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善的距離 文/馨香之氣
之前,由公視推出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探討了我們與惡之間若即若離的距離,也談論關於面對失去摯愛的傷痛,正義、憤怒與人權的爭論,精神疾病的診斷與污名。似乎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劇場中,時常有著「惡魔」與「天使」,我們與惡的距離取決於我們的選擇。
同樣地,在這個資訊快速、忙碌的世代中,「我們與善的距離」也是一種選擇,常常因著忙碌而選擇忽略,因著快速而選擇無視身邊人的需要,其實我們與善的距離就在那一瞬間,當我們願意停下腳步,觀看身邊的需要時,就能為這個世代,製造一些的「溫暖」與「溫馨」,並將愛傳達下去。
孩子的天真與單純,正是這世代中那小小的傳播者,一句關心父母的話,總是溶化父母的心;一個小小的舉動(幫熟睡的父母蓋被子),不只溫暖了父母的身體,也溫暖了父母的心;一個微笑,一掃父母的憂愁;一個擁抱,就能讓人充飽電繼續前行。孩子正是在這世代中,將溫暖帶到各處的小小傳播者,而我們需要回轉像小孩一樣,讓這份愛不斷地流動。
那些、孩子們教我的事 文/米粒媽媽
今年,女兒上小一。
當媽媽的為了上課時間可以多點時間陪伴,就在學校聯絡簿通知單調查服務志工時,選擇了「晨光媽媽」項目。想近距離給女兒打打氣,一來讓她有感受媽媽陪著體驗小學生活。二來,也能進班認識班上同學,這樣女兒回家時候,母女倆聊天時間,我還能知道他說的是哪一位同學。
就這樣單純的二個理由,我投入當起了服務秀峰國小的志工媽媽。
第一次的進班,是孩子班導師的調查,當下順利快速的填好服務日期,猶記前一天晚上腦袋已經演過很多突發狀況,會不會覺得冷場,繪本內容是否太無趣?他們會不會不受控制,各聊各的,為此還失眠了。
當日,準備好我的繪本,還請女兒幫我畫了小道具,果然班上的同學非常熱情,每一個小朋友睜著大大的眼睛望著我,每到段落,舉手發問及跟千奇百怪的為什麼,都讓我覺得天真可愛。
就在一次服務之後,每回到學校,女兒班上的同學竟然會在走廊認出我來,還會揮揮小手,向我打招呼。而我,也盡力去熟記他們的每張小臉,再喊出他們的名字跟他們說聲「早安」。孩子們讓我感受純真無邪的熱情,開心喜歡都會直接的表達,讓我覺得自己的小小付出,是可以換到一群小孩的早晨快樂時光。
雖然晨光時間很短,這30分鐘對於爸媽工作忙碌,不見得有陪伴與睡前故事的孩子來說。或許晨光媽媽的存在,會滿足孩子嚮往的溫柔陪伴。
為此,孩子啊!就讓我的晨光故事媽媽志工服務之路,一直陪著你們一年級、二年級直到你從秀小畢業吧!
改變世界的力量 培養小小實踐家 文/慵懶系媽媽
「只要願意相信,世界就會改變」,從「煙囪小鎮的普佩」電影裡,我跟孩子們看見堅持到最後的成功,總是會令人驚艷。
電影觀後,我與孩子們所探討的議題,則是應該要如何幫助地球降溫,雖然我們不住在電影裡的小鎮,天空也不是黑黑的,但我們所處的地球,正面臨著嚴重升溫的問題,於是我運用了在農業產業的優勢,帶孩子們認識在地食材,從減少食物里程運輸就能減少碳排放去支持當季食材。孩子們對著我說:哇!原來連吃東西也能改變地球的問題呀!
此外,要如何減少每個人吸收知識的落差呢?雖然我們不住在電影裡的小鎮,但正因為知識不足,以致小鎮裡的居民們盲目相信政府所說:充滿煙霧的天空是正常。在我們身處的地球裡,其實有更多的孩子正面臨著嚴重的貧窮問題,不僅知識不足甚至連飽餐一頓都有困難,於是我們開始了小小捐款人的計畫,鼓勵孩子們運用自己獎勵金的同時,是否也能撥一點點公益金去幫助這些貧窮的孩子呢?
