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我們同行七十人在高鐵站集合,懷着興奮的心情登上高鐵,前往這次交流的目的地—廈門。
吃過午飯,我們乘船到聞名中外的鼓浪嶼。天公造美,在陰涼的天氣下,我們步行遊覽島上的到多國的建築風格,例如:德國領事館、天主堂等等,我們把這些別具一格的建築拍下來,為PBL做好準備。真期待到土樓看到更具特色的建築呢!
第二天,我們師生一行七十人到廈門海滄區延奎實驗小學交流和參觀。杜校長熱情地帶領我們參觀校園,看見綠草如茵的花園、充滿童趣的閩南童玩—滾鐵輪、踢毽子,同學們都玩得樂不可支。杜校長不但向我們示範了石磨豆漿的技術,還準備了香甜的豆漿招待我們,品嚐過豆味濃郁的豆漿,回味無窮。
參觀完校園後,我們到音樂廳進行兩地學生交流活動:簽署心意卡、與筆友面對面交流,更加堅定兩地同學的友誼。兩校同學準備了精彩的文藝表演,包括繞樑三日的演唱、活潑生動的舞蹈和聲情並茂的朗誦表演。我們還與小夥伴一起上詩文課,體會蘇軾筆下《飲湖上初晴後雨》的美麗風光,共賞祖國美好山河。這次的交流活動讓我們對姐妹學校有更深入的認識,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回憶。
下午,我們乘坐了廈門快速公交(BRT),體驗廈門公共交通工具的便利。
我們還到集美學村,欣賞獨特的閩南僑鄉的建築風格,還體會到陳庚嘉先生在祖國創辦教育的無私精神。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能親眼目睹土樓的雄偉。首先,我們來到永定客家土樓,進行了夯土體驗。我們拿着重重的木樁捶在泥土上,明白到建築土樓的不容易。由石頭、泥土、乾草、紅糖等能取自於大自然的建築材料,興建而成的土樓,使我們大開眼界。
到了清福驛站,更親手體驗打糍粑。雖然打糍粑的過程很辛苦,但是最終能把軟糯香甜的糍粑放進口中,怎樣辛苦都是值得的。吃過晚飯後,我們逐一感謝身邊的同學、老師、導遊,帶來了如此難忘的旅程。最後,我們圍著篝火唱跳,共同度過既愉快又難忘的時光。
在別具特色的土樓醒來,吃過農村風味的早餐,便到達有「土樓王」之稱的啟承樓。看著巍峨壯麗的土樓建築隱匿在重巒疊嶂的山脈裏,讓居住在「石屎森林」的我們耳目一新,原來人與自然可以以這樣融洽的方式共存。
或許你們以為這樣的景區只供遊客們遊覽觀賞,但原來這些土樓仍有居民生活其中,為我們介紹的導遊更是當中的一員。在導遊的介紹下,我們認識到土樓建築的誕生與閩南人遷徙的歷史,也認識到土樓建築的材料與設計有何奇妙。我們穿過土樓的大街小巷,肆意探索這片神秘綠洲,感受着當地熱情、淳樸的風土情懷。很感謝導遊的賣力演說和無私分享,更替我們拍下多張鮮為人知的美照。
別過永定土樓景區,我們在附近一所飯店進膳,菜式依然豐富,我們吃得津津有味。可此刻再美味的飯菜也比不上媽媽的家庭小菜,離家多日的我們十分掛念家人和香港,所以吃過午飯便前往漳州高鐵站乘坐高鐵返港。
在高鐵上,我們用心完成學習手冊,把今天的所見所聞記下。看着車外呼嘯而過的景物,我們漸漸沉睡過去,把這四日三夜的廈門之旅深深烙印在夢裏。
期待大家在PBL匯報當天來訪,讓我們為你介紹這時尚文藝,卻又源遠流長的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