引導》

2016.08.21 對治散亂

朱倍賢 主講

简体版


今天練習有關對治散亂的技巧。之前提到過「七覺支」~七個能幫助我們禪修的內心品質,其中有三個特別能夠對治散亂。分別是:「輕安、定、捨」。今天特別強調「輕安」與「定」這兩個內心的品質。

「輕安」有時翻譯成「猗息」,意思是說內心放下心事、擔憂的時候,感覺到輕鬆。在經典裡面,有很多地方提到,輕安是定力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身體的放鬆、安適感,脱離開被擔憂、焦躁的力量所干擾,等等的狀態,叫做「輕安」。

另一個與對治散亂有關的是「定覺支」,有融入、投注、身心統攝,注意力變得高度的一致性,身心變得非常安穩、穩健等意思。

先請大家做一點暖身或伸展運動,甚至深呼吸……

檢查一下自己的坐姿,是端正的,有助於振奮、鬥志高昂,同時又是深度放鬆的。

可採取一個自己熟悉、喜歡的,幫助身心沉澱的主題,像「正在放鬆中的身體」,「正在被安撫的神經系統」。

幫助自己提升「輕安」,一個很有用的技巧是,留意「生物回饋效應」。簡言之,就是放鬆的方式不是機械化的;而是,一邊嘗試著放鬆,一邊品味著,是不是真的有更輕鬆的感覺,就算只是一點點。讓這樣「逐漸地輕鬆」的「具體觸感」引導著自己,這樣就知道什麼是「更正確的放鬆的方向」。

身體能更放鬆,更大程度脱離擔憂、焦躁,就愈不會產生散亂。若要幫助自己加深放鬆的感覺,要知道怎樣深入去感受身體內部,具體在承載著壓力感的方式跟位置。透過知覺去感覺哪一條神經,是緊繃、扛著重擔的。當想到自己世俗的責任、任務時,某些區塊會糾結起來,是神經哪一部分在承擔、糾結?精準地針對那個地方,讓它和緩下來。認真地去探索不同的和緩方式,看看能不能立即產生比較放鬆的感覺。

這樣的過程是可以不斷地昇華。耐心地給自己時間探索,讓自己更精準地抓出小毛毛蟲來~那些習慣性造成神經緊繃,讓身體內在出現阻塞的侷促、緊張。感知、覺察它的存在,實驗要如何將之拋得更乾淨,更乾脆地放下來。當系統性持續地這樣做,也就是說,全身上下內外,巨細靡遺地去做這樣的工程,「輕安」的品質就產生了。那是種什麼滋味?就像是原本要擔心的事情,例如原先在擔心考試,當你發現考試通過了,「哇,不用擔心了!」舒爽的感覺。只是我們現在先用意志的力量,更系統、巨細靡遺、延續性地來培養這種「輕安」的滋味。每次用心潛入到神經系統裡面,去放鬆,找出那些緊繃的因素,化解它,都在治療著自己,增強著自己的觀察力、定力。有很多的好處,包括,身體健康上的好處。若身邊接上儀器,可以測得出我們的血壓在降低、脈搏變得更加和緩;可以感覺得到,自己的呼吸變得徐然、舒適。

認真地找尋這些緊繃的地方、緊繃的方式,練習用更加乾淨俐落的方式,脱離、放下那些緊繃、焦慮、擔憂。

要認真地跟身體的觸感相處,才有能力精準地把身心引領向更加寧靜、輕鬆的狀態。

如果在心裡有些體會,「啊,原來這個叫作輕安的滋味!」就算是一點點,讓自己熟悉它,多花一些時間,讓輕安這個好的特質,有更多的時間,來影響、薰染自己的心。讓這個歷盡滄桑、承載許多混亂記憶的身體能得到深度的休息、治療。這裡的休息,不是關閉覺知,而是在清楚的覺知之下,可以感覺得到自己身體「正在休息」;因為有高度的覺知,所以,這樣的休息也感覺得到,它是舒適的、凝定的、寧靜的;它在神經系統、細胞的層次在治療著身體。

接下來,實驗培養「定覺支」。一個有用契入的方式,就是把注意的對象,變得簡單、單純化。這是有助於定力的。所以,心思混亂的人,要學習放下過去與放下未來,安住在當下。當下是open-ended,意思是它沒有一個絕對的定義,需要去探索。嘗試著更貼近當下,脱落、剝離起碼是一部分的記憶、概念,回到眼前一瞬間的觸感。再次地,這是值得探索的,所以,不要習慣性、機械性的方式去做,而是重新認真地探索什麼叫當下、什麼叫觸感。覺知跟呼吸接觸的那一瞬間,覺知跟身體接觸的那一瞬間,有多大程度是記憶裡面的?「一瞬間」有多大程度是現在進行式?要怎樣貼近它,更貼近它?

小心翼翼維持著使力的方式,呵護珍惜著定力,用耐心來長養覺知,全然地投入於這樣的功夫。

把「輕安」和「定」兩個覺支結合在一起,是簡單而能做的。一邊放鬆身體,一邊專注於正在放鬆的觸;或者,一邊令身心沉澱,一邊專注於身心沉澱過程中所產生的觸感;或者,一邊安撫著神經,一邊專注於神經正在被安撫著的觸感。儘量讓內在影像休息,也就是說,不要閉著眼睛看著內在的電影,而是盡量地用觸覺的方式,來接近、探索;儘量不要被內在的影像所打擾,而是更全然地品味,什麼叫「觸」?它是個那麼難以捉摸的經驗~當下的觸。可是,當你努力地在接近、探索它時,定力自然就發生了。

所以,接下來的練習,結合「輕安」和「定」,一邊練習著「深度的放鬆」,一邊全然地融入、投入於「正在放鬆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觸感」。能夠以愈密集的正念提醒自己,堅持著融入於眼前的工作,就愈不會發生散亂、分心。所以,提高自己的警覺度,全力以赴地,練習深化放鬆。練習用純粹觸感的角度,來觀察放鬆的過程,調整放鬆的過程。

(靜坐結束)

【回向】

諸行皆無常,

有生必有滅,

不執著生滅,

寂滅安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