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祖

誰創立這修會?(WHO)

瀋陽教區 衛宗藩 主教(法國人)

什麼時候?(WHEN)

1932年7月5日,蒙羅馬聖座正式批准。

在那裡?(WHERE)

    中國東北瀋陽市 

會祖 衛宗藩總主教生平

1881年9月18日

生於法國馬斯古,聖名若望。

1905年6月29日

於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大修院晉鐸。

1905年11月30日

到中國南滿教區傳教,先後在鐵嶺、西豐、海城、營口等地傳教。

1922年5月28日

祝聖為南滿主教。

1932年7月5日

創立聖母聖心修女會。

1946年4月11日

被任命為瀋陽教區總主教。

1946年5月18日

逝世於瀋陽。

會祖--天主特選之領導者-衛宗藩主教的故事

本會會祖--衛宗藩主教(Most Rev. Jean-Michel Blois MEP),聖名若望,一八八一年九月十八日生於法國馬斯古,一九○四年九月十九日加入巴黎外方傳教會,一九○五年六月廿九日晉鐸,十月十一坐船到中國東北瀋陽。一九○五年至一九一九年他負責兩個地區的傳教工作,一九一九年他回到巴黎擔任巴黎外方傳教大修院的院長。一九二○年重回瀋陽升為副主教,幫助蘇主教管理傳教事宜,一九二二年被祝聖為署理主教繼承蘇主教之位。衛主教有一個目標,就是:希望本地的神父能負起當地的傳教工作,因此在一九二五年傳教地區有了二十二位本地司鐸。一九三一年日本佔領主教的地區,當時的社會風氣不好,如有很多扒手、內亂‧‧‧等,主教要面對社會的亂象,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主教更注意修生與修士們的信仰培育,一九三八年主教派了三位本地的大修士去羅馬讀書,為將來做準備。一八七五年的七月四日普照會的修女抵達中國東北,一九一三年蘇主教邀請修女們負擇聖母聖心會初學生的靈修和知識的培育,一九二四年有幾位去念醫學,幾位讀書‧‧‧等。一九三二年衛主教由教廷那兒得到批準,聖母聖心會正式成為教區修會,真是值得高興。一九三四年九月八日衛主教宣佈,普照會可以歡迎本地女青年加入她們的修會,為此她們就在中國東北建立初學院。一九三七年衛主教從日本申請三位日本籍修女,教修女們日語,一九三八年有十四位修女誓發終身誓願,那年正好是慶祝東北開教一百週年。衛主教幫助很多窮人、孤兒、病人‧‧‧等,也鼓勵蓋學校,主教建立一所傳教學校及師範學校,他請普照會的修女來培育師資,請了傳教士來幫忙,如:加拿大的克比克、瑪利諾等男修會的神父,也安排一個堂區給日本教友使用,請韓國神父來管理韓國教友。一九三四年主教祝聖一個出版聖書的印刷廠,他請耶穌會來負責,同年的十月二十八日主教參加東北所有負責人的會議,商談成立一個大修院的事,就在一九四一年的四月五日由賈主教祝聖此座大修院,祝聖後的第八天,就有五十位男青年進入此修院。


心靈和肉身痛苦的解除者

主教氣宇軒昂,極富威儀,且心胸寬大,眼光深遠,他深具睿智,對傳教工作有獨到的見解與長遠的計畫。他特別注意到教育與醫療工作是當時中國急需的,首派國籍神父赴羅馬深造,並邀請教職會修士(俗稱白領修士)(Freres des Ecoles Chretiennes)前來教導教區修生;又選派本會修女赴日本及國內醫學院學習醫療、護理技術,培育了不少人才。會中有些貞女頗具才幹,但始終不願意發三願,主教乃親自一一勸告,欲助她們獲得更多恩寵,為聖教會立更大功勞。除了積極發展傳教事業,主教也極重視神修生活,常鼓勵修女們閱讀聖書,且說:「看聖書不貪多,只要有一二句為自己有益就夠了!」當「遵主聖範」(即師主篇)、「四部福音」初出版時,他立刻送給每位修女一本,至今許多修女仍保存著這珍貴的禮物。九一八事變後,戰局在國際間有了變化,教區裏的外籍教士(法國教士除外)全被日軍拘禁在臨時權充集中營的六國會館裏,與外界隔離。主教乃吩咐修女每主日攜帶二大包的蔬菜水果和雞蛋前往探視,並將神父們換下的衣服襪子帶回,由修女清洗。有些修女記得,那些衣服泡在水裏,常常浮起一層蛆,令人作嘔!可以想見神父們在集中營裏遭受的是怎樣的待遇,也真感謝主教的細心為他們解除了一部分心靈和肉身的痛苦!在修女們的心目中,主教是「望之儼然,即之也溫」,使大家又敬又愛的好父親。平常修女在衣著上稍有疏忽,主教見到了,總會委婉的予以糾正,要她常保持整潔大方。主教自己在生活上十分刻苦,偽滿時代,到處經濟蕭條,他的早餐常是一碗小米飯配豆腐,再無他物。至於居處也是相當簡陋,屋內一張木床,又矮又窄又小。他魁梧的身軀躺臥其上,自是談不上舒適。


