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專注力
特教教師 朱美穎 黃韻璇 陳姝豫 李依玲 吳玟穎
無論是上班、上課都需要長時間專注,「專注力」不是單一執行能力。當要求孩子專心,但孩子又無法掌握到專注力訣竅時,到底是受限於何種因素影響?可以藉由老師的日常觀察來分析,並且有效指導、提醒學生個別化專心的秘訣。首先我們要先來了解一下大腦專注的要素,以及注意力的種類。
一、 認識注意力的種類
(一)集中性注意力(focused attention)是能否專注投入於單一任務當中,孩子可以將注意力將聚焦在當下所該進行的活動上。
(二)持續性注意力(sustained attention)能持續一段時間,而不只是短暫時間的專注,指孩子是否能夠維持一段時間的注意力在連續的活動上。例如:持續看故事書10分鐘、寫作業15分鐘等。
(三)選擇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是指「忽略」的能力,意思是當孩子在進行活動時,能夠不受其他外在與目前活動無關的刺激所影響,而能夠專注在目前正在進行的活動或任務。
(四)轉換性注意力(alternating attention)有意識轉換注意力的能力,意思是孩子是否能將專注力從一項活動轉移至另一項活動上。例如:作業到一半,先休息10分鐘,休息後是否能重新將注意力投入到作業裡。
(五)分散性/分配性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一心二用」,這裡指的是孩子是否能夠在同一時間進行兩件或以上的事。例如一邊聽老師上課、一邊做筆記等。
注意力分為五種,但在日常生活中這五種能力常常混合使用,或者大腦會主動切換各種能力來維持專注,因此很難準確區分做哪些活動時,會運用哪幾種注意力。如今在臨床的評估上,重點會放在孩子「是否能完成主要任務」的能力上面加以培養訓練。
二、大腦專注的要素
(一)選擇:把注意力放在需要處理的任務上。
(二)處理:處理與完成目標相關的訊息。
(三)維持:維持注意任務相關的訊息一段時間。
◎以學生抄寫聯絡簿為例:從下面的表格可以了解到,一件事情要專心完成「選擇、處理、維持」的三項能力缺一不可。一旦大腦無法發揮上述能力,可能從原本的抄寫五分鐘,拖延到一整個早自習。
◎針對該情境建議:可以藉由老師口頭提醒、黑板視覺提示、計時挑戰、減少干擾物、同儕協助,來培養學生專注的能力,讓日常活動能更加以順利流暢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