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教育化 ‧ 教育活動化
活動教育化 ‧ 教育活動化
每學年幼兒園都會舉辦各種不同類型的活動,有節慶、親職及成長紀念活動,舉辦這些活動目標是經反覆思量的,一旦決定後,將奉為圭臬;活動內容也將依此設計,且不斷檢核,以期符應此目標;目標的產生緊扣幼兒身體健康與動作、語言理解與表達、認知學習、社會、情緒與美感等六大領域發展,讓幼生透過活動的互動與體驗,達到以上教育的目的!
以增進身體健康與動作發展為目標,每年安排家庭日進行親子遊或親子運動會,各校區的親師家長齊聚一堂,進行親子律動與各項闖關挑戰,藉由寬廣的場域,讓家長與小朋友可以充分運用大肌肉進行肢體遊戲,拉近親師關係增進家園合作,良好的親師互動,是幼生學習的正向力量。
培養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為目標,中小班幼生在期末時舉行展演,將主題學習中的自編故事,搬上舞台,小康寶們自信地站在舞台上,大方的表現自己的角色,將充滿童趣的故事透過稚嫩的聲音勇敢地說出來,可愛的動作融化了所有觀眾,如雷的掌聲,大大鼓勵了小康寶,留下良好的表演經驗,在活動中慢慢累積語言表達能力!
同時大班的幼生開始接觸不同藝術家的創作理念與表現技法,有平面也有立體,體驗多元的媒材,增加美感的經驗,逐漸學習將想法以藝術的方式表現出來;無論是印象派畫家、抽象派大師、立體雕塑、水墨畫、光影變化的體驗,孩子們認識吸收後,有了自己的創作動機,產出獨一無二的作品,並學習將作品呈現出來,佈置一場展覽,邀請家長入園參觀,更以小小藝術家的身分發表創作理念,接受觀眾提問,這一連串的歷程,最後集結成冊,在6歲的階段完成了第一本畫冊,一個可以分享很久的故事。
在幼兒園的認知學習,一直是透過大量的實作,發現問題,再由老師引導幼生蒐集資料、詢問專家,安排戶外教育,一同建立階段性的答案。每個主題每個班級都會深入探究孩子們感興趣的問題,最後舉行主題統整活動,將各班的探究變成大家的學習資源,幼生將自己的發現,透過這個活動再次整理,對其他的幼生示範與說明,學習的動機與美好在這樣的自主學習過程中,深深影響著小康寶,積極面對未來!
促進社會領域發展,我們舉行了中西方不同節慶的活動,傳統的中秋節、春節與端午節,透過戲劇或繪本故事呈現,讓幼生了解其由來,DIY月餅、年貨大街、書寫春聯、製作香包等等,將傳統文化的底蘊藉由活動慢慢建立。西方的萬聖節、感恩節、聖誕節、聖派翠克與復活節,除了歷史的演變外,萬聖節的裝扮和經典的遊戲體驗,挑戰孩子們的創意和勇氣;培養幼生的同理與感恩的情緒發展,在感恩節與聖誕節舉行感恩悄悄話與聖誕市集,引導幼生對他人的協助有感,進而在有限的能力中幫忙他人;中西文化的薰陶下,厚植具備全球視野的康橋圖像。
最後在迎接小學生活前,幼兒園準備了一系列具成長意義的活動,希望在小康寶完成第一個學習階段時,準備好所有面對新挑戰的裝備,同時留下滿滿的回憶!這些挑戰在成長美饌、成長啟步成長宿營、成長感恩、成長晉級與成長禮讚(畢業典禮)的活動中,逐一學習成為一位有禮貌的小紳士、淑女,遵守西餐禮儀,與好朋友一起跳第一支舞,自理沐浴,獨立外宿;對家長的養育表達感謝;練習小學新鮮人必備技能,在成長晉級時接受考驗;在畢業典禮上驕傲地接下第一階段成長證明,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成長宣言!期待孩子們在幼兒園累積滿滿的童年回憶,讓這些回憶成為美好的經驗也是繼續成長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