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知識
一、植物分類:植物一般分有四大類,藻類、蘚苔類、蕨類這三類植物都是靠產生孢子來繁延後代;而植物界最高等的第四類為種子植物,即是靠產生種子來繁延後代。也就是前三類(藻類、蘚苔類、蕨類)是靠產生孢子繁殖後代 ,只有種子植物,以產生種子來繁殖後代。
二、原生種、外來種(引進種)、特有種、自生種、歸化種(馴化種 )、入侵種等名稱的定義 我們在找植物資料時常會看到原生種、外來種、特有種、自生種、歸化種、入侵種等這些名稱,對這些名稱的定義探討。
植物如何觀察與辨識
一、隨時保持一顆好奇的心,隨時隨地觀察。
二、要有植物(生物)分類及植物基本知識。
三、辨認植物的步驟
(一)根的觀察:一般辨識植物均省略
(二)莖的觀察:
(三)葉的觀察 葉的觀察是最基本的,因葉隨時都可看到。
1. 先判斷是單葉或複葉,如為複葉再判斷是否為掌狀複葉,一回、二回 、三回等羽狀複葉。
2. 再觀察葉的著生情形是對生、互生、輪生、叢生等。
3. 其次觀察葉柄的長短、粗細、葉的大小長寬(可隨身帶米達尺量之) 、葉的形狀(通常有圓形、橢圓形、卵形、心型、箭形、披針形等等 )、葉的邊緣(有全緣、齒狀緣、鋸齒緣、波狀緣等等)、葉顏色的觀察(有綠色、深綠、淺綠、紅、黃、彩色等顏色)、質感(用手摸摸看,有些葉摸起來光滑,有些粗糙,有些有刺或毛或鱗片等等)、 聞聞看(可將葉摘下,撕裂揉搓聞聞看,例如芸香科都含有腺體,會 有香味刺鼻的味道、檸檬葉有檸檬的味道、蓮霧葉就有蓮霧的清香味 道、蒜香藤葉有蒜頭的味道)、有些人辨識植物還將葉揉搓後用舌頭嚐嚐看(不過特別注意此點不鼓勵,因有些植物的汁液有毒,例如夾 竹桃科、樹漆科等,最好不要嚐試)、有時同時辨識很多種植物,我們可取下葉片把它裝在小型的相簿裡面,標明植物名稱,可隨時拿出 來觀察比較。
(四)花的觀察:
植物如果當時有開花的話,則花是辨識植物一個主要的項目。因花較不易受環境的影響,且是分類的重要依據;同時特徵明顯比葉容易觀察, 只要花一開出來,我們很容易一眼就認出此種植物。
1. 先判斷花序:所謂花序即花的排列次序。我們看到的花有只單獨長 出一朵花(叫單頂花序),但有更多的植物,花長出來不只一朵, 是多朵、一叢長出,此時我們就要觀察它的花是怎麼排列的。花的排列次序稱為花序,花序有很多種,例如總狀花序、複總狀花序( 又稱圓錐花序)、穗狀花序、頭狀花序、隱頭花序、佛焰花序、聚 繖花序、複聚繖花序等等。觀察花時首先判定它是屬於什麼花序, 其次再去觀察每朵花的構造。
2. 再觀察花的構造:每朵花則由下往上看其花梗的長短、花萼、花瓣 、雄蕊、雌蕊的數目、大小、形狀及顏色。有時要將雌蕊(子房) 解剖開來看內部的胎座(胚胎的排列方式)。
(五)果實的觀察 :觀察果實 ,要先判斷是屬那種果實,再觀察形狀、大小、顏色。 有開花就會有結果,所謂的開花結果。果實是由雌蕊的子房經受粉以後,子房膨大形成。果實的種類有乾果與肉果。
1.所謂乾果即果皮乾硬沒水 ,有閉果(果實不會裂開)與裂果兩類(果實會裂開);閉果有堅果(如 椰子)、翅果 (如松樹 )、瘦果(如菊科)、穎果(如禾本科)等等;裂果 有莢果(如花生、大豆)、蓇葖果 (如黑板樹 )、角果(如十字花科)、朔 果(如榴槤)等等。
2.所謂肉果即果實多肉,富含水分,我們吃的水果大部分都是屬此種,例如漿果(番茄、葡萄)、核果(李子、梅子)、仁果( 蘋果、梨子)、柑果(柑橘類)、瓜果(西瓜、哈蜜瓜)等等。
(六)種子的觀察
果實內的種子是由胚囊內的卵子(卵核)與花粉內的精子(精核)結 合(受精)所形成。種子則觀察其數目、大小、形狀、顏色等。
(七)學名的表示法要了解 學名就是全世界統一共同使用的名字,是用拉丁文(或拉丁化)表示 ,以避免名稱的混亂,通常是用三個字表示即:屬名 +種 名 +命名者的名字,只有屬名開頭第一個字母大寫,其餘均需小寫。屬名與種名均用斜體 字,命名者的名字則用正楷字,例如香蕉的學名為 Musa sapientum L.。 如 為亞種則用六個字表示:屬名 + 種 名 + 命名者 +subsp.+ 亞種名 + 命名者( subsp.要正楷字)。例如:小白菜的學名為 Brassica campestris L. supsp. chinensis Mak. 。金午時花的學名為: Sida rhombifolia L. subsp. rhombifolia,如果亞種名與種名相同時,則亞種名後的命名者可以省略不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