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安全與全民健保

吃藥不能防感冒 喝水休息健康到

五不

1.不過量:增加藥量感冒症狀不會好得比較快,反而增加副作用風險。

2.不併用:不同時服用其他感冒藥品,以免過量服用同類藥品。

3.不輕忽:服藥後有不適症狀或持續三天以上未改善,必要時儘速就醫。

4.不飲酒:服藥期間避免飲酒,以免加重嗜稅情形與增加肝臟負擔。

5.不亂買:要到藥師執業之合法藥局購藥,遵守「不聽、不信、不買、不吃、不推薦」原則。

五要

1.要知道:感冒藥可以緩解症狀,不能預防感冒。

2.要問藥師:感冒藥成分不同,應向醫師、藥師詢問,挑選合適感冒藥。

3.要告知:要告知過敏史、疾病史,及有無同時併用其他藥品,是否從事開(騎)車或需專注的工作。

4.要看標示:依據藥品外包裝及藥品說明書(仿單)標示按時服用。

5.要遵醫囑:依照醫(藥)師給予的資訊用藥,6歲以下幼童,不建議自行使用綜合感冒藥。


藥品分3級-看清標示要注意

剩餘藥處理步驟

將剩餘藥水倒入夾鏈袋中。

2. 藥水罐用水沖洗。切記沖洗過的水也倒入夾鏈袋,勿倒進水槽。

3. 把藥丸從包裝中取出,集中泡浸在步驟2的夾鏈袋裡。

4. 把泡過的茶葉、咖啡渣或擦手紙放入步驟3的夾鏈袋,與藥丸、藥水混合。

5. 將夾鏈袋密封起來,隨一般垃圾清除。

6. 乾淨的藥袋、藥水罐則可依垃圾分類回收。


藥品分為三級:「處方藥」、「指示藥」與「成藥」

「處方藥」是經醫師診斷,確定病因後開立處方箋,才能到藥局拿到藥品使用,藥局沒有醫師處方是不能販賣醫師處方藥(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用藥、抗生素等)。

「指示藥」可以由醫師、藥師或藥劑生來指導民眾使用,購買時不需要有處方箋(例如普拿疼、胃藥(制酸劑)等)。

「成藥」不但不需要醫師處方箋,也不必經過藥師、藥劑生指示,民眾可以自行選購,但使用前須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與用法用量(例如綠油精與萬金油等)。

每個藥品究竟屬於那一級,可以從藥品說明書或藥盒包裝來確認。標示衛署藥製字第ooo號字樣是醫師處方藥或醫師、藥師或藥劑生指示藥品。醫師處方藥會標示本藥須失醫師處方使用或限由醫師使用。如果是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外包裝會標示「指示藥品」。成藥的外包裝上會標示成藥字樣,且一定要標示衛署成製字第ooo號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