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蘭 (5株,分佈位置:圖書館前、活動中心前'、螺陽樓與格致大樓間)
石蒜科(Amaryllidaceae)

◆學名:Crinum asiaticum L.

◆英文:Poison Bulb

◆別名:文殊蘭、白花文殊蘭、白花石蒜、文蘭樹、水蕉、允水蕉、引水蕉、海蕉、郁蕉、鬱蕉、水笑草、裙帶草、濱木綿、濱萬年青、海帶七、腰帶七、朱蘭葉、鬱金葉、郁金葉、扁擔葉、裹腳葉、裹腳蓮、羅裙帶、秦瓊劍、十八學士、牛黃傘、千層喜、翠堤花


◆原產地:台灣、印度至中國南方、琉球、日本

◆生長環境:為濱海型植物,分布於沿海地區、河旁沙地及林下半遮蔭且潮溼處,常被用做園藝栽培觀賞


◆生長習性:多年生草本


◆株高:可達1至1.5公尺


◆根莖: 地下莖呈球狀,稱為假鱗莖,地上莖圓柱形,直徑可達15公分,基部側邊可長出新芽


◆葉 

》單葉,肉厚質,帶狀披針形或劍形,基部下延抱莖,先端鈍或漸尖,常具急尖頭;全緣,邊緣呈波浪狀 

》葉長可達50公分至1公尺以上,寬可達6至12公分以上;無葉柄 

》葉表面滑綠色,兩面光滑無毛;平行脈


◆花

》兩性花,繖形花序,總花梗腋出,直立,與葉近等長,實心,無分枝;10至20朵以上小花著生於總花梗頂端

》總苞佛焰苞狀,總苞片2枚,膜質,披針形,長約6至10公分;小苞片狹線形,長約3至7公分

》花具梗,長約0.5至2.5公分

》花冠長漏斗狀,白色,具香味,花筒細長;花被合生,6深裂,裂片線形或長披針形,反捲,長約4至9公分,寬約0.6至0.9公分 

》雄蕊6枚,著生於花筒喉部,離生,淡紅色,花絲絲狀,長約4至5公分;花藥黃色,2室,線形,丁字著生,縱裂,頂端漸尖,長約1.5公分或更長

》雌蕊心皮3枚,合生;花柱1枚,下彎,柱頭3淺裂;子房紡錘形,長不及2公分,下位,3室,中軸胎座


◆果實:蒴果,成熟時黃色,近乎球形,直徑可達5公分,具海綿組織,質輕可飄浮於水面

◆花果期:花期:5至9月;果期6至10月

資料來源Peter's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