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不能無史,圖書館於2022年啟動校史專書出版計畫,以人文學術高度,扣合陽明在台灣醫療與公衛發展的關鍵地位,規劃三本專書。 第一本專書《篳路藍縷—從打石場到陽明醫學院》整理陽明創立前後約三十年的文書文物、照片及史料,透過人物訪談,呈現醫學院時期 (1975–1994)的重要事件與故事。希望藉由本次展覽的介紹,讓大 家更知道《篳路藍縷》的梗概,從中體會神農坡如何從唭哩岸山下的打石場蛻化為美麗的大學校園,打造仁心仁術醫事人員的知識樂土。
國立陽明醫學院籌備會議於教育部舉行,榮總院長盧致德(右三)與出席人員交換意見(圖片來源:榮民總醫院校史廳提供)
陽明醫學院創校,與臺北榮總擴張計畫息息相關。1969年,臺北榮總迎來建院後第一期五年發展計畫。為了打造榮總為一流醫療機構,院長盧致德認為,設立附屬醫學院是未來發展趨勢。榮總在國防部與退輔會的協助下,選定院區後山用地為醫學院預定地,並命名為「陽明醫學院」,彰顯總統蔣中正喜愛王陽明學說及校區位於陽明山山麓之意。礙於退輔會與榮總並無籌辦國立大專院校的資格,因此整體建校方針最終改由教育部主導,退輔會與榮總則設立籌備處,負責校地選址、使用與硬體建設等工作。
臺北榮總於1971年設立建校籌備處後,即展開整地並興建陽明第一棟建築物實驗大樓。在工程竣工之際,行政院突然下令凍結設立高等教育機構,醫學院籌建工作面臨中止命運。直到 1974年,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下鄉視察基層衛生機構後,敲定陽明醫學院做為培育公費醫師的教育機構。陽明醫學院的籌建絕處逢生,再次啟動。1975年6月,陽明醫學院正式成立 。
1975年6月30日韓偉院長自教育部長蔣彥士手中緩緩接過印信(韓偉院長接篆)
1975年新生訓練照,院長韓偉致詞(圖片來源: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圖書館)
實驗大樓右方山坡,現學生餐廳右方為打石公會侵占取石案,由總務處高主任與石牌派出所警員現場取締。(1976年)
唭哩岸山標高165公尺,山區富含石英砂岩,自清代以來即為北投打石業的聚集地。但在陽明醫學院籌備計畫啟動後,該地被指定為校區預定地,因此屢與石作工會爆發多次衝突。為使校區建設順利執行,籌備處與石作工會歷多次協商,最終以發放工會成員救助金達成協議。北投地區傳統採石業,在陽明建校後,自此走入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