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榮總建設案告吹後,行政院重啟討論宜蘭生醫園區方向,2005年同意將宜蘭後火車站用地交由陽明大學籌設醫學中心,並接管署立宜蘭醫院,讓陽明創校30餘年終於迎來專屬附設醫院。陽明大學規劃於後火車站興建新院區(蘭陽院區)作為院總部與醫學中心,而署立宜蘭醫院則改制為附設醫院新民院區,轉型成門診及社區醫療照護中心。2008年陽明大學附設醫院(簡稱陽明附醫)正式成立,由唐高駿出任首任院長。
陽明大學在籌建附設醫院的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
蘭陽院區籌設可謂一波三折,從最早編列63億預算,經行政院核定為49億,最後被立法院大幅刪減為20億,僅能維持區域教學醫院規模。2011年第一期工程啟動,建設期間又遇缺工問題導致工程延宕。在有限資源下,蘭陽院區在2016年終於完工啟用,提供急重症醫療服務。因預算刪減未能達成的醫學中心規模,計畫透過後續二期工程補足。
2010年,立法院決議蘭陽院區完工後須關閉新民院區並歸還土地。為守護新民院區,第二任院長羅世薰積極奔走,針對宜蘭高齡長照需求,結合教研規劃四大中心:「弱勢與特殊需求者照護醫療中心」、「失智症照護及技術發展中心」、「科技輔具與科技照護訓練中心」、以及「銀髮健康管理暨專業人才培訓認證中心」,成功守住這塊代表宜蘭大病院歷史的土地。
陽明附醫在穩守根基的同時,亦持續推動蘭陽地區醫療進步,邁向新紀元。
2008年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揭牌典禮合影
院長交接典禮合影,由左至右為首任院長唐高駿、陽明大學校長吳妍華、代理院長彭清霖
彭清霖院長與護理同仁合影
2020年十字軍宜蘭隊啟程前於岳飛廟前進行刺字儀式,左起:周碧瑟教授、江聰淵市長、徐迺維局長、楊純豪院長。
為加強醫院與社區居民的醫療關係,陽明附醫長期透過「社區醫學」模式拉近與民眾距離。2009年,與羅東聖母醫院共同合作參與大同鄉、南澳鄉「全民健康保險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提供原鄉巡迴醫療、衛生教育以及醫學生偏鄉醫療教學。
教學方面,有別於都會區醫學中心專科化訓練,陽明附醫提供整合性實習課程,讓學生在臨床訓練之餘,也能走出白色巨塔,深入偏鄉和原住民部落,找回行醫初衷。2012年起推動「健康活樂宜蘭市計畫」,由陽明大學學生組成「陽明十字軍宜蘭隊」,暑假期間與院內「社區天使隊」攜手關懷訪視65歲以上長者,投入社區預防醫學服務。歷經多年努力深耕蘭陽地區,2016年完成宜蘭市38個里第一次訪視,共拜訪11,268位長者,完成4,083份問卷。
陽明附醫後續依據追蹤資料進行社區醫學研究,並以「在地健康老化」為目標,規劃多元社區長照服務,如成立「宜蘭縣失智共同照護中心」、辦理社區樂齡健康促進活動「銀髮躍進、樂活宜蘭計畫」等。
2021年合校後,陽明附醫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新身分啟航。蘭陽院區二期擴建計畫經2019年行政院核定,涵蓋一期未實現的醫療大樓、教學研究大樓以及職務宿舍。歷經COVID-19疫情、缺工及物價上漲等因素影響多次流標,終於在2023年12月舉行「第二期醫療大樓興建工程開工動土典禮」。計畫目標總床數將達862床,其中一般急性病床擴增至499床,並建置東部唯一的頂樓直昇機停機坪,預計2026年3月完工,未來將提供蘭陽地區更完善的醫療服務。
2023年附醫第二期醫療大樓動土典禮(宜蘭縣政府提供)
2023年附醫第二期醫療大樓動土典禮,楊純豪院長與護理同仁合影
2024年「在宅急症–社區整合照顧的關鍵時刻」居家醫療研討會
2023年陽明交大附醫128週年院慶活動
2023年陽明交大醫院院長盃桌球賽合影,中間為桌球國手林昀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