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

趁著孩子年幼,好好玩一場吧!

小時候,常常聽到長輩說:「勤有功,戲無益」,新一代的家長都這樣想嗎?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教育處處長潘思納指出,游戲是兒童獲取知識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家長應為兒童提供支持游戲化學習的家庭環境。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研究主任伍珍的研究發現,玩樂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對認知、大腦發育、社會性和情緒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

伍教授表示,玩樂能降低焦慮並讓孩子有更聰明的大腦,原因是戶外活動、球類、跳繩等運動性的游戲可以提高兒童身體素質,強身健體。玩樂情境會刺激與工作記憶相關的腦區神經組織,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讓孩子去自由地玩耍亦有利於兒童社會性和情緒發展,降低孩子的焦慮指數

玩樂的好處如此多,家長應該如何配合? 孩子在初小階段,家長應該是孩子的陪伴者、支持者和引導者,參與其中,和他們一起玩。家長應該陪著孩子一起去戶外玩耍,讓他們有安全感,願意去探索,為充滿高挑戰性和不確定性的未來做好准備。家長也可和孩子一起看書、搭積木,靜態的活動有助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身為教育工作者,也在學校擔任輔導工作多年,我明白父母都想孩子學業有成,深怕玩樂會耽誤學業。只是,孩子的身心靈健康才是成長的關鍵。劍橋大學教授 Prof. Paul Ranchandani補充,在孩子的童年生活中,若有和父母的高質親子遊玩時間,他們會較少出現過動和情緒及行為問題。未來的日子,當我們操心孩子的學習進度時,不如停一停,想一想「今天和孩子玩樂了嗎?」其實爸爸媽媽同孩子各有不同的玩法,每個家庭又有不同得情況,最要緊的是孩子可以嘗試有更多機會跟父母互動,為正向管教建立基礎。

如果家長希望認識更多管教心得,請瀏覽https://popa.hk/ 或定時留意范姑娘上載於學校網頁(https://sites.google.com/lmscps.edu.hk/sgc/)的家長講座/工作坊資訊。

主佑

范姑娘


2022-23年度「教大賽馬會升級資源套」

「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於2022-2023新學年繼續向全港小一生免費派發一系列共三套「教大賽馬會升級資源套」,支援學童從三大範疇適應小學生活。

家長亦可登入一下網址 www.youtube.com/channel/UCtlnXJ4YER6CQ1OdRZql05g ,瀏覽計劃短片。

「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網上教育影片

各位一年級的家長:

已經開學兩個多月了,您和同學已經習慣小學的生活嗎?

假如仍需時間學習,「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 (一) 常規及自我管理能力的網上教育影片就可以幫助大家。各位可掃瞄附圖中的二維碼瀏覽 ,從而輕鬆掌握協助學童適應小學生活的親職技巧,幫助小一生銜接小學生活。

有關資源套的網上教育影片亦可於YouTube頻道─《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中瀏覽。

如有教育子女的疑難,歡迎到學校找范姑娘傾訴,一起想辦法。

正向管教 ─ 現代教育的趨勢

各位家長,過去的一個學年,我們在學校輔導組的網頁及舉辦家長活動中,也強調正向管教的重要及益處。究竟甚麼是正向管教? 正向管教的精髓是甚麼? 為甚麼要施行正向管教? 以下將會一一解答。

正向管教的基礎

正向管教是以美國沙利文(Martin Seligman)教授的正向心理學理念為基礎。他的理論指出,如果能培養及發揮孩子的六個美德(智慧、勇氣、人道精神、正義、謙恭節制、超越自我)和 24 個性格強項(創造力、對世界的好奇和興趣、判斷力和開明的思想、喜愛學習、洞察力、勇敢和勇氣、勤奮和堅毅、誠實和真摰、熱情和幹勁、去愛和被愛的能力、仁慈、社交智慧、公民感和團隊精神、不偏不倚和公正、領導才能、寬恕、謙恭和謙遜、小心和審慎、自我控制與自我規範、美麗和卓越的欣賞、感恩、希望和樂觀感、幽默感和挑皮、人生目標和信念)作為基石,進而培養孩子的正面情緒、正向人際關係、投入感,成就感,正向目的和意義,身心健康,孩子的抗逆能力便大大提升。當他們遇上不開心或者逆境的時候,也都較有能力去面對。

