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學生在自然老師與導師的帶領下參加由教育部國教署主辦之「2025科學探究競賽」該競賽以科學探究精神為出發點,國內外對科學有興趣的學生、教師以及社會大眾,透過一連串與生活議題有關科學問題發想、資料理解與判斷、及探究結果表達等過程,以同儕的角度理解科學生活議題,培養全民科學的敘事與創作能力,並提高全民科學研究的軟實力。(節錄自活動網站)
本作品以空氣砲為主題,探討不同變因對物體移動距離的影響。我們利用寶特瓶與氣球製作空氣砲,進行兩項實驗。第一項實驗改變氣球大小,觀察氣體推力對物體移動距離的影響;第二項實驗則改變瓶口大小,探究瓶口面積與氣流集中程度之間的關係。實驗中,我們反覆測量物體被推出的距離,記錄並分析數據。結果發現,氣球越大與瓶口越小,產生的氣流推力越強,物體移動距離越遠。本研究幫助我們理解空氣壓力與力的關係,並提升實驗設計與觀察分析能力。
本作品以製作天然愛玉為主題,透過三項實驗探究影響愛玉凝結的關鍵因素,包含水源、水溫與水量的變化,並記錄每組實驗中愛玉的凝結速度與效果。我們在探究過程中運用觀察、紀錄、統整與比較等自然科學能力,並在國語課結合說明文與觀察日記的學習,練習將實驗歷程轉化為文字表達。最後透過全班票選出「最受歡迎的愛玉」,讓研究成果更貼近生活。這項跨領域學習不僅讓我們了解愛玉的凝結原理,也學會了如何用清楚、有條理的語言,向他人分享一項科學研究,體驗語文與科學融合的樂趣。
本作品以紙飛機為主題,為減少人為投擲差異,我們自行設計並製作紙飛機發射器,提升實驗準確性。實驗中,我們以固定力道發射紙飛機,調整不同發射角度,觀察飛行距離的變化,並記錄每次飛行結果。透過實驗,我們了解角度會影響紙飛機的飛行距離與穩定性,進一步認識拋體運動與空氣動力學的基本概念。
本作品以「蝸牛瓶」為主題,探討不同變因對其下滑速度的影響。我們設計三項實驗:一、改變寶特瓶外形觀察移動速度;二、調整瓶內沙子重量,分析質量與速度的關係;三、改變瓶身包覆材質。探討摩擦力的影響。透過測量與比較各實驗數據,我們了解形狀、重量與摩擦力如何共同影響物體移動的速度與穩定性。
本作品以投石器為主題,探討不同設計變因對物體移動距離的影響。我們自製簡易投石器,進行三項實驗:第一,改變發射器長短觀察飛行距離變化;第二,使用不同大小橡皮擦作為砲彈,比較其影響;第三,比較直施力臂與彎施力臂對發射效果的差異。透過多次測量與紀錄,我們分析各變因對發射距離的影響,並加深對力與簡單機械原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