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學名:Colocasia esculenta)或芋艿,俗稱「芋頭」,為天南星科芋屬植物,其球狀地下莖(塊莖)可食用亦可入藥,在大洋洲諸島是玻里尼西亞人傳統主要糧食;全年皆有產,花期在秋季。最早栽種的印度人約於西元前5,000年馴化了來自馬來西亞濕地的野生芋頭,爾後又傳到埃及。
明朝《本草綱目》記載:芋子寬腸胃、療煩熱、破宿血、去死肌。莖、葉敷瘡腫、治蛇蟲咬傷。
芋頭性甘辛、性平、有小毒,歸腸、胃經;具有益胃、寬腸、通便、解毒、補中益肝腎、消腫止痛、益胃健脾、散結、調節中氣、化痰、添精益髓等功效;主治腫塊、痰核、瘰癧、便秘等病症。
高雄市甲仙區街區上,芋冰店沿台20線林立,顯示出芋頭在甲仙的地位。
中國大陸江蘇興化市產於垛田上的龍香芋(在舌尖上的中國有介紹)、廣西荔浦縣的荔浦芋頭。臺灣的甲仙、大甲、金山、吉安、公館較著名。在日本以千葉縣產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