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發生異物哽住呼吸道時,要使用嬰兒式的哈姆立克法急救,方法如下:
1.施救者將嬰兒頭部向下:以虎口抓住寶寶顴骨,手臂對著嬰兒胸腹部一直線靠著,翻轉嬰兒,將嬰兒的雙腳分開夾在成人的手臂間,靠在大腿上稍微向下傾斜。
2. 背部叩擊於兩側肩胛骨間,以手掌跟對準此處,從高度30~40公分處叩擊5次
將嬰兒翻轉至臉部向上:用另外一隻手包住嬰兒的後腦勺,手臂緊靠嬰兒的背部,雙手夾穩後,緩緩將嬰兒轉身,將其腳分開,夾在成人手臂間。
3. 胸部按壓:以食指跟中指在兩乳頭連線下方快速且連續按壓5次
4. 檢查口腔:以食指或小指深入嬰兒口腔中將異物清除。
▼嬰兒哈姆立克法-影片解說
https://youtu.be/wtfhGuXptSs
呼吸道梗塞四~六分鐘沒施予急救,就可能會造成窒息而死,一般人可使用「腹戳法」 ,如果患者是孕婦或身材肥胖無法用雙手環抱,可以改採「胸戳法」急救。
人們可以幾天不吃飯,卻不能好幾秒不呼吸!當病人不幸噎到時,異物便有可能造成其呼吸道輕微或是嚴重的堵塞,使得病人呼吸困難,甚至造成死亡!但這時若由目擊的我們及時施以急救,就有可能解除病人的生命危險!以下介紹碰到異物梗塞時的一般處理:
一、輕度異物哽塞:傷病患可能會有兩手掐住脖子、不斷咳嗽的徵候。
(一)立即詢問傷病患或家屬「病人噎到了嗎?」。
(二)鼓勵傷病患咳嗽,絕不要去干擾傷病患自發性的咳嗽和出力的呼吸。
二、重度異物哽塞(傷病患清醒):
傷病患咳嗽聲音逐漸微弱或沒有咳嗽、呼吸更加困難或不能呼吸、吸氣時有高頻率的雜音、發紺、不能說話或全身軟弱,可能會有兩手掐住脖子的徵候。
(一)立即詢問傷病患或家屬:「傷病患噎到了嗎?」。
(二)若傷病患點頭表示或無法發出聲音時,應立即在傷病患後面使雙腳成弓箭步, 前腳膝蓋置於傷病患胯下,上半身靠近或貼緊傷病患背部以穩住傷病患。
(三)一手握拳(大拇指與食指形成之拳眼面向肚子)放於上腹部正中線,位置於肚臍上緣,另一手抱住放好之拳頭,若無法實施腹部推擠應考慮胸部按壓,例如:懷孕後期或肥胖者。
(四)雙手用力向傷病患的後上方快速瞬間重複推擠,且隨時留意是否有異物吐出,直到傷病患意識喪失或異物被排除為止。
(五)若異物無法排除且傷病患意識喪失而癱在施救者身上時:
請讓病人平躺並開始進行心肺復甦術(CPR)。若在CPR當中看到異物出現於病人口腔,可以嘗試用手指移除。
哈姆立克1
哈姆立克2
哈姆立克3
當患者不幸發生呼吸心跳停止時,腦部便會因得不到血液灌流而缺氧,依據醫學文獻,當腦部細胞在缺氧短短4分鐘內即會產生不可逆的損傷甚至死亡,而救護人員即使火速到達現場,也難以趕上腦細胞的受損時間。但若由目擊者馬上施以援手,盡快地心肺復甦術(CPR)和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即AED),就大有可能使他恢復心跳,甚至能康復出院。換句話說,你我都可能是彼此最佳的救命天使!而急救口訣也相當簡單,叫、叫、壓、電(或叫、叫、C、D),就讓我們一塊來學習吧。
說明: CPR+AED急救口訣:叫、叫、壓(C,compress)、電(D,defribrillation)。
叫:叫病人。確認有無反應。
叫:求救。向119報案,並聽從執勤人員指示,同時找幫手並設法取得AED。
壓(C):壓胸。掌根置放於兩乳頭連線中央,用力壓、快快壓(1秒2下)、胸回彈、莫中斷。
電(D):使用AED,打開電源,貼上貼片,聽從AED指示操作後立刻回復CPR。
民眾簡易版成人心肺復甦術流程圖
叫叫壓電-民眾簡易版成人心肺復甦術
台灣每年平均有1,000次以上的有感地震,每天平均至少2-3次
地震不可預測,平常確實準備,當地震發生時就可以降低災情,保護周遭親友安全!
【🐶🐼地震前的三大防護🐷🙉!】
1#檢視家裡環境,固定家具,如同許多飯店會將床腳放止滑墊、桌椅與牆壁固定。安全四招準備記起來。
① #檢查住家和圍牆的耐震強度
平時可請結構技師進行建築物的耐震評估及檢查例如 : 有關建物是否梁柱有裂縫、樓板滲水、牆壁裂縫、 圍牆及擋土牆補強等。
② #家具固定:家具選擇以能事先固定,使用系統式家具時,確實檢查是否固定於牆面或地面。其他活動式家具及家電產品,為防止翻倒、掉落或移動,善用 L 型金屬零件、支柱或黏貼墊的組合方式處理。
③ #瓦斯固定:加裝瓦斯桶防傾倒固定設施,並使用自動遮斷設備
④ #窗戶及櫥櫃玻璃:預防碎片飛散而受傷,可貼上玻璃保護薄膜。
2#家庭定期防災會議,討論急救包、滅火器放置位子,熱水器、瓦斯爐是否完好。
3#緊急避難包,以及#避難路線設定,將避難包放在避難路線易取得位子。
以上,花不到你一小時時間,但及早準備,可多一分保障!
你的行動,可以保護你最親愛的人
新版防溺十招和救溺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