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多元選修課程
  • 首頁
  • 創意寫作
  • 天然藥物的應用
  • 選課說明
  • 醫療志工實踐
    • 華山基金會
    • 伊甸基金會
      • 伊甸早療
    • 慈濟環保體驗
    • 長庚服務學習
    • 教育部青年發展屬青年志工
    • 志工時數證明
    • 服務學習心得
      • 服務學習心得
    • 講座照片
      • cpr和團體諮商照片
    • 作業繳交
      • 作業繳交
      • 110上醫療實踐志工作業
      • 111上醫療實踐志工作業
      • 111下醫療實踐志工作業
  • 美容醫療與芳香療法
  • 從產地到餐桌
  • 歌德舞台
    • 作業繳交
  • 生態探索
  • AP(日語)課程
  • 布言布語
  • 物路綺途
  • 策略遊戲
  • 全球議題
    • 課程大綱
    • 課程介紹
    • 課程交流國家
    • 跨文化溝通介紹
    • 歷年獎項
    • 媒體報導
    • 歷年班級網頁
  • 音樂工程與流行音樂製作
多元選修課程
  • 首頁
  • 創意寫作
  • 天然藥物的應用
  • 選課說明
  • 醫療志工實踐
    • 華山基金會
    • 伊甸基金會
      • 伊甸早療
    • 慈濟環保體驗
    • 長庚服務學習
    • 教育部青年發展屬青年志工
    • 志工時數證明
    • 服務學習心得
      • 服務學習心得
    • 講座照片
      • cpr和團體諮商照片
    • 作業繳交
      • 作業繳交
      • 110上醫療實踐志工作業
      • 111上醫療實踐志工作業
      • 111下醫療實踐志工作業
  • 美容醫療與芳香療法
  • 從產地到餐桌
  • 歌德舞台
    • 作業繳交
  • 生態探索
  • AP(日語)課程
  • 布言布語
  • 物路綺途
  • 策略遊戲
  • 全球議題
    • 課程大綱
    • 課程介紹
    • 課程交流國家
    • 跨文化溝通介紹
    • 歷年獎項
    • 媒體報導
    • 歷年班級網頁
  • 音樂工程與流行音樂製作
  • More
    • 首頁
    • 創意寫作
    • 天然藥物的應用
    • 選課說明
    • 醫療志工實踐
      • 華山基金會
      • 伊甸基金會
        • 伊甸早療
      • 慈濟環保體驗
      • 長庚服務學習
      • 教育部青年發展屬青年志工
      • 志工時數證明
      • 服務學習心得
        • 服務學習心得
      • 講座照片
        • cpr和團體諮商照片
      • 作業繳交
        • 作業繳交
        • 110上醫療實踐志工作業
        • 111上醫療實踐志工作業
        • 111下醫療實踐志工作業
    • 美容醫療與芳香療法
    • 從產地到餐桌
    • 歌德舞台
      • 作業繳交
    • 生態探索
    • AP(日語)課程
    • 布言布語
    • 物路綺途
    • 策略遊戲
    • 全球議題
      • 課程大綱
      • 課程介紹
      • 課程交流國家
      • 跨文化溝通介紹
      • 歷年獎項
      • 媒體報導
      • 歷年班級網頁
    • 音樂工程與流行音樂製作

歌德舞台


◎執行情形

一、課程進行方面:

1. 每週三上午1、2兩節,高二跑班選課,學生人數28人。

2. 以「人權」及「我的歷史我的家(家族歷史)」為主軸,延續上學期認識國內外人權事件的內容,轉化成重新認識自己的家族與歷史,並思考「我是誰?」及「我從哪裡來?」的經典哲學問題。

