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射葉椰子 (1株,分佈位置:銅像前)
棕櫚科
‧英名:Macarthur Palm,Macarthur Clusterpalm,Hurricane Palm,Macarthur Feather Palm
‧學名:Ptychosperma macarthuri (H. A. Wendl.) Nichols Ptychosperma macarthuri (H. Wendl.) Nichols Kentia macarthuri H. A. Wendl.

‧別名:馬氏射葉椰子,叢立麥氏椰子、棕櫚竹椰子、青棕、麥克縐子棕

‧原產地:新幾內亞至澳洲東北部。引進台灣年代:1898、1901、1938 年。

莖:

幹細長,3~5 幹叢生或單幹直立,綠色,有明顯竹節狀葉鞘環痕,寬約 1.5 公分,高可達 3~8 公尺,徑 7~13 公分,基部有萌蘗生出。

‧葉:
羽狀複葉,叢生幹頂,外型輪廓為橢圓形,長 1~1.5 公尺,寬 60~80 公分,向四方開展;小葉 20~30 對,闊線形,長 20~40 公分,寬 2~4 公分,先端寬鈍截狀有缺刻,互生或近於對生,排列整齊;葉柄之上面略凹,長 20~30 公分,背面凸,斷面呈半圓形,葉鞘先端生有二個突出物。

‧花:
雌雄同株,肉穗花序自葉鞘基部成簇長出,長 60~70 公分,總梗短,有分枝,下垂;花小形,黃綠色或青白色,有宿存三角狀苞片;雄花:雄蕊數 14;雌花:花柱線狀,柱頭 3 裂,子房 3 室。

‧果實:

果實橢圓形,尾急尖,長 1.4~1.5 公分,成熟為鮮紅色,微酸;種子一枚,5 稜;胚乳同質,胚基生。

資料來源:認識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