正向管教的精髓

1.和善而堅定的態度 : 就是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用他們能夠明白的語言及用語,用溫柔而堅定的語氣,告

訴孩子做錯了甚麼事,耐心解釋為何他這樣做是錯的、下次又可以怎樣做得更好。讓孩子明白恰當表現的準則,學習自我調控。

2.先連繫後改正: 怎樣才能讓孩子接收到父母的本意?讓孩子知錯能改是家長的責任,也是出於愛。因此,家長需要學習以「積極聆聽」表達關愛,讓孩子犯錯後有機會說話,了解孩子行為問題的原因,過程中家長帶著不批判的態度回應及反映感受

3.正向鼓勵: 教育孩子並不只限於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平日要多讚美孩子,感謝他們的善意行動及貢獻、欣賞孩子付出的努力與策略、肯定孩子的個人特質與能力。但亦不忘指出孩子的不足之處,表達對其可進步之信心,從而傳達對孩子的愛、接納與認可,提升親子關係。

不良管教方式的後果

1. 責罵或呼喝: 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研究發現,不斷重複地呼喝孩子、打罵和怒氣沖沖的教養方式,會使兒童的腦部前額葉皮質區和杏仁核的灰質減少,影響調節情緒功能,增加出現焦慮抑鬱症狀!

2. 批評或諷刺: 多倫多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Anna Kaminsky說,批評並不能達到改正的效果,因為側重於批判的教育並非協助孩子成長,當孩子未發展出換位看待事物的觀點,他們傾向會內化批評,將父母的逆耳忠言,聽成了「我很差勁」、「爸爸媽媽討厭我了」等等,甚至形成童年心理創傷。


如家長在教育孩子上有困惑,或同學在學校遇上有困難,可聯絡學生輔導主任范嘉卿姑娘。

主佑

范姑娘


精神健康推廣 (由教育局提供)

CHI_For Parents.pdf

「提升生命韌力」小錦囊


E-posters_for_parents_Chi.pdf

「疫情考試 善用法寶 積極面對」


如家長對以下活動有興趣,可以掃描內文的二維碼,自行報名參與。


教導子女用正確的態度面對氾濫的色情資訊

(適合所有家長)

各位家長:

為了讓家長和同學在家中也能學習用正確的態度面對氾濫的色情資訊范姑娘在此特意推薦由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HKASERT)委員吳穎英醫生主講,有關青少年過早接觸色情資訊影響及灌輸正確性道德觀念的技巧短片,供各位在家瀏覽及學習。

有關主題短片連結路徑如下:

1. 青少年過早接觸色情資訊對他們發展有影響嗎?

2. 家長如何與子女談及性話題的技巧

3. 如何拆解子女裸聊的危機

4. 如何預防子女上裸聊危機

如家長在教育孩子上有困難,可聯絡學生輔導主任范嘉卿姑娘。

主佑

范姑娘


家長教育

(適合一年級/低年級家長)

各位家長:

為加強家長對兒童發展的了解,從而協助他們根據子女在成長階段的發展步伐,抱有適切的期望,並給予照顧和支援。就此,教育局委託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於2019/20學年舉辦五場家長講座。以下是該五場講座的網上版,如家長有興趣,可按一下連結瀏覽。

如家長在教育孩子上有疑問或憂慮,歡迎您們聯絡我――學生輔導主任范嘉卿姑娘。我樂意與您們分享教養孩子的心得。

主佑

范姑娘

「孩子升小一:家長的準備」家長講座 - 自理能力的發展(第一部分)