雖然只是一點點改變,但其實所有的改變都是從一點點做起。令人感動,一部電影能教會孩子們減少碳排放與縮短貧窮的做法,原來是從你我的日常就能隨手做起的。
新城漫遊觀後感 文/嫣然
隨著熱鬧的音樂響起,拉開了「新城漫遊」的序幕。
演員一出場時歡快的舞蹈完全吸引我們這群觀眾的目光,搞笑對話和用心設計的橋段,讓大家瞬間投入故事情節,看到漂亮城主的華麗出場,小光活潑又機智反應,透過尋找風、火、水、土四元素,將泰國、越南、印尼、菲律賓等四大新住民族群的文化一一傳遞出來,各國主角身著極具特色的服飾,傳統舞蹈和音樂都躍然眼前,故事介紹出傳統文化與生活習慣,透過提問搶答加深學生們的印象,讓我們學會他們的問候語,也學習欣賞與尊重新住民與我們不同之處,更拉近了我們與新住民間的距離,認識到這些族群的文化如此悠久而美麗,新住民是友善而美好的存在,了解到離鄉背井到台灣努力生活的這一群朋友,原來他們最期待的,是在這一塊土地上被尊重、被關懷以及平等對待。
透過六藝劇團用心的編劇和表演呈現,我們收穫了一場專業的演出和認識新住民文化的機會,謝謝六藝劇團,也謝謝輔導處安排了這樣有意義的活動。
愛的溫度 文/涵爸
父女是一種微妙的關係,是情人也是靠山更是一種寄託。但,往往到了一個年紀之後會因為種種因素導致父女之間的距離,最常見的就是第二性徵的發展開始。
自從女兒出生以來都由我幫她洗澡,從剛出生抱在手上到教她認識器官特徵,從她抗拒到練習把自己洗乾淨,不長不短的光陰讓洗澡這件事情變成我與女兒生活重要的一環。從說故事、玩樂、到學校趣事分享幾乎都在浴室,很多人告誡我當第二性徵的展開男女必須要保持距離了!
父女共浴一度成為讓我疑惑的行為,從小孩的抗拒到我的失落.......直到有一天女兒問我:爸爸你還能幫我洗澡嗎?當下我疑惑了,是不是我應該放手讓她成長,保持良好的關係,但那是正確的嗎?父女親情需要侷限在外人的眼光裡嗎?
當下我突然明白一件事,在小孩眼裡明明正常不過的行為絕對不能因為社會輿論而抹滅了那關係,這愛是親情的愛是有溫度的愛。我們或許避免共浴但協助洗洗頭,擦擦背,不僅讓她明白什麼地方需要自我保護,也讓她知道身為父親我依然可以在成長任何階段與她有著一樣的羈絆。我答應的同時她微笑著牽著我的手,我眼角淚光不需要言語,哪怕形式變了,但洗澡依舊成了父女很好的相處時光。她多了成長所需的學習,我也用另一種方式維繫了關係。
愛是恆久不變的,任何人任何形式都不應該給自己理由去讓它變調,關係往往建立在愛裡,溫度不該因為各種理由而改變。
陪伴 文/開心的媽媽
十年前,我勇敢離開做了八年且薪資不錯的公司,只為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可以全心陪伴孩子成長,截至目前從沒後悔過甚至覺得非常值得!
孩子入學後,為了可以參與他們求學中的每一場活動,我也就陪著孩子入學,加入了學校志工團隊,開始一連串校園活動。一路走來,今年邁入第六年,在校園內可以看到許多小朋友形形色色有趣的事情,當穿著一樣制服的學生戴著口罩向著你熱情的呼喊著打招呼時,還可以訓練自己的眼力、辨識能力及記憶力大考驗呢!
在晨光時間結束之後,偶爾也會有害羞同學會默默來遞個小卡片或小紙條寫上感謝的話,我就知道這些關愛點點滴滴都存到小朋友心中陪他們成長了!
