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探究识字教学的课例
3.1.1 字音教学
字音的探究识字课例:
主题:探索字音与拼音的关系
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拼音准确地发音和识别汉字。
教学步骤:
介绍拼音的基本发音规则,重点讲解声母和韵母的组合方式。
选择一组汉字,如“爸、妈、爷、奶”,并逐个教授它们的拼音。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汉字的拼音,发现相同的音节。
提供一些类似的汉字,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的拼音准确发音并辨认。
3.1.2 字形教学
字形的探究识字课例:
主题:探索字形的构成和特点
目标:学生能够分辨汉字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辅助识字和记忆。
教学步骤:
选择一个汉字,如“山”,分析它的构成,包括“三”和“小”两个部分。
比较类似结构的汉字,如“川、岛、左”,讨论它们共同的构造元素。
引导学生观察更多汉字,看看它们是否有相似的结构,从而辅助识字。
3.1.3 字义教学
字义的探究识字课例:
主题:探索字义的多义性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汉字的多义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
选择一个多义汉字,如“钉”,介绍它的不同意思,如“钉子”和“被钉住”。
让学生联想其他类似的多义汉字,如“打、银、过”,并讨论它们不同的意思。
提供一些句子,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判断多义汉字的正确意思。
设计一个综合的课例,展示如何在同一课堂上结合字音、字形和字义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以一个具体的年级为例,讨论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阶段来选择合适的字音、字形和字义教学策略。
3.2 识字教学的实施方案
3.2.1 低年级
制定一个低年级识字教学实施方案,包括字音、字形和字义的教学内容,以及针对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3.2.2 高年级
比较低年级和高年级识字教学实施方案的差异,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学术和认知发展调整教学方法。
3.2.3识字教学的课后反思
为什么课后反思在识字教学中至关重要?
探讨课后反思如何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调整教学策略,并促进识字教学的不断改进。
以一个教学案例展示课后反思的作用。
提供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描述教师如何通过课后反思来分析学生的表现,并根据反馈调整未来的教学计划。
《小青蛙》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文识字,读起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其中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在执教的时候,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教学步骤
自由读课文让学生圈画出《小青蛙》一课的生字。然后问:“这些字中,哪些字长得像?”
生:(异口同声)清、请、晴、睛、情。
乘着学生的兴趣,我继续追问:“这些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生:偏旁不同,右边都有一个“青”字。
接着我介绍“他们都有青字,所以都出自一个家族,“青”字族。(板书:青字族)我们再把请、清、情、晴、睛读一读好吗?”出示它们的读音。
生:(大声读字)
在学生初步了解青字族后,我接着启发学生:“从这几个字的读音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有后鼻韵母ing
结:“它们的读音相近,字形相通,(都有相同的青字),我们把这样的字叫作——形声字。”继而板书“形声字”。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形声字,我继续介绍:“ 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另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同一个形旁和不同的声旁结合,可以构成许多意义相关。”将形(义)和声(音)两字分别写着它们的左边和右边,学生们一目了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形声字的特点,我带领学生逐字分析。
“清”偏旁是什么?三点水跟什么有关?怎样组词?
生:(纷纷举手)三点水,与水有关,清水。
“晴”偏旁是什么?日子旁跟什么有关?怎样组词?
…………
为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准确地区分这几个形近字,我编排了一个问答小游戏。
我问:“青加水变什么?”
生:(兴高采烈,迫不及待的想站起来。我请了一位同学跟我对答)清
“什么清?”
生:(脱口而出)清水的清
“青加日变什么?”
生:晴
“什么晴?”
生:晴天的晴
…………
学生拍手玩游戏。
在学生们兴趣高涨时我还采用了编儿歌的方式来巩固。
我说:有水是清水。
有心是心情。
有日是晴天。
有言是请坐。
有目是眼睛。
至此,教学目标达成。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对形声字的特点和有了初步了解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