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開始的污水處理廠參訪活動中,我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來觀察學生的狀態。
我發現老師必須提醒學生不是來參觀而是來上課的,因此學生必須主動做筆記或是紀錄。
我們也在課後提醒學生二林污水處理廠有網站,可以做報告補充之用。
在這堂課結束後,我們希望各組的討論重點能著重在自己看到的東西並且產生好奇與想法。
否則會有許多學生把介紹污水處理的專業技術當作報告的重點。
關於污水處理廠的報告:
許多組選用自問自答的方式進行報告,但對於這些答案,學生缺乏的是分辨資料來源的正確性。
有少數組別放了錯誤的照片,明明是污水處理廠沒有的東西,卻放在簡報中。
也有許多同學在報告時使用太多情緒性的描述。
觀察了各組的報告後我認為:
太多學生用Q&A的方式來呈現自己的報告,問了問題但是直接拿廠長或是網路的答案來解答。
我們原本預期探究的精神應該是『我好奇的是.......,所以我猜這個問題可能的答案是.......』。
但以現況看來,目前還是蠻多學生停在追求正確答案的思維中,但沒關係,我們老師也在摸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