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山記】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 @ 國家文化記憶庫2.0「時空旅行社」線上策展平臺
昔日,海洋如同是歐洲人群認識另一國度的路徑。曾經,他們沿海進入臺灣山林,與高雄沿山木柵(Bak-sa)部落的西拉雅族人在山間互道平安,捎來西方基督福音樂章、捕捉了西拉雅族人生活群像,留下福爾摩沙島的時光切片。
過往,山嶺與海洋在臺灣是一種地理上的阻隔,統治者或外來者透過製作地圖或描繪圖像等方式,以填補自身的未知;對在地人來說,山、海可以是一種通道與路徑,藉此各地人群在其中移動,進而相遇。 荖濃,曾位於已知與未知之間的地理交界。希望領著參與者們隨著在地生活者的足跡入境-「徑入荖濃生活工藝.家」,從中看見獵人的環境哲學、地方「植」人的植物知識、工藝作品中的技藝與記憶顯影。
文字圖片資料來源: 臺史博「串山記」-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
111年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計畫 / 策展人: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國家文化記憶庫2.0「時空旅行社」線上策展平臺
湯姆生在旅行紀錄中提到許多淺山風味,透過這些紀錄,我們得一窺150年前先祖們生活的現場。如今地方社群探尋食材重新創作,讓當年湯姆生在舌尖上體驗的淺山驚喜,再次感動一起生活在這座島嶼的我們。
文字圖片資料來源: 臺史博「串山記」-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
110年 走進內門 / 策展人: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 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課程 @ 國家文化記憶庫2.0「時空旅行社」線上策展平臺
從觀音信仰看羅漢門迎佛祖與民俗藝陣-- 高雄內門區約1萬多人口擁有文武陣頭近60陣,密度高達全台之冠,素有「藝陣之鄉」之稱。內門紫竹寺為慶祝觀音佛祖生日所舉辦的「羅漢門迎佛祖」遶境活動,則扮演著支撐藝陣發展的重要角色,並自2001年起由交通部觀光局列入12大重要節慶活動之一,2014年由文化部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如此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地區,如今卻面臨少子化及傳承的挑戰,因此本次策展除展現地方特色與歷史脈絡外,也提出未來發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