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個人申請入學是台灣目前最主流的大學升學管道。台灣升大學主要管道包括特殊選才、繁星推薦、申請入學和分發入學,4個管道中,申請入學招生名額占比已逾5成。2024年有 66 所大學共計 2,208 個學系參與個人申請招生,招生名額共 51,499 個。
學測成績公布之後,想要參加「個人申請」的同學最多可以申請6個校系,並經過各校系兩階段的甄選,通過後才能取得入學資格。
第一階段的檢定篩選程序,是先以同學的學測成績分五標(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底標)做為檢定項目,通過檢定標準者,才能參加倍率篩選。此外,有些資訊類相關系組會以APCS成績作為檢定篩選條件,想要報考資訊相關科系的同學請留意。
通過第一階段篩選門檻的同學才可以進入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甄試的內容由各校系自訂,除了學習歷程檔案(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學習歷程自述及其他)的資料審查外,有些大學校系會要求術科現場創作、面試或筆試等。
適合對象
了解自己興趣與能力者
生涯規劃已定好方向
定期準備學習歷程檔案
選填過程
第一階段可選填六個志願,彼此沒有順序之分,下圖接著示範如何選填。
以上圖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為例,介紹選填校系時的三個關鍵概念:
找出甄選人數:此校系第一階段會先篩選出預計甄試人數69人,第二階段再甄選出招生名額23人。
先「檢定」後「倍率」:
(1) 先「檢定」:指考生之學測成績須先達到所有學科的檢定門檻標準(國文前標;英文均標;社會均標;數學A或數學B均標),才能與其他考生一起進入篩選階段。
***若數A及數B皆設有檢定標準,只要其中一科達標即可,不須兩者兼具。
(2) 後「倍率」: 假設此科系200人申請也通過檢定,會先由篩選倍率最大的社會科開始篩選,以社會科學測成績排名前184名(招生名額23*社會科篩選倍率8)者作為通過第一次篩選的名單。再從這些同學中以篩選倍率第二高的英文科成績來做第二次篩選,取英文科學測成績前138名(招生名額23*英文科篩選倍率6)者作為通過第二次篩選的名單。最後取篩選倍率最小的國文科成績排名前69名(招生名額23*國文科篩選倍率3)進入第二階段的指定項目甄試。倍率由大到小篩選,因此倍率越小的科目往往是該校校最重視的科目,倍率越大的科目為基本門檻,選填時要注意倍率,找到最有利自己的校系。
***若有兩科或以上科目的篩選倍率相同,則以兩科學測成績加總的總分篩選。例:若某系的數學科及自然科的篩選倍率皆為3,則須將考生的數學科及自然科成績加總後,取「該校系招生人數*數學及自然科篩選倍率3」的人數為通過該次篩選的人數。
落點分析:利用前幾屆學測的數據,預測自己成績能通過哪些校系的第一階段篩選。請注意落點分析只是參考用的,每年多少都會有些許誤差,所以填志願時建議可以選2個「保守」的,2個「剛好」的,再選2個「夢幻」的校系。
參考連結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114個人申請 (2024/11/4已開放校系分則查詢系統)
47輔導室(影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