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6-28日,哥本哈根国际《金瓶梅》研讨会在丹麦王国首都隆重召开。该研讨会由丹麦汉学家易德波(Vibeke Børdahl)先生和丹麦泉水出版社创始人塞恩·克里斯坦森(Søren M Christensen)先生召集,受到丹麦王国科学院(Royal Academyof Science and Letters)、北欧亚洲研究所(Nordic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NIAS)和泉水出版社(Vandkunsten Publishers)等多方支持,并得到丹麦范岁久基金会(S. C. Van Fonden)的慷慨赞助。来自丹麦、中国、美国、法国、德国、荷兰、捷克、澳大利亚和日本的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发言,另有数十位来自丹麦及欧盟其他国家的学者、研究生及汉学爱好者与会并参与讨论。
研讨会于10月26日在丹麦皇家图书馆拉开序幕。泉水出版社组织了新书发布会及欢迎晚宴,庆祝《金瓶梅词话》(Jin Ping Mei i vers og prosa)丹麦文译本杀青。丹麦语《金瓶梅》共分十卷,从2011年开始刊行,由汉学家易德波先生穷十年之力译就。译本文笔流畅、可读性强,极见译者文学及汉学功力,深得丹麦读者喜爱。其翻译出版是《金瓶梅》外译的最新成果,必将为金学乃至汉学在海外的推广提供新的契机。
10月27-28日,研讨会在嘉士伯学院(Carlsberg Academy)及丹麦王国科学院继续举行。值得一提的是,研讨会最初计划于2021年召开,后由于疫情数度推迟。在此期间,易德波先生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Monash University)齐林涛合作,对研讨会论文组织审校、修改并结集出版。研讨会议程基本根据论文集章节展开。各位作者分别对各自章节进行介绍、延伸,并在此基础上同与会学者展开讨论。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疫情原因未能到会的学者,其论文亦安排其他参会者代为宣读。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秘书长吴敢先生代表学会在会前向组织方发去贺信。信中指出,哥本哈根国际《金瓶梅》研讨会是1983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金学会议之后,在中国境外举办的首次国际金学盛会。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丹麦王国科学院、范岁久基金会、丹麦NIAS出版社、泉水出版社、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国际说书曲艺协会等机构代表分别在会议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