積勞成疾,齎志以歿

祁志英修女有次為主教看病,在他床邊牆上發現一大塊背部大小的斑跡,好奇的問主教,原來主教晚間睡覺時,常感呼吸困難,只好起床坐著,靠在牆上休息。長期的工作勞累,加上自奉儉樸刻苦,終使他的心疾日驅嚴重。一九四六年五月十八日,下午四時左右,主教至瀋陽惠華醫院探望一熱河教區病人,當時神父及院內修女均在聖堂內朝拜聖體,主教由院長祁志英修女陪同至病房。離開病房後,主教心臟宿疾突發,臉色蒼白,感覺力乏,短短幾分鐘路程,竟停下三次之多。因事出倉猝,緊迫中祁修女立即施以急救,為主教注射強心針,服用露德聖水,並奔赴聖堂呼人援助。此時主教已人事不省,由王恩深神父為其傅油,修女們在旁熱心誦禱,最後終於四時廿分安息主懷,享年六十五歲。本會是主教在一九三二年向聖座申請成為正式合法女修會的,他對修女們各方面的照顧,自是最為週全。主教去世後,修女整理他的遺物,發現了一皮箱的郵票,有新有舊,各按時間先後排列整齊,另有一張小卡片上寫著:「這些郵票不屬於教區,也不屬於我個人,完全屬於聖母聖心修女會,可作為日後醫院購買器材之用」。十幾年後,他的女兒們漂泊異鄉,面臨創業困難時,這些郵票真的發揮了效用,在台灣省的台中市再造了惠華醫院。 「具魄力、眼光深遠、小事細心」是天主教聖母聖心修女會前會長祁志英修女對會祖衛宗藩主教的認識,在聖母聖心修女會創會六十週年紀念特刊中,祁志英修女描述到主教實為天主特選之領導人。


不計毀譽,眼光獨到

由於從民國初年到大陸淪陷,中國一直處於混亂的政權交替,戰爭頻傳的時代,因此當時的社會是全面癱瘓、百廢待舉,衛宗藩主教眼見於此,覺得中國非常需要有人來教育大眾及醫療方面的支援,不僅如此,衛宗藩主教也深信,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教工作,需要語言相同、文化背景相同的本國籍神父和修女,為真正、堅固的地方教會做根基,因而決定派本地神父到羅馬、修女們到東京進修、深造,希望藉由這樣的教育訓練,讓本地教會在傳教和服務上更紮實。但當時,衛宗藩主教卻遇到困難,許多來大陸傳教的外國籍神父認為出國進修並不實用,同時也擔心修士和修女會因為外面的花花世界,而忘了天主的聖召,因此強烈反對衛宗藩主教的決定,但衛宗藩主教眼光深遠,獨見此項工作對中國本地教會發展的重要性,默默地承受各界的反對和批評,毅然的首派吳振鐸神父、李貴良神父到羅馬深造,並在一九三八年按計劃將修女們送至國外學習醫療護理。而後,修女們學成歸國,投入護理工作,在衛主教創辦的惠華醫院服務,提供當時因戰爭而癱瘓的中國醫療援助。一九四七年,大陸淪陷,政府撤退來台,來台的修女們依然奉獻所學,在台灣各堂區提供醫療協助,加惠多人。


大事具魄力,小事見細心

主教除了在大事上深具魄力,在小事上也頗為細心。衛宗藩主教每年修女舉行八天退省時,都會親自接見每位修女,告訴修女每個人的優缺點,勉勵她熱心修德。在修女的眼裡,衛宗藩主教是一位深識人心的慈父。同樣地,對於神父,衛宗藩主教也會會見每一位,以聊天的方式,告訴神父們善盡牧職的道理。和衛宗藩主教相處過的吳振鐸神父表示,主教是個心胸寬大、很細心的人。當時在東北,並不只有聖母聖心會,另外還有許多修會團體,如方濟會等,那時,會要在東北傳教,但還沒有屬於自己的地方和房屋,衛宗藩主教看到這一點,便很細心的為他們準備住的地方,一點也不擔心其他團體在東北成立,會對自己教會的傳教形成影響。除了在無形的地方加強神父、修女的知識,以落實服務人民的地方外,衛宗藩主教同時也推動有形的建設。主教在瀋陽市成立指南中學、中法中學、設立惠華醫院,同時也在奉天市成立印刷廠,並持續推動原有的孤兒院及安老院。一直到現在,天主教聖母聖心修女會在台灣,仍然從事教育(惠華托兒所、曉明女中)、醫療(曉明護理之家、惠華護理所)的工作。衛宗藩主教的重視培植不僅限於神父和修女,還包括年輕的教友和非教友。主教一直希望能讓年輕人們受到高等教育,培養青年男女們投入傳教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