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Development History
Development History
圖片資料來源:Wellcome Collection
2004.08 游永福與王雅倫副教授信件交流討論
2005.09 劉克襄影印寄贈游永福Through China with Camera1898 英文版中的臺灣段落
2005.11 游永福與地方團隊湯姆生路徑踏查工作開始 (甲仙、荖濃、杉林段)
2006.10 游永福與法國魏延年交流,帶領「湯姆生1871線性文化遺產」文化路徑台灣訪問團
2012 羅漢門文史尋根工作室陳聰賢承辦「約翰。湯姆生1871南台灣探險路線之旅」
2013 翁裕峰 透過成大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投入左鎮,與教會合作進行偏鄉課輔
2013 翁裕峰 開授「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課程,協助社區培力
2013.03 游永福透過台史博研究組石文誠組長協助,與翻譯授李仙得的《臺灣紀行》費德廉交流互動
2013.09 游永福旗美社區大學「循著湯姆生足跡」課程,規劃左鎮到六龜之走讀調查及促進參與
2013.09 游永福成立「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FB社團
2014.03 游永福與中研院廖泫銘交流,取得威爾康圖書館照片電子檔
2015 楊中平 透過人社計劃投入社區、教會及國中之數位培力
2015 簡聖芬 「人道建築的在地實踐」課程透過耆老訪談挖掘古道主題
2015.03 游永福「就是要看見臺灣之美: 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台灣線性文化遺產特展」策展
2016 張秀慈 承接105年度高雄地區農村再生永續陪伴計畫,協助農村社區培力
2016 張秀慈 與人社計畫合作開授「社區規劃與地方行銷」課程
2016 楊中平 與跨領域團隊開授「西拉雅語文數位復育及線上教育」
2017 張秀慈 承接106年度高雄地區農村再生區域亮點計畫,以惡地規劃亮點路徑
2017.12 游永福「湯姆生1871台灣線性文化遺產特展」甲仙圖書館常態展
2018 張秀慈 以古道及志工旅遊為主題申請農村再生創新研究計畫,實際進行古道踏勘
2018 楊中平 開授「與心靈及土地的對話-馬雅各之路」課程
2018 大學社區夥伴以左鎮古道踏查復育主題獲國際社會設計獎SEED AWARD
2018 游永福「尋找湯姆生:1871台灣文化遺產大發現」專書獲出版獎助
2019 大學社區夥伴左鎮古道踏查復育方案獲刊英國Live Projects Network
2019 張秀慈 以社區GIS為主題至中研院分享左鎮案例
2019 翁裕峰 連結左鎮國中與台灣歷史博物館進行左鎮糖鐵主題調查
2019.05 成大都計師生以以惡地協作主題獲「第十四屆全國規劃系所聯展優選獎」
2019.09 翁裕峰 透過實踐大學USR連結必麒麟主題擴大至旗美9區串聯
2019.10 游永福「尋找湯姆生:1871台灣文化遺產大發現」出版
2019.11 戲偶子劇團於真理大學演出「福爾摩沙奇幻之旅」湯姆生支線故事
2019.12 大學社區夥伴以惡地古道作為對話策略獲第一屆對話影響力獎
2020.01 翁裕峰 聯絡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催生「湯姆生文化節」可能性
2020.03 賴清德副總統至荖濃溪谷健行並體驗濕版攝影
2020.06 楊中平 成大博物館「迴音夏至- 山林• 對話• 西拉雅」策展
2020.09 游永福旗美社區大學「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課程,匯集願意投入導覽工作的夥伴
2020.11 蘋果日報記者之「尋找湯姆生」紀錄片獲獎
2020.11 內門內興社區「內興戲」
2020.11 內門溝坪社區「雨豆樹下的饗宴」
2020.11 NCKU BEST團隊以湯姆生馬雅各之路主題獲青發署青年壯遊計畫之走讀行腳獎
2021.01 成大惡地協作USR新體驗課程以湯姆生影像素材進行體驗設計與觀光規劃
2021.05.11 成大都計師生與高雄農村再生輔導團隊澄田整合規劃合作,於日光小林社區辦理湯姆生/馬雅各之路觀光資源盤點工作坊
2021.06 成大都計師生湯姆生/馬雅各之路觀光整體發展計畫線上成果發表
2021.06 楊中平 線上演講「跨越時空的腳蹤--府城向東」
2021.06 簡瑋麒 「創作實務與反身性方法論」 線上成果發表會
2021.06 林蕙玟 「文化遺產創意營銷」 線上成果發表會
2021.06 美濃愛鄉協進會杉林、六龜路線踏勘分享
2021.10 美濃愛鄉協進會辦理「修復百年記憶-六龜后山手作步道工作坊」
2021.10 游永福湯姆生來臺150週年之「湯姆生文化節」系列演講
2021.10 戲偶子劇團阿火與Jean的福爾摩沙奇幻之旅巡迴演出
2021.10. 25 張秀慈 辦理「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古道地景再現工作坊」 -左鎮場
2021.11 翁裕峰 實踐大學結合旅行公會踩線團,訪視必馬湯路線上的成熟據點
2021.11 陳柳足 分享公舘社區經驗於文資局/台史博主辦之〈湯姆生馬雅各台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社會設計工作坊〉
2021.11 游永福、張秀慈、楊中平、廖安惠 發表於文資局/台史博主辦之〈湯姆生馬雅各台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研討會〉
2021.11.11 張秀慈、楊中平 發表於台史博主辦之〈湯姆生馬雅各台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研討會〉
