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本實驗室發展方向分為以下六項研究方向:
將異質聯邦學習架構導入異質深度模型與異質大語言模型,透過使用分散式的本地端模型(Local Model)的訓練權重(Weight)訓練全局模型(Global Model),可確保不同資源環境設備的本地端模型(Local Model)間可透過異質聯邦學習架構共享全局模型達到知識分享。
大語言模型壓縮技術
本地大語言模型間的參數融合
同質與異質模型間的知識分享
利用大語言模型壓縮降低聯邦學習的傳輸代價
近年來,隨著深度學習模型與大語言模型的發展,成為各種任務中的關鍵工具,但深度學習模型可能容易受到對抗性示例的影響,即被對手惡意干擾的樣本。對抗性攻擊為大規模部署深度學習帶來了新的挑戰。其中包含:
攻擊者操縱訓練資料集
攻擊者改變輸入以實施攻擊
觀察模型的輸入和輸出以提取模型
利用資料中的漏洞或偏差實施攻擊
物聯網資訊安全系統 (目前已有科技部計畫與多件產學計畫經驗)
建置物聯網資安測試平台
根據不同入侵攻擊如 DDoS、SSH Brute force attack 在物聯網以Deep Learning進行檢測
可在不解密加密封包的情形下進行加密系統分析
資安顧問服務
Deep Learning LTE/5G 核心網路入侵偵測系統 (目前已有執行相關之科技部計畫與多年期產學計畫經驗)
建置具深度學習之5G /LTE核心網路資安測試平台
根據不同入侵攻擊如 DDoS、SSH Brute force attack 在LTE/5G 核心網路以Deep Learning進行檢測
可在不解密加密封包的情形下進行加密封包分析以防止字典攻擊
增加核心網路與SDN網路安全
整合STIX/TAXII與 ISAC 資安通報系統
須具備EPC、SDN程式開發與實作能力
LTE/5G 核心網路架構及服務與軟體定義無線網路(目前已有執行相關之科技部計畫與產學計畫經驗)
針對GTP分析後,能提供不同UE上的網路服務程式提供QoS
建置具深度學習之5G /LTE核心網路測試平台
根據不同Traffic Types的QoS效能參數在同質與異質網路間之換手演算法
包含5G、Wi-Fi、NB-IoT之間不同Traffic Types的換手優先順序
核心網路與SDN網路安全
須具備EPC、SDN程式開發與實作能力
Deep Learning SDN 具深度學習之軟體定義網路(目前已有執行相關之科技部計畫經驗)
以Supervised/Unsupervised 實現物聯網特偵分析
以深度學習與軟體定義網路實現物聯網入侵偵測
以深度學習與軟體定義網路實現6LowPAN物聯網排程機制
須具備Tensorflow、Keras、Mininet-wifi程式開發與實驗分析能力
Intelligent Industri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智慧工業無線感測網路 (目前已有執行相關之科技部計畫與產學計畫經驗)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gent-based Industri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人工智慧代理模式之工業無線感測網路
IEEE 802.15.4e TSCH 具跳頻技術之智慧工業無線感測網路協定之實現
6Top與6TiSCH 具低延遲、高穩定性之智慧工業無線網際網路協定
6LowPAN 無線感測網路之物聯網協定實現
RPL(Routing Protocol over Low-power and Lossy networks) IP over TSCH 之智慧工業無線感測網路路由設計
須具備Tensorflow、Keras與Contiki-ng OS等程式設計與實驗分析能力
實驗室位置: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求真樓 K208
E-Mail:thlee@mail.ntcu.edu.tw
電話:+886-4-2218-3801
傳真:+886-4-2218-3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