「孩子升小一:家長的準備」家長講座 - 自理能力的發展(第二部分)

「孩子升小一:家長的準備」家長講座 - 書寫能力的基礎(上) - 書寫困難的表徵

「孩子升小一:家長的準備」家長講座 - 書寫能力的基礎(下) -- 感覺肌能及視覺認知(第一部分)

「孩子升小一:家長的準備」家長講座 - 書寫能力的基礎(下) -- 感覺肌能及視覺認知(第二部分)

「孩子升小一:家長的準備」家長講座 - 孩子升小一需要適應的事宜: (1) 學習環境、(2)課程設計和學習

「孩子升小一:家長的準備」家長講座 - 孩子升小一需要適應的事宜: (3) 評估

「孩子升小一:家長的準備」家長講座 - 孩子升小一需要適應的事宜: (4) 社交關係、(5)常規和生活自理

家長錦囊

在家學習正是家長教育孩子的好時機

各位家長,我們經歷了4個多月的停課生活,緊接又要面對沒了期的在家學習的日子,心裡不免有點忐忑吧,例如: 管理孩子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時間。

不想孩子叫悶,又不想給他電子產品?

香港教育大學劉怡虹博士建議家長參考以下方法:

1. 父母先作出榜樣,不要沉迷手機等電子屏幕產品。

2. 讓孩子明白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並不是他們的「權利」。

3. 父母可事先向孩子溝通清楚可以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時間及內容,在孩子還沒有掌握時間的概念之前,可以用影片的數量作為時間的單位,每次都應盡量使用同一標準。

4. 差不多夠時間前,可以預告孩子:「還有大概5分鐘 / 這是最後一條片,看完便要停了。」讓小孩較有心理準備。

5. 停片前,給予孩子一個過渡期。家長可以坐在孩子身旁,閒聊一些關於影片的內容,例如問:「有咁多隻彩虹小馬,你係咪記得她們全部的名字和魔法?」小朋友開始作答時,便可以一邊關掉影片,讓孩子的專注力從螢幕走到對話當中,免卻孩子因接受不了影片突然停止而鬧情緒。

看到這裏,你可能會認為,叫我忍耐不看手機也可,但要讓孩子明白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並不是他們的「權利」,談何容易? 如果做足預告,也有過渡期,孩子仍然撒賴,毫不自控,又該怎麼辦?

教導孩子說謝謝是學習感恩的第一步

為人父母,為孩子無私無悔地付出是天性,但我們不能給予孩子一種錯覺,以為父母的付出是應該的,要是沒做到就是父母虧欠,因此,我們要教導孩子說謝謝。因為當孩子說謝謝時,孩子的內心也會思考為什麼說謝謝,當孩子常常想到為什麼,孩子慢慢就擁有感恩的心。

感恩不是天性,是需要大人的教導與孩子的學習。孩子有說就讚美,忘了就提醒,每天反覆不斷地提醒、讚美,讓孩子從小養成說謝謝的習慣,長大後也會是一個心懷感恩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會感謝別人的付出,珍惜自己的擁有,這樣的孩子就會明白父母給予他的一切,包括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機會,是父母的「愛」,不是孩子的「權利」!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劉怡虹博士於上文提到父母要以身作則,但並不表示我們能夠「得勢不饒人」。

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少不免會出現過錯,他們需要父母給予一個接納的環境,並提供改過的空間。

面對自己犯的過錯,孩子本身也會覺得尷尬、不好意思和自責,如果父母再加以批評或指責,「自我」仍未發展堅固的小孩很容易產生挫敗、難過的情緒,孩子或會自責、覺得反感、想逃避或掩飾,更容易失控了。

所以當孩子撒賴,毫不自控,就是父母與孩子分享如何面對錯誤,如何作出修正的好機會。讓我們為孩子建立新的信念:「犯錯>知錯>面對(承擔責任)>修正自控(不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