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年起,馬雅各醫師受到基督教精神的薰陶與教育,傳遞神的旨意成了他畢生的志願。1865年,他動身前往台灣,開始橫越半個地球的宣教之路。他不畏艱辛的深入台灣山區,將福音與醫療服務傳遞至平埔族群部落及更遙遠的彼方。
19世紀,一個已經脫離靠繪畫記錄景象的年代,照相機的出現讓人們得以用更精確的方式記錄美景。有著「福爾摩沙Formosa」之稱的台灣,也在這時候悄悄地被當代攝影家記錄下來。從馬雅各醫師口中得知台灣原住民生活樣貌,攝影家湯姆生毅然決定:帶著沉重且手續繁瑣的濕版攝影器材,前往台灣淺山一探究竟。
熱愛挑戰的冒險家
英國探險家 必麒麟
(William A. Pickering 1840-1907)
必麒麟於1863年抵達台灣,參與處理海關稅務,也為了取得山區資源前往內山探訪,因著他的語言天賦與涉獵的人事物極廣,協助馬雅各醫師在傳教與行醫上開展新的路線,讓山區有機會成為基督教在台灣播種之處,是19世紀帶外國人走進惡地的關鍵引路人。1898年,必麒麟在退休後完成他在福爾摩沙探險的回憶錄,將所見所聞鮮活地呈現在世人的眼中。
平埔族群男性
(Pepo Male, 1871)
19世紀末,外國人士開始走進惡地、深度探索福爾摩沙,平埔族群男性在其中便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因出外交易結識必麒麟的地方頭人、因受馬雅各醫治而帶領部落受洗的地方酋長、有擔著上百斤攝影器材的挑夫,更有沿路守護的武裝嚮導。有這些族人的引路及互相效力,湯姆生與馬雅各才有機會完成穿越惡地形的壯遊。
平埔族群女性
(Pepo Female, 1871)
當年在湯姆生鏡頭下的平埔族群,主要包括位於左鎮、內門的西拉雅族以及甲仙埔、荖濃與六龜里的大武壠族,而一張〈木柵女與嬰孩〉的側寫,更是當代認識平埔族群文化的珍貴資產。藉由信教、進入馬雅各醫師的家及醫館協助,平埔族群女性對於台灣及西方文化之溝通與交流,扮演著隱形但關鍵的角色,也讓湯姆生在書中特別向內門木柵的女性致意。
2023 USR社會參與跨校共學南區聯展於10/27-28在高雄市總圖書館一樓廣場盛大舉辦,惡地協作團隊展出「湯姆生/馬雅各之路」主題展覽,以遊戲像素版的惡地實境,介紹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中,本團隊以「新資訊」、「新體驗」、「新產業」三個社群在社區場域的實踐經驗。
這次的攤位主視覺是以遊戲像素的風格作為呈現,發想自惡地協作團隊中簡瑋麒老師與左鎮國小合作的「地方數位創生」課程,在疫情時期以遠端連線的方式,與左鎮國小四年級學生一起在gather.town平台建置「像素惡地」,學生在社區進行訪問與調查,並繪製像素元素,與惡地協作團隊的師生共同打造出左鎮實境的元宇宙。
前往左鎮元宇宙 ▶►▶https://app.gather.town/app/4LObgt6yju2OrUdh/Badland
實體展攤設計,則有惡地地形、遠方竹林、岩石層層堆疊的像素風惡地實境,以及取自「湯姆生/馬雅各之路」中重要角色的造型扇子與人型立牌-約翰湯姆生攝影師、馬雅各醫生、必麒麟探險家、平埔族群男性與女性,供觀展者拍照合影、互動。
在惡地協作團隊中,12位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分為「新資訊」、「新體驗」、「新產業」三個社群,透過資訊、設計、科技的加值與跨域運用,將實踐場域拓展到台南高雄的西南惡地。
為了呼應本次展覽的遊戲像素風格,我們將「新資訊」、「新體驗」、「新產業」三個社群模擬成遊戲戰隊,每一個戰隊有不同的技能點、跨域值、社區連結力,而每一位老師就是戰隊的成員,不僅著各自的專長技能,也與多元的社區夥伴有所合作。
社區夥伴則是我們的「NPC」(NCKU - Partnership- Communities),協助提供社區寶物、實務的經驗值,也給予回饋與建議等,是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中的關鍵角色,一同帶領著大學師生學習地方智慧、串連關係人口,共創互助共好的社會與實踐理想的平台。
這次惡地協作團隊參與USR南區聯展,不僅是作為大學團隊經驗的成果分享,更是與惡地社區夥伴互為主體的歷程,因此我們邀請了兩個社區單位夥伴製作了在地點心與蒞臨現場的大家分享,也希望可以讓現場民眾品嘗到惡地小食的美味。
在西拉雅的米食料理中,以天然零添加的鳳梨乾、桂圓乾加上木柵好蜜,與西拉雅傳統穀物tarau和在地薑黃融合在一起的糕點,是馬雅各在木柵時品嘗到的在地美味。
左鎮公舘社區境內的薑黃種植在貧瘠的青灰泥岩地質上,孕育出有利於人體的紅薑黃素,多過於一般地質的薑黃。社區以公平交易收購在地種植的薑黃粉,無農藥、無重金屬殘留,製作出營養健康的薑黃餅乾。
【策展團隊】
視覺設計|林筱棋 XIAO.QI
文字編輯|林玲安、林宥祺
協力廠商|露木文創、苑美海報輸出印刷坊(東寧店)
攝影記錄|左達工作室
惡地小食|集穡室工坊、公舘社區發展協會
展覽介紹|林玲安、林宥祺、林筱棋、趙之為、陳若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