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累積教學經驗:10年自然專任教師、7年資訊教師、5年級任教師、2年輔導教師、1年行政、英語、美勞、生活
84學年度(四年級導師)
85-86學年度(三-四年級導師)
87學年度(英語專任教師 )
88學年度(資訊教師兼輔導室資料組長 )
89-90學年度(五六年級級任教師)
91學年度(五年級資訊教師兼六年級自然教師 )
92學年度(五年級資訊教師兼二年級生活教師 )
93學年度(五年級資訊教師兼三年級自然教師 )
94學年度(六年級資訊教師兼輔導教師 )
95學年度(六年級資訊教師兼輔導教師 )
96-97學年度(五、六年級資訊 )
98學年度(五年級自然老師 )
99學年度(六年級自然老師 )
100-101學年度(五六年級自然老師 )
102-103學年度(五六年級自然老師 )
104學年度(五年級自然老師 )
105學年度(五年級自然老師 )
106學年度(l六年級自然老師 )
107學年度(五年級自然老師 )
108學年度(五年級自然老師 )
這是我第一次自己帶班。剛從師院結業,對於班級導師的任務是有點懂又有點不懂,憑著學生的回饋讓我逐漸建立信心,也慢慢瞭解自己的情緒處理、如何處理學生問題,很開心遇到這批孩子,他們不斷鼓勵我說我教得很好,還有學生至今與我聯繫呢!此外,學校文化的洗禮也讓我有很深的感觸,原來,有些問題大家知道就好,但就是不能問?
第一年的教學是接別人的班級,也就是俗稱的「後母班」,雖然我這個後母好像當的還不壞,不過,這次才是自己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規劃一個班級的文化、氣質,我希望孩子們能夠互相尊重、互相幫助,而且要能主動。剛開始學生不太明白,連教室內有狗屎都沒有處理,彷彿一個命令一個動作的機器人,然而,經過教誨指導,到四年級時已經懂事許多,學生能自動自發,感覺也越來越可愛,還有孩子會在我生氣時,拿茶水說:「老師不要生氣,喝喝水」真的對我的情緒舒緩很有幫助。最得意的是一次學生生病嘔吐,在我沒有發任何指令的情況下,就有學生主動陪他去保健室,還有人會主動清理穢物,讓我很感動。
本年度因應教育政策的調整,國小開始有英語教師這個職務,當時學校直接要我當英語教師,年輕人沒特別細想就接手了。第一次當科任老師,覺得很新鮮,也充滿挑戰,於是整個暑假將精力全花在設計課程活動與教材上,當時連課本都沒有,內容全靠教師的組織與整合。由於利用整個暑假備課與製作教材,但開學才知沒有專科教室,於是我買了個旅行用有滾輪的皮箱,每次上課就拉著皮箱到處跑,但這並不讓我覺得辛苦,真正感覺較大的挑戰是每個班級風氣似乎都不一樣,有的班級教起來很輕鬆,有的則很辛苦。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一次上課上一半,有個學生突然跑到教室後面做伏地挺身,害我嚇了一跳,問學生是怎麼回事,原來是級任老師規定說東西掉了要這樣做,讓我深深體驗到級任老師的「威力」。
本年度學校開始要架設網站,溫騰光校長問我要不要幫忙,由於個人在大學和研究所都有接觸一些網站架設的課程,於是就答應了,校長讓我做資料組長並協助架設起北投國小的校園網站。第一次做行政,適應了很久,並不是因為行政工作困難,難的是和不同觀念的人相處。我總以為「把工作做好」是最重要的,覺得自己能完成上級交辦事務、替老師們服務到好就好,但沒想到行政同仁的「需求」並不一樣,現在,我知道了,行政是「人」的工作,不只是對「服務的人」,還有對「自己人」。
第一次帶高年級班級,難免會有忐忑不安的感覺,因為許多老師都表示高年級難帶。然而,經過兩年下來,我發現其實高年級的孩子也是很可愛的,他們有自己的想法,雖然不一定成熟,只要引導得當,他們也是很體貼的。尤其是這一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但每個人都懂得互助、體貼,讓我很窩心,至今仍很懷念~~
和學生相處的時間與和學生的感情互動成正相關。雖然我主要是教五年級的資訊,但是,「每週見面時數」是六年級的比較多,五年級的是「隔週見二節課」,六年級是「每週見三節課」,所以,六年級的學生見到我就一副很親熱的樣子,可能也因為他們年齡比較大吧?不過,才大一年,會差這麼多嗎?雖然多數六年級的學生讓我覺得蠻親近的,可是,仍有少部分例外~ 常常讓我覺得很頭痛,我發現自己被那些少數人影響上課情緒影響得蠻厲害的,真是應該檢討~加油、加油!
