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社團課程計畫
本校成立專題研究社,探索校園原生植物、校園環境特色為核心,透過實地調查和理論研究,提升學生對自然生態系統的認識,並結合環境教育推動保護意識。
一、認識國中專題及剪報
二、研究主題(一):蒐集資料
三、研究主題(二):研究動機
四、研究主題(三):研究範圍及SDGs
五、閱讀資料及摘要技巧
六、研究方法(一):訪談
七、研究方法(二):實地勘察
八、簡報技巧(一):Canva簡報製作
九、簡報技巧(二):Canva簡報製作
十、簡報技巧:口頭報告
評量方式:多元評量、分組討論、實作練習、成果展示
一、剪報組
製作封面、目錄、結論、心智圖的剪報
二、專題組
(一)學習反思學習單
課程接近尾聲,透過老師引導,以「ORID焦點討論法」統整過去一整學年的學習,同時思考未來專題想要進行的方向。
(二)獨角仙造型果凍製作
獨角仙成長有四階段,分別是卵、幼蟲、蛹及成蟲。透過獨角仙「蛹」造型果凍製作的趣味實作,了解獨角仙「蛹」的樣貌。
(三)學習生物族群的捉放法
根據研華基金會分享會評審的建議,組員學習捉放法,以利未來測量甲蟲族群的數量。
一、確認雞母蟲的現狀
在校園收集到快二十隻的雞母蟲當中,只剩下一隻還維持雞母蟲的狀態,其他的進入土繭,或是已經是成蟲的金龜子。
二、辨認金龜子的種類
在校園收集到的雞母蟲大多是金龜子,目前最多的是東方白點花金龜,屬於台灣特有種。其他的同學們試著使用網路資料查詢中。
三、討論未來計劃
快要進入甲蟲產季,同學們討論未來如何持續進行專題計劃。
四、製作剪報
剪報已經進入尾聲,同學們加緊努力統整所有剪報資料,完成結論、問題與解決、心得,編排剪報順序做成心智圖及目錄。
一、口頭發表練習
經過個別指導後,宇揚在關鍵詞上能放慢速度,表達出重點的語氣;詩涵經過很多次的調整與努力,終於能夠大聲且清楚的發表;昕武的聲音越來越大聲,越來越穩定;睿康經過調整講稿及反覆練習後,越講越好;浩暢在調整部分細節,能夠從頭到尾的穩定發表;芯婕一直是帶領團隊的穩定力量,自我要求高的同時,也能溫暖的鼓勵組員一起努力進步。整個團隊在互相鼓勵、互相提醒中進步。
二、即席問答
經過一整個下午的加強練習,個別回答的部分越來越穩定,組員能夠互相幫忙提醒答案內容,令人感動。
三、確認展示桌內容
確認展示桌要擺放的甲蟲種類及擺放方式。
一、剪報組
(一)結論
再次統整之前所製作的剪報資料,提出至少三點結論與觀點。
(二)設計封面
根據剪報內容,設計出適合的剪報封面。
二、專題組
(一)口頭發表練習
經過無數次的練習,同學們越來越能掌握講稿內容,有自信的在台上發表。
(二)套量衣服尺寸
根據每一位的身型拿到學校贈送的新埔國中限定T恤,發表會當天會穿著上台。
一、討論展示桌佈置物品
二、專題簡報口頭報告練習
同學們辛苦背好的講稿,站上台上一緊張就忘記講稿的內容,經過一整天加強練習,站姿正確了,聲音越來越清楚,臉部表情也從早上的緊繃到下午時越放自信與從容。
三、即席問答練習
從支支吾吾、不知所云或是像是背誦般的回答,到下午慢慢掌握題目的變化,回答時能夠緊扣專題內容、自信回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甚至可以主動舉手回答問題,進步相當多,真的很棒呢!
