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寄生蟲學發展歷程中,范教授不僅是實驗室裡默默耕耘的科學家,更是積極推動學術交流的重要推手。早年寄生蟲學多附屬於微生物學領域,他與謝獻臣、陳瑩霖等學者深感寄生蟲學應有獨立的發展空間。在國科會的支持下,1986年成立「中華民國寄生蟲學會」,范教授任首屆理事長,舉辦研討會、出版期刊,奠定專業根基。
他長年參與並主持國內外寄生蟲學與熱帶醫學領域會議,積極推動臺灣研究成果登上國際舞臺。1972年,他在美國第21屆熱帶醫學及寄生蟲學會議發表《金門血絲蟲病流行及治療》報告,引起行政院長蔣經國關注,促成「金門血絲蟲病防治計畫」啟動,對臺灣公衛政策產生深遠影響。他亦多次於國際寄生蟲學會議(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arasitology, ICOPA)與亞太人畜共通寄生蟲病國際研討會(Asian-Pacific Congress for Parasitic Zoonoses, APCPZ)中,分享金門血絲蟲病防治成效或亞洲無鉤絛蟲研究上的成果。
在兩岸交流方面,他推廣的「海喘散包衣食鹽治療法」亦被中國大陸採用,嘉惠數以萬計血絲蟲病患者;學會亦舉辦「海峽兩岸寄生蟲研討會」,促進雙方合作。
中華民國微生物學會第二十二 次及寄生蟲學會第四次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合影
1992年范秉真於港區鼠類體內體外寄生蟲檢查訓練講課合影
范秉真、謝獻臣(左)、橫川宗雄(中)於1984年第三屆中日人畜共通寄生蟲病研討會合影
1965年參與馬尼拉血絲蟲病會議合影
范秉真頒授優良論文獎予王蓮成(現為長庚大學教授)
范教授樂於提攜後進,1978年獲頒行政院「傑出科學與技術人才獎」後,全數捐出60萬元獎金給中華民國寄生蟲學會,成立「范秉真教授優良論文獎金」(後稱「特優論文獎」),獎勵年輕的講師、助教及研究生。1979年,他與姜壽德、魏如東、劉武哲老師獲得第一屆「慶齡基礎醫學研究講座獎」,並共同捐款設立獎學金,鼓勵本校師生投入基礎醫學研究。時至今日,本校仍持續頒發「范秉真教授寄生蟲學優秀獎學金」嘉惠學子。
透過學會成立、國際交流與人才培育,范教授為臺灣寄生蟲學立下里程碑,也為未來留下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