二年級的學生好可愛,但是,不同班級氣氛差異很大~
自然課每週三節教下來,學生與我的關係融洽,雖然有時調皮搗蛋,但還是很快樂啊!
從五年級一直帶到六年級,學生已經習慣我的教學風格,加上很清楚他們的程度,所以特別得心應手,倒是花很多力氣在輔導工作上……
資訊課程已經很熟悉了,也建立屬於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輔導工作也上軌道,瞭解一些禁區與重點,只是,精神上有些疲憊,疲憊的緣由不是學生問題很多,而是很多輔導上的困難點來自其他我無力著手的人、事、物,甚至當時的輔導主任還以行政任務要求輔導老師,所以,連帶身體受影響,於是接下來我辭去輔導教師的工作。
當純粹的資訊教師滿堂21節課,上課秩序和課程進度的掌握都非常嫻熟,每一個環節學生會出什麼錯,我都能未卜先知,學生上課反應也很好,喜歡的人很多,我想,我應該已經算是資訊的「專家教師」了。
然而,身體卻開始出現狀況。
右眼平白多了圈「毛玻璃」,彷彿對不到焦的放大鏡那樣,永遠一圈掛在右上方,據說這叫「視網膜有輕微的剝離現象,水晶體有輕微的混濁」。彷彿為了對稱,左眼中央也多個黑點,這病名我到很清楚,叫做飛蚊症。
除此之外,腸胃也跟著彰顯自己的存在。入口的食糜回流食道,讓食道被胃酸侵蝕,至今,連吃四個月的腸胃藥仍然無法安撫,我想我知道這病已經不是急性的,八成是轉成慢性病,我得跟食道逆流長期抗戰。
我年資尚淺不能退休,保不住胃腸至少保住眼睛,因此,開始想換跑道,不過,想歸想,能不能換,決定權還是在學校手上……
暑假經歷一番波折,我最後竟然能完全教五年級自然,真是讓我訝異,我早已經做好資訊兼自然跨二科的心理準備了。
但,能只教一科,單純投注心力在一個學問中,也蠻讓我高興的,所以,我在暑假就開始規劃班級經營的模式、課程大綱與授課方法,花的時間與力氣讓老公一直笑我暑假還每天加班……
希望我的「用功」能讓學生感受到,上課順利啦!
五年級教學前期的準備的確很有用處,除了增進了不少課堂的專業知識外,整體上課的班級經營情況很好,到了五下開始,檢查筆記、登記每次上課成績等等瑣事,基本上已經不太需要我緊盯,小老師就會幫助我完成,同事笑稱我已經將上課流程 「SOP(標準作業程序)」化了。
個人覺得SOP後的好處很多,更有時間處理個別學生的上課問題,學生每次上課也會相對專心、力求表現,因為他們知道每堂課老師都給分。
不過,同樣的內容教授多個班級,我有時會「錯亂」,會搞不清楚哪個班級上過哪些細節,因為我總有一些課本之外的補充資料想讓孩子們學到,後來,便開始發展製作上課簡報,根據簡報提示的字句,我就會知道哪些細節是否說過,而簡報附加的圖檔,往往讓學生更有學習興趣,因此,我決定來年要是能再繼續教自然,便會將上課簡報當成重要的教學方式。
得知能再次專任自然教師後,我便開始製作上課簡報,將學生學習內容搭配課本教材,按照先前經驗調整,同時,由於前次的「小老師制度」發揮良好的班級經營效果,我繼續沿用,但增加了一項:跟老師打招呼加分。
這其實是前一屆某班級學生給我的靈感。該班因為有導師叮囑,所以進門後每個學生都會說「老師好」,不是制式的全班問好,而是個別學生口語的問好。我每次上到這個班級,總是容易心情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句問好的效果?
因此,我第一堂課除了告訴學生我的「禁區」外,還另外指導他們每次上課跟我問好也能加分,我發現,這樣實施下來,連在課堂外學生看到我也會主動問好,雖然有些學生會說:老師我要加分。但我知道他們都是開玩笑的啦!
