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 環境教育課程、研習與活動
114年 環境教育課程、研習與活動
介紹常見毒品: 讓參與者認識海洛因、安非他命、大麻、K他命等傳統與新興毒品(如電子菸、依托咪酯、新興咖啡包)的樣態。
闡述身心危害: 詳細說明毒品對個人生理(器官損傷、成癮性、疾病感染)和心理(精神錯亂、情緒不穩、認知功能下降)的嚴重傷害。
社會及法律後果: 說明吸毒可能導致的家庭破碎、人際關係惡化、學業或事業受損,以及相關的法律責任和刑罰。
學習拒絕策略: 教導如何堅定、有效地拒絕毒品的引誘、慫恿或鼓吹,例如「堅決說不」、「離開現場」或「轉移話題」。
提升自我效能感: 透過案例分享或互動,引導參與者反思自己的價值觀,認識到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
新興毒品警訊: 特別強調「毒品易容術」,提醒大家警惕外觀偽裝成零食、飲料、藥丸或電子菸油的毒品,不要接受來路不明的物品。
受害者現身說法: 邀請曾經或正在接受戒治的人士,分享他們接觸毒品的原因、用藥後的生活掙扎,以及戒毒的心路歷程,以真實案例產生共鳴和警惕效果。
反思與覺察: 透過真實故事,讓聽眾了解用毒的代價與戒毒的好處,扭轉對毒品的錯誤認知。
提供求助資訊: 告知參與者當自己或身邊親友面臨毒品問題時,可以尋求哪些戒毒服務、醫療機構、社福團體或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的協助。
增進防災常識與應變流程
瞭解災害發生時(如地震、火災)的正確避難知識,並熟悉學校/單位規劃的緊急疏散路線
熟練緊急應變與逃生技能
掌握「趴下、掩護、穩住」的自保動作,以及在指定時間內,有秩序、迅速地從場所安全疏散至指定地點
培養冷靜沈著與互助合作
學習在緊急狀況下保持冷靜不慌亂,並能聽從指揮、互相幫助,建立正確的防災安全意識。
了解成癮機制: 簡要解釋毒品如何影響大腦神經系統,造成身體及精神上的依賴與不可逆傷害(例如:K他命對泌尿系統的損害)。
釐清法律責任: 說明少年一旦涉及毒品(施用、持有或轉讓)需面臨的法律後果與處遇方式(如:少年法庭、保護管束、觀察勒戒)。
識別高風險情境: 列舉至少 3 種容易接觸毒品的高風險社交情境或場所(如:封閉式派對、網路交友、來路不明的聚會)。
建立零容忍態度: 認知到毒品對個人、家庭與社會的長期破壞性,並內化**「毒品零容忍」**的堅決態度。
重視自我價值: 了解並肯定自身青春歲月與未來發展的價值,承諾不讓毒品影響自己的學業與人生目標。
展現關懷: 當發現身邊同學或朋友有藥物濫用傾向時,能主動關懷並鼓勵其尋求專業協助。
讓新生了解校園環境規範,並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強調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從個人擴展到班級和校園。
鼓勵新生積極參與班級和學校的環境維護工作。
「逍遙學院」再現在淡水的大樹或河岸邊,重現馬偕當年露天教學的場景,以淡水河口及觀音山為背景,講述地理、天文。戶外學習與環境敏度: 打開五感,感受淡水河岸的風、聲、光、影,建立與環境的連結。
光環境與人文歷史參訪淡水禮拜堂,探討其照明設計如何彰顯人文精神,並感受夜晚時月光、微風、樹影與古老教堂的氛圍。環境美學: 欣賞人造光環境與自然環境的融合,認識光害防治的概念。
巷道地景觀察漫步馬偕街周邊,觀察古蹟建築(如滬尾偕醫館)的建材與周邊的綠色植被,理解在地氣候對建築的影響。在地環境與文化資產: 認識氣候、建材、歷史三者間的交互作用。
學習內容:
火山地質與挑戰: 認識中山樓位處陽明山硫磺礦區的特殊地質環境。
抗硫工法解密: 探討建築師如何突破硫磺氣腐蝕的困難,採用特殊的抗硫建材(如金箔、大理石)和傳統榫頭拼接工法。
科學驗證: 學習如何運用科學方法判斷硫磺礦區的所在位置及優缺點。
學習內容:
在地生物辨識: 辨識樓區周邊的自然生態,例如臺灣藍鵲(長尾山娘)等特有種鳥類和楓香樹(風水樹)。
人與環境的和諧: 觀察中山樓的建築群如何與周遭的環山景觀和諧共處,體會自然與人文結合的藝術。
五感探索: 運用視覺、嗅覺等五官,敏銳觀察周遭環境的動植物與自然現象。
提升健康知識與健康素養
增進學生對身體、心理與社會健康的正確認識,培養自我照護能力。
促進良好生活習慣的建立
鼓勵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睡眠、避免菸酒檳毒等健康行為。
預防慢性病與生活習慣病
提供預防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實用資訊與行動策略。
強化心理健康與壓力調適能力
學習放鬆技巧、情緒管理及壓力因應方法,促進心理平衡。
培養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
鼓勵學生定期健康檢查、自我監測及追蹤個人健康狀態。
強化對健康促進資源的認識與運用
瞭解可利用的社區健康資源、醫療服務與政府推動的健康政策。
提升防災意識
讓學生了解火災的潛在風險,強化防火、防災的基本知識。
熟悉逃生程序與避難動線
熟悉學校的逃生路線、安全出口及集合地點,提升在緊急狀況下的反應能力。
強化應變處置能力
學會火災發生時的初步處置流程(如報警、初期滅火、引導疏散等)。
操作消防設備
實際演練滅火器、水帶、警報器等消防設施的正確操作方式。
強化團隊合作與指揮系統
建立有效的災害應變組織與分工,提升各班協調應對的能力。
模擬實境演練,提升實戰經驗
透過模擬火災場景進行演練,使學生在無壓力環境下熟練應對流程。
符合法規與主管機關要求
符合消防法、職業安全衛生法及相關規範之演練次數與內容要求。
建立正確的毒品與菸害知識
認識毒品種類、危害與菸品對健康的影響,破除錯誤迷思。
強化自我保護與拒絕能力
培養學生面對誘惑時勇於說「不」的能力與技巧。
提升防毒、防菸意識與警覺心
增強對新興毒品、電子菸等新型態危害的辨識能力。
瞭解相關法令與處罰規定
介紹《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菸害防制法》等法律,建立守法觀念。
鼓勵健康生活與正向價值觀
推廣無毒、無菸的健康生活方式,培養良好的人際與心理素質。
建立支持系統與資源連結
瞭解遇到相關問題時可求助的機構、師長或諮詢資源。
預防與早期介入觀念教育
協助學生辨識風險徵兆,並及早防範與通報可疑行為。
認識空氣汙染的定義與類型(如PM2.5、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瞭解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工業、交通、燃燒行為、自然災害等)。
了解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如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學習【空氣品質指數(AQI)】的意義,能夠解讀並做出相應防護措施。
認識政府與國際組織如何治理空氣汙染,如減排政策與環保法規。
讓學生了解自然生態、資源永續利用及環境保護,透過觀察和體驗,深入了解柿園的生態價值與農業永續的理念。
課程目標:
1.認識柿園中的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
2.瞭解農業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3.建立對資源永續利用與環境保護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