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能力測驗(學測)
學科能力測驗(學測)
由大考中心專為高中生升大學所舉辦的全國性考試,每年於高三上學期結束後(1月下旬左右)舉辦,可說是高中升大學時最重要的關卡,許多大學校系會以學測成績做為參採標準且以最多四科為限,因此考生可依需求自由選考科目。
學測成績可運用在「個人申請」、「繁星推薦」、「考試分發」、「四技申請」、「運動績優」、「警察大學」、「軍校正期班」、「離島&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離島&原住民醫事公費生」等9大入學管道中,做為採計、檢定、比序或倍率篩選之用。
學測考試科目包括:
1.國文(國文考科包含「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國綜)」(考90分鐘)及「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國寫)(考90分鐘)即是作文,分兩大題,包括知性統整題和情意抒發題,各占25分。)
2.英文(100分鐘)
3.數學A(100分鐘)
4.數學B(100分鐘)
5.社會(110分鐘)
6.自然(110分鐘)
共6考科,考生可依校系規定自由選考。
測驗範圍為108課綱的部定必修課程,也就是除了國文、英文考到G12上學期必修外,其他各科皆以G10和G11的必修課程內容為主。
在目前「一綱多本」的情形下,各科的命題會以課程綱要所列的主要概念為原則,並不會單偏某一版本的內容,所以考生只需熟讀單一版本的教材即可應考。
學測成績採級分制,將各科原始成績換算成級分和五標,作為大學校系參採使用。成績使用在「繁星推薦」的檢定與比序、「個人申請」的檢定、篩選與採計,以及「考試分發」的檢定時,採15級分制;使用在「考試分發」的採計時,則採60級分制。
【五標】
學測各考科皆訂有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底標等五種標準,作為各校系的檢定篩選之用。五標定義如下:
頂標:成績位於第 88 百分位數的考生級分。
前標:成績位於第 75 百分位數的考生級分。
均標:成績位於第 50 百分位數的考生級分。
後標:成績位於第 25 百分位數的考生級分。
底標:成績位於第 12 百分位數的考生級分。
探索自己對大學學系興趣,決定選考科目。
瞭解自己目前各學科學習狀況,分辨出有困難的學習科目,思考如何強化。
根據前2項結果,規劃自己的複習進度與高三上新課程學習方向。
寫歷屆學測題學習拿捏考試時間、考試題型、考試內容。
確實訂正,釐清迷思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