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練習

《靜坐引導》

2016.07.24 慈心練習

朱倍賢 主講

简体版


今天練習的主題與慈心有關。簡言之,慈心是一種希冀真實快樂的善意。為什麼說「真實的快樂」?如果是劣等的、次等的的快樂,裡面伴隨著競爭、比較,會因為不滿足,而容易造成紛爭、對立。這裡所言「真實的快樂」,不是零和的,所以,不需要對別人有心機、嫉妒。

「慈心是一種希冀真實快樂的善意」的另一個意涵:高品質的快樂是無害的,不建立在互相吞食,不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不建立在我高你低的比較上。因此,這樣的祝福、感覺,可以把它擴大、延伸成一個沒有障礙的感覺,不會因為別人在追求這樣的快樂,或獲得這樣的快樂,而使得我們追求快樂的努力受到威脅、與他人的努力碰撞。

慈心的另一個特色,是沒有任務感的。也就是說,慈心並不一定要伴隨著「慈愛」。慈心的意思是由衷地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發展出照顧自己的能力。這樣的祝願是來自,對因果、業力的認識。深刻地看到真實的快樂,必須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內在開發,無法透過光是施予、仰賴外力而獲得的。所以,我們的願望、祝福裡,沒有一定要成為別人的拐杖;沒有一定要成為別人的爸爸、媽媽,或者是救世者;而是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發展出照顧好自己的能力,發展出追求真實快樂的內在資源。

這樣的慈心是沒有任務感的,不需要、不一定要,把照顧任何人的責任扛起來。也就是說,慈心的擴散普及,不會增加我們自己的辛苦,不會增加負擔;不會因為慈心的擴大、造福的對象愈多,就使得自己的壓力愈大—完全沒有這種過患。因為這種慈心的感覺是單純的祝福,所以沒有要強迫自己去喜歡誰。也就是說,在我們生命裡有不喜歡的對象、希望避開的對象,不一定要強迫自己跟這些人相處,不強迫自己一定要喜歡這些人。可是起碼能做到,諒解、不再成為彼此的心結。起碼能做到,希望這些人都能夠發現內在的能力,去追求他們個別的真實快樂。所以,我們對他們的妨礙,或他們對我們的妨礙,是降到最低的。

先調整自己的坐姿,可依個人的狀況調整,基本的大原則是,身體是端正的,感覺上比平常坐得要高一些,這是源自於端正的脊椎、端正的姿態而造成的效果。身體是放鬆的,這個鬆是隨時能夠應對著來去的波浪、膨脹的波浪、收縮的波浪,都能善巧地隨順,省力、對應、承載,把這些波浪都成為滋潤身心的來源。這樣的坐姿沒有百分之百一定對的,允許自己去探索,不要把自己卡著、硬要套進某種模式裡面,造成沒必要的僵硬感或緊張。

將知覺帶到「正在呼吸的身體」。嘗試著將慈心的滋味,融入到當前的意境裡面。技巧之一:不需要貪多,不要勉強。不要把自己硬塞進,或強迫內心一定要產生轟轟烈烈、戲劇化的慈悲意境。提醒自己:只需要一滴慈心,讓一滴調味的水,溶化到身心的環境裡面,使得身心環境,感覺上多了一分的溫柔、慈善。

它不是矯情、造作的,因為是來自四聖諦的態度,也就是說,面對生命的苦迫時,這是個建設性的態度:希望自己能夠得到真實的快樂;希望每一個生命都能得到真實的快樂。是個全然建設性的態度,務實的態度。是破壞性情緒的相反。「破壞性情緒」是,面對生命的苦迫,不知何去何從,自己痛苦也要把別人拉下水。那就是「非建設性的情緒」。我們現在學習跟建設性的情緒相伴,在面對苦迫時,希望自己得到真實的快樂,能建設性地面對苦迫。

所以,我們的祝福是如實的,不是要渾身起雞皮疙瘩或多麼劇烈的感覺。而是在身心氛圍裡面,若有若無,多了一分可覺察到的善意、祝福、積極態度—準備好要離苦得樂的態度。

嘗試著品嘗慈心的滋味,如果慈心的生起有障礙的話,提醒自己,可以很省力、不需要勉強的,輕輕帶起善意。讓身心浸淫在慈柔、溫和的感覺,隱約就有慈的意涵在裡面。提醒自己,慈心是完全不需要有界線感的,不會因為分給所愛的人、親近的人,其他人就會少被分到。希願生命獲得真實快樂,這樣的善意是可以布施給所有的生命的,不是零和的;反而是愈多的生命,能懂得經營、體會真實的快樂,對我們來講是更好的,更有助於我們自身的安全的。所以,慈心的擴大,完全沒必要有威脅感、吝嗇感。允許內心在這一刻,內心是由衷的布施。這個布施,不見得就只是對別人的;慷慨地懂得為自己布施,讓祝福包圍著自己、滋潤著自己、治療著自己。

如果願意,可以在心裡暫時地默念:

希望我獲得快樂,

希望我遠離痛苦;