3. 在清明連假前開設「台灣墓葬文化」與「掃墓密碼」講座(海青工商曾敏泰老師),讓學生在家族掃墓前建立觀察家族發展的先備知識並紀錄。

4. 透過電影(國際市場-韓國、廁所愛情故事-印度)導讀、欣賞、討論與解析,使學生從中發掘家族發展的背後故事,並連結自己家族之歷史。

5. 讓學生挑選一張家族老照片,並加以描述其背後故事成為基本文本。再透過應用系統或程式的教學,讓學生將基本文本加以美化,製成具質感的海報,提供學校佈展之素材。

6. 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之下,將期中作業(老照片說故事海報)加以布置在校園適當處,成為小型展示並提供和其他師生交流、對談之機會。

7. 在上學期時提醒學生至戶政機關申請「日治時期戶口登記簿」,並在本學期進行說明與教學,讓學生除了思考溯源的重要性外,更能深入了解自己家族的發展與沿革。

8. 透過家族訪談及相關資料蒐集,建構以學生自己為中心的「家族樹」檔案。

9. 辦理「家族故事海報製作」講座(民權國小葉士昇老師),教導學生從創意發想、合法圖片搜尋到海報製作之步驟,除提升學生成果發表的質感與內容,也增進學生創新創作之能力,期望學生能學習遷移至其他科目與用途。

10. 綜合本學期所學,期末作業為「家族歷史海報」,內容及要求如下:

(1)利用Canva製作成海報,最多2頁。

(2)講一個直系血親(主角)的故事。

(3)要有標題(可加副標)。

(4)至少2張老照片來輔助說明。

(5)要有家族樹,繪製到4代(曾祖父母至少2

位),主角的格位特別著名。

(6)要說明主角家族的遷徙及其家族的敘述。

(7)感想與發現:至少200字。

二、教師方面:

1. 進行課程推廣及修正。

2. 共備與增能。

3. 教材編撰與研發。

4. 與國教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連結共備資源。

◎檢討與修正

1. 本學期調整上課時間在上午1、2節,此時段對於參訪活動恐有不便之處。若進行參訪,則無午休時間可供延伸,縮短實際參觀時間。另若參訪博物館或相關景點,則無法配合開館時間。

2. 學生人數偏多,建議減低人數或採教師偕同教學可提升課程品質與減少教師負擔。

◎量化:

一、教學部分:

1. 每位學生至少創作2張海報,並輸出成不同格式檔案,使教師確認是否達到預定學習表現。

2. 課堂上進行2部電影導讀、欣賞、討論與解析,分別為:「國際市場:半世紀的承諾」(家族溯源與發展)、「廁所愛情故事」(婚姻與性別平權)。

3. 進行「日治時期戶口登記簿」教學與說明,並個別指導學生瞭解從未認識的家族發展。

4. 實地踏查海青工商墓碑展示館(因應疫情改為講座)。

5. 進行「老照片說故事」小展覽,但期末「家族歷史」海報因具太多學生個資,僅提供課程留存,並建議學生納入學習歷程檔案與將來申請學校之自傳部分。

二、教師部分:

1. 接受教育廣播電台高雄分台採訪,109年3月11日(星期三)下午4:05~5:00於TEA TIME時光與教育新亮點節目播出(主持人朱茹玉Ruby)。

2. 協助國教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編制「人權歷史在說話 堅毅而美麗」人權教育課程研發成果特刊編印,並將課程發表於專刊中。

ISBN:978-986-5444-63-1

3.參與「鄭南榕基金會」第十二屆人權教案設計徵選比賽,尚待比賽結果。

4. 接受中央社採訪,並於2020/06/22刊出

從美麗島到光州 人權教材就在身邊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006225011.aspx

◎質化:

1. 上學習期望「台灣人應當知道台灣事,高雄人應當知道高雄事」,透過國外人權事件引路,再加上高雄人權景點實地參訪,使學生更瞭解高雄及台灣近代民主化過程。而下學期則期望學生能回頭認識「我的歷史我的家」,深入了解自己家族的起源與發展。

2. 以講授、小組討論、資料蒐集、創新創作等方式,使學生重新了解自己與其家族。


Report abuse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