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與實踐
理想與實踐
劉老師與中原理工學院謝明山院長
篳路藍縷 以啟中原
Career at Chung Yuan Christi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辭去政大教職同年,劉老師加入台北市基督教徒聚會處,認識了一生中兩位貴人,其中一位是在他生涯前期給予大力支持的謝明山,另一位則是邀請他一同籌備陽明醫學院的韓偉院長。謝明山是中原理工學院(現為中原大學,以下簡稱中原)院長,也是聚會處長老,得知劉老師離開政大後,立即發了聘書,請他到中原擔任共同科英語教師。到任後一年,又被任命教務長,積極投入新系創設工作,使中原科系由六個增加至十二個。身為教務長,他也負責兼任教師往返中原的交通及用膳等事。當時老師們多從台北到中原兼課,院長和三長(教務、總務、訓導)每到中午用餐時間,便陪老師們一起吃飯,再致贈回台北的公路局車票,或派專車接送年紀較大的老師。
在新設系所中,1966年成立的心理系與他聯繫最深,不僅是創系主任,也教授發展心理學,還邀請許多南京中央大學心理系系友及美國浸信會傳教士,至系上講授心理學與聖經課程。
轉任公職 追求創新
Leading higher education with innovations
Liu's Innovation in Depart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1971年,謝明山院長轉任教育部政務次長,劉老師也應謝院長邀請,任職高等教育司司長(以下簡稱高教司)。高教司負責管理全國大學,主要業務與現今相差無幾,負責課程規劃、入學制度與招生等事項。
劉老師擔任司長期間,有兩件事值得一提:一為當年私立醫學院多由當地仕紳創立,各董事會間時有紛爭,多賴劉老師在會議中調解矛盾;其二為,時任中原理工學院韓偉院長,希望創設醫學工程學系,申請案卻被教育部長打回票,頗受打擊,便到劉老師辦公室訴說此事,於是他找韓院長一起禱告,平復情緒,最後說服部長同意中原的申請,台灣第一個醫學工程學系於是誕生。
第二次赴美出國進修時拜訪中原心理系校友
再度赴美 學術參訪
Building a global view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from the US to East Asia
1972年內閣改組,劉老師辭去高教司司長一職,再度赴美進修。當時劉老師得到美國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獎學金,前往美國紐約州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攻讀教育學博士。「雪城」是座經常下雪的城市,冬季平均氣溫攝氏零度以下。劉老師因身體狀況無法適應酷寒,便向聯合董事會申請變更計畫,將取得學位目標改為學術參訪。在學術參訪一年期間,他造訪美國多所知名大學,及日本與韓國的基督教大學,並受各校教務長接待,參觀學校建築、教學設備,了解其教育理念及辦學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