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6月27日
學生姓名:陳文宇
派遺扶輪社名:南區RC
接待國家:義大利
接待扶輪社名:Rotary Club Asti
接待地區:D2032;目前由第一接待家庭接待
現今居住地址:Via Nicola Sardi, 35, 14030 Rocchetta Tanaro AT
1.請敘述參加扶輪社活動的情形:
這個月雖然沒有與扶輪社委員見面,但我參加了與其他扶輪社交換學生一起的環歐旅行,展開了一段難忘的12天旅程。我們一同前往巴黎、柏林、布拉格、比利時、維也納和布達佩斯,每一站都有不同的文化與風景,讓我收穫滿滿。透過這趟旅行,我不僅增進了與其他交換學生的友誼,也更深入地認識歐洲各國的歷史與特色。在旅途中,我們彼此照顧、互相學習,這讓我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也提升了自己的獨立與應變能力。雖然過程中有時會疲憊或遇到小困難,但每一次挑戰都讓我成長許多。這段旅程是我交換生活中最精彩的一部分,我非常感謝能有這樣的機會。希望下次也能和扶輪社委員分享這些經歷,讓他們知道我們的成長與收穫。
2.描述你現今的日常生活(學校、接待家庭、私人活動...等等):
這段交換生活中的六月,對我來說是特別充實又令人難忘的一個月。六月六號是我們學校的最後一天,全校同學都沒有帶書包,早上到中午大家都聚集在操場上,觀看高三畢業生精心準備的表演。每一個畢業班級都以不同主題登場,氣氛熱鬧非凡。他們穿著特別的服裝,有的跳舞、有的演戲,還會丟水球、撥放音樂,甚至使用信號彈與觀眾互動,現場充滿了笑聲與驚呼。能夠參與這樣熱情洋溢的活動,讓我感受到當地學生對畢業季的重視,也對學校的歸屬感變得更深。雖然我們只是觀眾,但能一起笑、一起驚喜,也讓我覺得跟大家的距離拉近了不少。
六月八號,轟媽帶著我、小轟弟、轟阿嬤和轟妹一起前往威尼斯本島的家度假。那間房子位置非常好,交通方便,附近風景也很美。這幾天的假期節奏輕鬆,我們會一起吃飯、散步,享受天氣與海風。空閒的時候,我也聯絡了同樣住在威尼斯本島的台灣交換學生陳俊吉,一起到市區散步、喝咖啡、看風景,兩個來自同個國家的交換生,在異地碰面,有一種特別熟悉的親切感。我們聊了很多彼此的交換生活,也互相分享各自的經歷與心得,感覺像是在異國找到同溫層一樣,內心感到特別溫暖。
在威尼斯的第三天,我們搭船去參觀了 San Pietro 玻璃島。San Pietro 是一個相對安靜的小島,教堂與建築都非常具有歷史氛圍,而玻璃島則以玻璃工藝聞名,參觀玻璃工坊的時候,看著師傅們現場吹製玻璃,那些精緻的藝術品讓我大開眼界。這樣的行程讓我體驗到了義大利不同地區的文化與生活樣貌,也讓我對威尼斯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六月十二日一早,我從米蘭搭飛機出發前往巴黎,正式開始與交換學生朋友們的環歐旅行。這12天的旅程,是我整趟交換生活中最快樂、最充實的一段時間。我們一起從巴黎出發,陸續前往比利時、柏林、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最後又回到義大利的威尼斯。一路上,我們參觀了無數世界知名的景點,像是巴黎的艾菲爾鐵塔與羅浮宮、柏林圍牆、維也納的美泉宮、布達佩斯的漁人堡與多瑙河夜景,每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風格與故事。我們每天早出晚歸,吃著當地特色美食,聽不同語言,看不同建築,真的覺得自己像走進了歷史課本與明信片裡。
不只景點精彩,旅伴們也是這趟旅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來自不同國家的交換學生聚在一起,不管是搭車、吃飯、聊天還是走路,我們總有說不完的話題與笑點。有時候也會因為疲勞或行程的安排而產生小爭執,但我們都能透過溝通與互相體諒解決。這讓我學會了如何在團體中保持彈性與尊重,也增進了跨文化交流的能力。12天的旅程雖然短暫,卻累積了滿滿的美好回憶,離別的那一天,大家都捨不得彼此,眼淚與擁抱中,我感受到我們之間建立的深厚友誼。
旅程回來後的六月二十四日,轟媽又帶我去她的帆船上,與轟家一起度假。這是我第一次真正體驗坐帆船出海,海風迎面吹來,陽光灑在甲板上,整個人都感覺特別放鬆。我們在海上待了一整天,看著藍藍的海、吃著轟媽準備的食物,也會不時跳進水裡游泳或玩水。這樣的體驗對我來說既新鮮又開心,也是與轟家之間感情更加深厚的機會。我真的很感謝轟家總是這麼願意帶我參與他們的家庭活動,讓我在異國不會覺得孤單,也讓我能真正體驗到當地人的日常生活方式。
回顧整個六月,無論是校園生活、與轟家的旅行,還是與交換生朋友們的環歐旅程,都讓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豐富與快樂。我學會了更多如何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也學會在旅途中保持開放心態與積極的態度。這些經歷,不只讓我看見世界,也讓我更認識自己。這個月的點點滴滴,將會成為我人生中最珍貴的一部分,我會永遠記得這個不平凡的六月。
3.目前遇到的挑戰或困境:
目前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與來自各個國家的朋友道別。這段交換期間建立的友誼非常深厚,如今要各自回國,內心真的很不捨。同時,與義大利的接待家庭、朋友與同學的分離,也讓我感到非常失落。我正在思考如何在未來持續與他們保持聯絡,像是透過社群媒體、定期寫信或安排視訊聊天,希望能延續這段寶貴的關係。
另一個困境是語言能力的維持。在義大利的環境讓我每天都能使用義大利文,但回國後就比較少機會練習,我擔心語言會慢慢退步。為了保持甚至進步,我打算繼續閱讀義大利書籍、看義大利影片、或參加線上語言交流活動,並主動與義大利朋友聊天。希望自己能不斷進步,把這段語言學習變成長期的能力與興趣。
4.給委員會的建議:
給台灣扶輪社委員的一點建議:希望未來可以多為已經回國的交換生以及目前在台灣的交換生安排更多交流與互動的活動。很多交換生在國外建立了深厚的國際友誼與語言能力,但回國後少了那樣的環境,語言進步會變得困難。如果能有更多活動,讓回國的交換生有機會與在台灣的外籍交換生一起互動,不僅能幫助我們維持與提升語言能力,也能建立新的人脈與友誼,延續交換的精神。這些活動不需要太複雜,像是文化分享會、小旅行、語言日或交流工作坊等,都可以讓大家受益良多。我們很感謝扶輪社一路以來的支持,也相信透過這樣的活動,扶輪精神與國際理解能夠在我們之間繼續傳遞與成長。
5.本月與輔導顧問見面的次數: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