一、剪報製作
(一)問題與解決
(二)結論
(三)心得與感想的差異性
二、口頭報告練習
(一)目前尚未流暢,還需時間練習
(二)即席問答
利用wordwall的轉盤功能製作即席問答題目,讓學生可以在家練習。
一、完成專題簡報
二、完成專題口頭報告講稿
三、設計口頭報告提問及應答講稿
一、製作簡報
利用Canva線上軟體,設計簡報
二、編寫上台報告講稿
使用錄音筆,試著看簡報講述簡報內容。
一、製作剪報
二、針對詐騙議題進行訪談
三、製作落葉膠囊
上學期利用廢棄紙箱製作落葉膠囊,放置在光蠟樹下,經過一個學期的觀察,發現原本光禿的土壤表面,在落葉膠囊區域下面,多了鼠婦、馬陸等有益於土壤的昆蟲,顯示生物膠囊對土壤有益,因此打算製作更多的生物膠囊
四、製作簡報
五、利用ChatGPT 設計書面報告封面
一、完成研究方法及過程
二、撰寫結論、建議及未來計劃
三、繪製甲蟲角色
四、觀察落葉膠囊及種植光蠟樹的現狀
五、確認專題SDGs符合項目
六、開始設計專題簡報
種植光蠟樹後,林睿康同學展現了每日一澆水的毅力,每到大下課時間就會提著滿滿的一桶水到後花園,為剛植下的光蠟樹補充水分。然而光蠟樹彷彿吸收不到水分般,葉子漸漸枯黃落下,三個星期過後,所有葉子都落光了。睿康紀錄所見的同時,不免擔心光蠟樹是不是沒救了。同組的黃浩暢同學總是鼓勵睿康同學,讓睿康對光蠟樹抱持一絲希望,堅持每日一澆水。就這樣一個月後,滿樹的嫩芽真實回應睿康同學的付出,睿康同學說:「深刻體會到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的意義了」。
一、製作剪報
二、撰寫專題報告—統整小組成員的內容
上週課程中小組成員針對「實作法」項目,寫出自己的實作過程。
本週課程則是學習統整所有成員所寫的內容,完成「研究方法」中的「實作法」內容。
同學們第一次挑戰學習整合內容,就能夠主動增減語句,讓內容能夠達到條理通順。
一、欣賞昆蟲介紹影片並分析影片圖文編輯技巧
二、製作甲蟲宣導影片
三、製作剪報
一、Canva影片製作
二、製作宣導短影片發想
三、剪報製作
四、分享飼養雞母蟲歷程及心得
一、製作簡易圍籬
同學們收集校園的枯枝,試著製作成圍籬,以區隔走道及落葉堆肥區
二、發現鍬形蟲雞母蟲
製作圍籬過程中,發現枯枝內有雞母蟲,因此暫停製作圍籬工作,然後將雞母蟲放回原處。
三、完成一張剪報
所有剪報組的組員完成一張剪報。
一、文獻探討:直接引用與間接引用
上週末學習撰寫研究動機及學習「直接引用」的技巧。本週學習「間接引用」,運用AI智能NotebookLM,統整多份報導及期刊,完成文獻探討的部分內容。
二、判斷研究資料的正確性
運用NotebookLM前提是要先掌握資料的正確性,同學們學習透過Google關鍵詞搜尋資料外,還要學會判斷哪些資料能用,哪些資料不能使用。
三、問卷調查題目設計
問卷調查結構、問卷調查題目的類型。
張芯婕同學與黃詩涵同學採用泛科學及甲蟲專業網站內容,完成文獻探討中的「甲蟲成長歷程」。黃浩暢同學及林睿康同學利用農業部、泛科學及一篇期刊論文,完成文獻探討中的「甲蟲棲地及維持甲蟲棲地的方法」。
劉昕武同學很有想法且極有效率,已完成第一張剪報,同時第二張剪報也接近完成階段。
姜昱辰同學對於剪報想要以動物迷宮的方式呈現,開始進行第一張剪報摘要,有了很大的突破。同時為了趕上進度,也願意利用課後時間做剪報,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