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著名庙宇(一)
四马路观音庙
四马路观音堂最初立庙于1884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最早的建筑早已拆除,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84年重修扩建后的规模。扩建后该庙总面积达1500平方公尺,比原有面积增加了一倍。庙宇是以中国的传统建筑形式来建设的。
观音堂曾在1895 年和1982 年重修扩建。里头的石像、琉璃瓦、敦煌壁画等都是庙堂的已故前主持陈慎谦祖师,在80年代初庙堂重建时,远赴中国采购和订作的,至今依旧焕发盎然的古意。
根据该庙左边的墙上刻的颂德碑记,在公元1884年(清光绪十年)农历五月,由一家叫“陈两成“的商号献地,及众善男信女捐款而在原址建庙。1895年曾有过一次重修。而规模最大的重修是从1980年开始筹备与策划的,这次扩建耗资五百多万元。
百多年来,四马路观音堂一直以香火鼎盛而名声远播,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观音堂附近的一件事,也增加了这座庙的神奇色彩,据老前辈说,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飞机第一次空袭新加坡,四马路也挨了曰军的炸弹,当时观音庙隔邻几间房屋被炸毁,而观音庙被强烈的爆炸声波震动了一下,但没有中弹,只是隔邻房屋的被炸断的梁柱飞进了观音堂,并没有造成很大的破坏,当时人们啧啧称奇。
1980到84年重修扩建期间,观音堂照常开放,让各方善信去敬拜观世音菩萨。经常去观音堂进香的人都知道,堂内那座金碧辉煌的观音圣像,每到10年就要再镀金一次。几十年来,负责为圣像镀金的是葛家的师傅,最近一次镀金是在1994年,那时主持这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的是那年47岁的葛师傅,他从17岁时起就跟随父亲学习这套本领。据说,为观音像镀金可是一件十分隆重的事,马虎不得,必须选定黄道吉日,为圣像举行“退光”仪式,然后由三名壮汉,合力小小翼翼将圣像抬下来,移到楼上,以 方便进行镀金工作。镀金工作完成之后还要举行开光仪式。1994年那次镀金用了两三万元,所用的是比916还纯的黄金。
该堂约20年前已设大学生基金,用以资助大专学府的学生完成学业。每年受惠的有国 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工艺学院及义安工艺学院的学生。该堂是每年捐出一笔款项,交给各大专学府,由校方决定如何分发给需要帮助的学生。
新加坡著名庙宇(二)
天福宫
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华人庙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历史爱好者和对东方文化怀着好奇心的游客一定要来此一游。
19世纪时,直落亚逸街曾经面朝海滩和大海。早年城市规划部门在此填土造地,把新加坡市区向南延伸。华人聚居的牛车水 也从此处向内扩张。尽管一直在不断填土造地,但天福宫依然矗立在直落亚逸街,以夺目的方式提醒着人们牛车水的起源。
在慈善家陈笃生等闽帮领袖的鼎力支持下,建于1839 年的天福宫已成为新加坡最古老的华人寺庙。早期的华人移民有感于“海之女神”妈祖保佑他们顺利渡过了波涛浩瀚的南中国海,于是到天福宫酬谢神恩。这座寺庙甚至引起了清朝光绪皇帝的注意。光绪皇帝在 1907 年为天福宫题写了 “波靖南溟”(意为 “南海风平浪静”)匾牌。这块匾牌目前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永久展出。
