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學生生活經驗為本,融入真實情境學習
課程情境設定為「超市購物大冒險」,貼近學生日常經驗,讓學習數學更有意義。
結合比價、單價計算、折扣規則、滿額贈等常見購物經驗,讓學生從生活中提取數學問題。
2.融合四則運算與數學素養能力
系統性引導學生運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解決複雜問題。
融入單價概念、總價計算、倍數判斷、運算順序等數學知識,提升學生數感與邏輯推理力。
3.採用PBL專題導向學習,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課程以情境問題驅動,學生主動提問、討論、合作解決任務。
6節課任務環環相扣,引導學生逐步完成比價挑戰、神秘數字解密、24點遊戲、AI題目創作等任務,強化「定標、擇策、調節、監評」歷程。
4.落實四學程設計,提升學習成效與互動
教師導學:透過具體情境與操作引導,引起學習動機與問題意識。
學生自學:提供工作紙、影片與AI輔助,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與練習。
組內共學:以合作解題、任務挑戰等活動,發展表達與傾聽能力。
組間互學:運用Padlet、Canva等平台進行成果分享與互評,促進學習遷移與統整。
5.融合數位科技,強化媒體素養與創新表達
運用Padlet進行想法收集與反思、Google Classroom推播任務與回饋、Canva設計任務卡、AI工具(如 ChatGPT)創作題目與驗證答案。
培養學生資訊判讀能力、數位表達能力與創新應用能力。
6.落實108課綱核心素養與跨領域學習
對應三面九項核心素養,包括問題解決、推理表達、團隊合作與數位應用等。
強調數學與生活、語文、科技的整合,發展學生多元智能與整合力。
7.建構多元評量,促進學生反思與成長
透過觀察紀錄、任務卡成果、AI對話紀錄、數學反思單等方式進行形成性評量。
評量聚焦於:運算正確性、問題解決歷程、表達能力、合作參與、創意設計與反思表現等。
8.鼓勵創作與遷移,讓學生成為知識的設計者
最終任務為學生設計自己的數學任務卡,模仿今天的任務情境,發展屬於自己的數學故事與挑戰題。
學生不只是解題者,更是任務設計者與學習歷程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