不管我過去做過什麼,我都原諒自己;因為我是可愛的,因為我是尊貴的,因為我是值得救渡的;希望我為自己的長夜安樂努力……

留意一下慈心的感覺,以便能讓它遍佈均勻滋潤身心。不需要很劇烈、強烈的感覺,可以是若有若無地,滲透著身心。

能不能讓自己的表情緩和,一個若有若無的微笑,別人不一定看得出來,但自己可以感覺得到,那個發自胸懷的善意。學習用省力的方法,維持這樣的意境、善意、祝福,使身心能均勻地被保護著、覆蓋著、滲透著。

知覺繼續跟觸感連接,觀察著,慈心在觸感的層次,帶給身心的好處。可能會感覺到身體不同的地方,隱約有酥麻的感覺,暖流在流著。那是當你給體內細胞,善意的祝福時,他們以相同的善意在回應你。

選擇一個與自己特別容易相應的取角,例如:以慈心按摩、滋潤神經系統;以慈心輕柔照拂、安撫神經系統。不用求劇烈的徵狀,而是能具體的感覺到:「身心被安撫著」、「多一分的祥和」。這個滋味直接是跟禪那相應的,這就是為什麼「慈心」是禪那的契入方法之一。這個方法,可維持著讓身心被慈心所覆蓋著。品味現在的心,是可以沒有界線感、沒有屏障的,不跟任何生命有對立的滋味。

不一定要去喜歡所有的人。可是,可以對所有的人,都是有善意的,都是原諒、諒解的。「雖然我不一定要跟你生活在一起,可是我希望你好」。原諒比記恨是更有助於離苦得樂的;祝福是比害意更有助於離苦得樂的。

接下來,可依自己個人的需求,如果覺得身心還可以受用更多的慈意,還需要更多的祝福、修補、治療,就儘量、充分、慷慨地,繼續以慈意維護著、照拂著心。

如果覺得夠了,可以從慈心撤退出來,回歸到單純的平捨。你會發現此時的「平捨」不是冷漠無感的。好像是剛剛洗過熱水澡,雖然已從浴室走出來了,可是身上還冒著煙氣,毛細孔還是張開來的,還是渾身舒暢的感覺。留意著剛剛浸泡在慈意裡面心仍然餘音嫋嫋~以慈的餘勢在靜坐,回歸到自己熟悉的主題,像:「正在放鬆中的身體」,「正在呼吸的身體」、「正在被按摩的身體」。把任何想要的練習,再加一滴的慈心到這個主題。「正在呼吸的身體」變成「正在呼吸著慈意的身體」,依此類推……依著個人的喜好,每次加一滴或數滴的慈心,就夠了;或者要持續地加,持續地維護著慈心的感覺。加了一滴之後,就承載著餘勢,讓身心自然地進入更安詳、更省力的狀態。

慈心若慢慢地消退了,沒有關係,允許它消退。品味著餘音嫋嫋,品味著被滋潤的身心。如果慈心能輕易地被延續著,就延續著,品味著那股渾厚、雄沛的善意;無遠弗屆、無孔不入的滲透。每一個細胞、每一個角落,都是被照顧、祝福的,沒有被忽略或遺棄的地方。

去看到,當心伴隨著慈的時候,能量增強;面對苦迫的時候,準備好要離苦得樂;準備好了,要以建設性的態度,面對生命的苦患。

自由自在,隨時可以浸泡在慈,隨時可以允許慈的消退,只是品味著它的餘勢。讓慈心的修習變得省力、自然。

去品味真摯的感情,沒有勉強、沒有負擔、沒有非做什麼不可、沒有一定要對誰好、沒有非要扛起什麼責任……

隨時隨地,都可以重新啟動慈心,可以是在內心、心海裡面,一個微笑,它的漣漪效應擴散;可以是在身心的氛圍,加入這一滴美味的調味劑;或是由心發出的光亮,溫柔而無遠弗屆。

品味著慈心的滋味,是怎樣地滋潤身體、心理;品味著神經細胞如何在回應慈心—感覺到神經細胞在歡喜中的顫動、被照顧而滿足……

慈心變弱或消退了,也沒有關係,不要勉強它要多留;感覺到若有若無,伴隨著一絲的善意,身體還冒著煙、冒著水氣;神經系統裡,仍可感覺到餘波盪漾。學習承載著這些能量,進入到更安詳的境地;學會怎麼利用慈這種心行,來熟練初禪。

任何時候想要,就振奮精神,堅毅地與慈心相伴隨,身穿慈心的胄甲,感受它豐沛、強大的能量,治療著自己、治療著世間。

或者,慈心的形態是若有若無、此起彼落的,一下鑽進這邊的皮膚、一下鑽到那邊的肌肉,在不同的地方修補著、滋潤著自己。

記得,如果慈心的力道消退的時候,不是讓自己陷入無感、冷漠、發呆,而是要知道,怎樣承載著餘勢,讓身心進入到更安詳的境地。讓慈心的漣漪、波浪,轉入更深的平捨。

不管在做什麼,都保持著正知正念,知道自己活動的狀況,以及它的效應;知道眼前使用的技巧、清楚目標。

(靜坐結束)


【回向文】

我是生命的同情者,

堪作有情的善友。

願我遠離一切害意、惡意,

常安住於沒有敵人、無可限量的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