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團隊以Carl J. Wenning(2011)提出的「科學教學的探究層次模式」(The Levels of Inquiry Model of Science Teaching)為主軸,分析十二年課綱提出的探究學習內容(發現問題、規畫與研究、辯證與建模、表達與分享),發現這些內容與其配合的學習表現(實作學習內容)都能相互對應,但更讓我開心的是,如果照這個模式的標準,我的自然科教學除了任教首年偏重知識外,其實當我開始玩「問思教學」時,便已經開始「探究」了。
參考資料:Carl J. Wenning, Ed.D., Department of Physics, 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 Normal, Illinois, The Levels of Inquiry Model of Science Teaching. Journal of Physics Teacher Education Online, 6(2), Summer 2011, 9-16
高老師是以資訊組長兼自然教師的身分,將資訊融入自然科教學中,因此分享了許多配合自然科課程的資訊融入方式,包括Windy、Theta360相機、Star tracker VR星空軟體VR版、expeditions的3D導覽和探險、Thingiverse有許多3D列印模板、Oskar音樂大師去世的Google網頁音樂盒模板、Zoof im Zoo桌遊、Quiver的著色3D影像......等,短短3小時非常精采的內容,受益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