天福宫的建筑彰显中国南方的传统风格。雕梁画栋、龙凤神灵雕像和屋脊上的彩色碎陶瓷装饰均为福建的装饰风格,十分醒目。令人惊叹的是,天福宫的原始结构中并未使用任何钉子。目前,天福宫已被列为新加坡国家古迹,由新加坡福建会馆管理。
新加坡著名庙宇(三)
粤海清庙
公元1820年代(大清嘉庆廿五年至道光九年),中国广东省潮汕各地人士乘船南来,海员商贾为答谢神明保佑海运平安,故于临海处设立一小屋安奉妈祖(天后圣母)成立万世顺公司管理此庙。此为新加坡第一座潮人妈祖庙。再者,为祈求平安,再请来潮州人祖神老爷(玄天上帝)安奉,故有老爷宫。查阅妈祖庙与老爷宫于1826(大清道光六年)二合为一,名曰粤海清庙,为一孖庙格局。左翼为上帝宫,安奉玄天上帝;右翼为天后宫,安奉天后圣母。自公元1845年(大清道光廿五年),庙宇由義安公司管理,潮人先贤董事们有鉴于此,据闻特于公元1852年至1855年间(大清咸丰二年至五年)扩建,并约于公元1859年至1896年(大清咸丰九年至光绪廿二年)又作数次修建,始有今日规模。
由于时长日久历经风雨侵蚀,庙宇再度出现老态,義安公司董事们英明管理下,不遗余力展开另一次重修筹划,逐于1994年11月1日(农历九月初九日)进行工程修建,使庙宇金碧辉煌,风貌胜迹重现,之后被国家古迹保存局列为国家古迹之一;并于公元1997年4月9日(农历三月初三日)邀请国家发展部长兼外交部第二部长林勋强先生主持修建落成典礼。
庙宇虽修葺,但风雨不愆,梁柱蚁蛀,屡易屡坏。義安公司于公元2011年9月11日(农历八月十四日)举行动土仪式,并于公元2012年2月8日(正月十七日)开始落架大修。屋瓦、围墙、壁画、木雕、嵌瓷、龙虎井等特邀中国潮汕工匠依原样修复,使庙宇重现昔日光彩;并于公元2014年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一日)邀请贸工部长林勋强先生主持修复落成典礼。
经过大规模修复后,风貌胜迹重现的粤海清庙在2014年9月3日荣获联合国亚太文化资产保存优异奖。同年,市区重建局也颁发旧建筑修复工程奖给予義安公司对古庙修复的认可。
新加坡著名庙宇(四)
居士林
在新加坡,提起居士林,便会想到著名的免费素斋,南侨诗宗邱菽园和它的过往,这家拥有85年历史的寺院,成了不少人在新加坡的必打卡之地。最近,来居士林多了一个新理由,那就是参观重修的大雄宝殿!历时5年重修,如今,这座新加坡古建筑,美轮美奂,充满了遥远的“古风”。
12根柱子,象征着众生从无明至老死的因果关系。金色斗拱及锻造精细的金具,加上厚重的实心青石柱础,体现出一种对佛法强而有力坚定不移的信念。
铜制的华严三圣头顶,设有中国特色的古建藻井,四只凤凰环绕五色彩龙,寓意龙凤呈祥、四季如意。唐代敦煌石窟莲花图案花板,从遥远的沙漠“走出”,在南洋居士林重现光彩。在大雄宝殿,天花板和地上纯净的汉白玉交相呼应,体现出华藏世界一切皆是宝莲的思想。佛像的背后还绘有汉传佛教造型的飞天。让人看了后,内心也超脱了生活琐事烦恼,得到深处的平静。此外,居士林也供奉大肚弥勒,代表笑纳人间百事,生平等心,呈喜悦相。四大天王象征风调雨顺,有护国安民的美好祝福。金身在灯光的照射下,更显得光彩熠熠。韦陀菩萨手持降魔法器,护持正义正法。一抬头便能感到他的威仪。
除了金身造像外,居士林的墙上还有很多浮雕。惟妙惟肖地讲述着佛教经典故事。比如说善财童子,受菩萨教诲,遍游南方诸国。浮雕将这一幕刻画得栩栩如生。除此以外,大殿的石柱、钟鼓等细节处设计也别具匠心。大雄宝殿重修专门请来福建等各地能工巧匠。他们跨越千山万水,耗时5年只为圆这段佛缘。最后,居士林每天都有免费素斋,提供给任何有需要的人士,显示居士林的宽宏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