我們與愛的距離-多元文化戲劇體驗有感 文/美芳老師
現今的社會已從原、閩、客、外省族群的劃分時代,走向一個更多元,但未必彼此理解包容的型態。教室裡一張張童稚的臉龐,家鄉可能來自不同國家,但我們不懂他們,不懂得他們的母語、文化、習俗與生活,僅有的印象也許只剩下街邊林立的餐廳,標榜著各國不同的特色餐點。
《零下四十度C的想念》說的是一位中國新住民帶著孩子遠赴內蒙古探親的故事;《九槍》控訴外籍移工在臺灣遭受的歧視與不平等待遇;而《八尺門的辯護人》更是用戲劇表達出這群人所受到的困境。隨著紀錄片與戲劇將關注放在新住民與移工身上,這群與我們不同國籍,但是有著相同生活記憶的人們與我們的距離是那麼近,卻又是那麼遙遠。包容不同文化差異、尊重人權必須在義務教育扎根,讓孩子從潛移默化到習以為常,於是《新城漫遊》這部多元文化戲劇,來到了秀峰國小。
孩子對藝術欣賞是純粹的,演員們豐富的肢體語言與詼諧逗趣的對白,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活動中的文化體驗互動讓眾人印象深刻,水槍噴出水柱的瞬間,是視覺與觸覺的多重感受,「啊,原來這就是迷你版的泰國潑水節!」孩子們這麼說著。雙腳跟著節拍在竹竿間挪動,南島語族不只阿美族有竹竿舞,這也是菲律賓的傳統舞蹈。越南旗袍展現女子柔美身段,手持斗笠隨著音樂起舞。印尼伊斯蘭習俗讓孩子了解到宗教與文化的差異。最後使用不同手勢緩緩說出各國的招呼語並回以淺淺的微笑,理解與尊重就在這個時刻表露無遺。
回到教室,孩子意猶未盡的聊著剛剛學到的異國語言,也許再過些日子他們會忘了大部分的內容,忘了演員們的樣子。但種子已悄悄埋下,那顆名為尊重包容、多元共存的種子,期待在他們將來的生活中悄悄萌芽。
孩子的光 文/德勝老師
各位家長,在往下讀故事之前,先想想,我們會用什麼樣的標準來督促自己的孩子。是成績?是表現?或是我們希望他未來的樣子?
我想要分享一個令我驕傲,阿愷老師的故事。
阿愷,他是個秀峰寶寶。當年我只能用我每週三節自然課的時間來認識他,他的笑容很純真,上課時偶而會分心;自然科的分數不會是名列前矛,上課時我會偶而點名他回答、逗逗他。他似乎是個沒有心眼,很開心的孩子。
阿愷在畢業後,為了寫去便利商店應徵的自我介紹,很認真的把檔案寄給了我。天啊~從字裡行間,我真的想把他抓回來重唸。文字是如此的生澀,讓我真的很好奇他是真心想要這份工作嗎?
再過幾年,從臉書得知他上大學了。從臉書的貼文,阿愷分享了他人生的特別之處;我這才知道,當年他要學習,得要比其他人花更多的心力才能學會。後來,他開始對魔術表演有了興趣,開始學習變魔術。阿愷對我說,他會去幼兒園表演魔術,也會找一些少年觀護的機構去表演,從表演裡獲得了很大成就感。他對我說,他想去教那些青少年魔術,因為那些青少年應該也遇到了當年阿愷他當年的成長難題,他了解這個過程,他想去幫助他們。
從阿愷畢業後,應該也過了16年吧。2023年11月14號,他回到了秀峰國小。變成了阿愷老師,用魔術表演吸引了全場快要近百人的目光,教孩子學習節約用電。而我在台下看阿愷老師上課,我真的很感動。
孩子的光,有時候不知道會在哪裡找到成就他的機會。在那之前,當爸媽的、當師長的,我們只能用愛與時間陪伴他。當他找到了,那光芒必定會使人耀眼、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