畢業前,因為畢業考後還有三個星期可以上課,我決定讓學生做「專題報告」,我的要求不多,與自然有關就好,人數多時間就要多,但一組最多5人。結果發現,給孩子們表現的空間,他們真的能帶來很多的驚喜!很多班很多組表現的實在太好了!
第三度專職自然老師,我依舊決定製作上課簡報,因為從這樣的備課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學習了很多,同時,也開始會針對教材的編輯、安排、課程的整體規劃,有了自己的想法與見解。
我發現自己喜歡讓學生思考,所以上課的方式,以問題導引居多,簡報呈現也開始改用問句來引導學生思考。
我喜歡針對某些迷思概念澄清,就用圖片與文章的呈現,讓學生看、想、回答。我發現這樣學生上課興致更加濃厚,多圖片的簡報讓學生上課更有樂趣,看到我PO的「臺灣彌猴」,學生多會會心一笑,因為照片中的猴子由伙伴幫忙搔癢的表情真的很逗。
這次的課程也因為自己經驗比較豐富,開始會調整修改課本習作教材,甚至變更實驗設計,用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授課。
這次畢業考後,只有約2週的時間能上課,我本來想取消「專題報告」,但又好奇學生是否會願意表現?所以將專題報告的要求告訴他們,接下來便等「成果」,沒想到,學生表現出乎意料之外的精彩!感動之餘,我卯起來將他們的成果彙整投稿「104學年度臺北市教師檔案」,沒想到獲獎得到佳作呢!
這是讓我暨快樂又難過的一年。
快樂的是,本年度我依舊擔任五年級自然專任教師,教學已可得心應手,從任教班級的學生、家長和合作的班級導師回饋來看,我是被認可的,學生喜歡上我的課,我也很愛他們。
然而,學校環境變遷,我才知道,在新的「制度」眼中,我「不專業」。
本年度開始實施「教師選填職務積分制」,個人因為非本科系畢業,差點連自然專任教師都無法擔任,我開始質疑為什麼7年的努力無法勝過大學4年的學習?雖然我教學還是十分用心,一樣製作上課簡報,但每當夜深人靜時,我便開始質疑「專業」的定義。
當制度認定「學歷」和「得獎」才是教師專業時,我毅然而然決定要證明自己的「專業」,然而,此屆可愛的學生們已經習慣我原本的快樂學習模式,習慣我「非得獎模式的教學」,加上同學年代課老師的排課問題,於是職務選填時,我表示不一定要帶學生到六年級......也因此,本屆我僅帶一年。
與孩子分離時,我哭了,哭很多次,至今深感難過,我將這段經驗彙整投稿「105學年度臺北市教師檔案」,邊寫邊哭,我很希望他們接下來能遇到好老師,而我將調整個人的教學努力方向,以應付「積分」......
回首本段的教學過,我不確定自己是否要繼續埋怨「積分制」了。
首先,承學校支持,我開辦「科學社團」,並據以參加臺北市舉辦的「科學菁英種子計畫」及「台北科學日」過程很辛苦,但與學生的互動成長讓我獲益良多。
其次,為了「證明自己的專業 」,我將過去積累的經驗設計成教案,參加各種教案競賽,因此在自然科學相關的全國教師組競賽獲得良好名次。同時,我亦通過教育部舉辦的「教師加註自然專長」,並承蒙教師會夥伴的支持,承認此證書;最後,為了「一勞永逸」的證明自己的專業,在校長的許可下,我考上了北部唯一以培養國小專業自然教師為己任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班」。
在如此「用力」的教學之下,本屆學生竟然跟得上我的教學方式,而且表現得十分用心,讓我相當感動,為了回應對學生的感動,我毅然而然著手進行數個與自然科教學相關的競爭型計畫,跟臺北市政府申請資源來充實教學設備,很榮幸計畫獲得賞識,得以將較為先進的科學器材與教具融入教學當中。
雖然「積分制」已經取消,但回首這段經歷,我成長了許多,或許,很大的部分需要感謝這個制度的壓迫,特別是進修博士班的部分,讓我有許多教學的反省。而學生優秀的表現,更讓我益發喜歡自然科學的教學,也因此,於下一年度還沒見到「新學生」,便開始冒險著手準備申請新競爭型教學計畫,沒想到,這次的冒險還真的有些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