2021.11.13 成大都計師生之 「穿越惡地形–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壯遊平台」獲選TGOS 地圖協作應用組創意故事地圖協作組第一名
2021.11.29 張秀慈 錄製台南市文化局台南市歷史名人「馬雅各」Podcast
2021.12.03 廖安惠 「馬雅各醫師手稿與張瑞雄牧師文書發表會」
2021.12.05 翁裕峰 實踐大學「囊螢東高山水相連創生研討論壇」
2021.12.05 成大惡地協作USR團隊至內門區公所辦理社區說明會
2021.12.12 木柵部落古調合聲族語歌謠新創發表會 「聽見木柵在唱歌 」
2021.12.13 張秀慈 至「臺灣糖業文化性資產調查及推廣交流計畫地方諮詢座談」分享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大學地方協作經驗
2021.12.25 杉林區金興社區 湯姆生/馬雅各之路枋寮-六龜古道健行活動
2021.12.27 張秀慈 辦理「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古道地景再現工作坊」 -內門場
2022.01.07 林禹欣 (成大都研所研究生) 辦理「湯姆生馬雅各之路數位平台線上工作坊」
2022.01.17 張秀慈 辦理「湯姆生馬雅各之路線上會議: 與台史博之對話」
2022.02.19 張秀慈 辦理「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古道地景再現工作坊」 -荖濃場
2022.03.25 張秀慈 與旗美社區大學、新化社區大學共同辦理「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左鎮內門段走讀踏勘
2022.04.24 林蕙玟 辦理「文化遺產創意營銷」 社區工作坊
2022.04.26 張秀慈 辦理「走進內門」 參與式工作坊-走一條回家的路:西拉雅文化的尋根之旅
2022.06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辦理多元視角在地書寫工作坊「當平埔遇見基督」、「樟腦林業」、「平埔族群漁獵技藝」、「唱自己的歌」、「手工技藝」、「湯姆生的飯盒」
2022.08 荖濃文化工作室、荖濃社區發展協會 執行農再計畫「荖濃溪畔約翰湯姆生走踏之旅」
2022.08 高雄市政府 辦理「杉林-六龜古道山徑健行」
2022.09 高雄市政府 辦理「山林探險趣! 游永福帶你體驗空前絕後的約翰湯姆生超chill高雄溪谷之旅」
2022.09.14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辦理風土文化路徑學工作坊
2022.10 高雄市政府 辦理「走入19世紀的台灣: 在荖濃溪谷和約翰湯姆生相遇」
2022.10.25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辦理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計畫階段成果分享會
2023.02.17 張秀慈 辦理台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月會首場「相遇後的迴響」
2023.03.31 張秀慈 辦理台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月會第二場「文化路徑之教育傳承」
2023.04.27 張秀慈 辦理台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月會第三場「文化路徑之多元詮釋」
2023.05.01 游永福受邀於講客廣播電臺分享馬雅各的故事【尋找湯姆生-湯姆生个荔枝乾】
2023.05.26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辦理「六龜山林物產文獻解讀會」
2023.06.08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辦理「策展培力工作坊」,與路徑夥伴共同發想策展主題
2023.06.14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辦理「策展培力工作坊-木柵部落遷徙故事」
2023.06.26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辦理「策展培力工作坊-荖濃溪流域大武壠人群文化技藝」
2023.07.09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辦理「走徑講演活動-左鎮信仰人群故事」
2023.08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數位創新中心、荖濃部落族人、左鎮教會 共同完成百年文物數位化工作
2023.08.03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辦理「西拉雅音樂工作坊」
2023.09.30 內門區集穡室工坊 辦理馬雅各遇見西拉雅「驚見,Baksa」族語音樂劇
2023.10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辦理「串山記─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展 」
2023.10.10 高雄第一社大自然生態社 完成「左鎮-拔馬教會到岡林-岡仔林教會的牧師路」踏查
2023.10.21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推動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體驗路徑「偵探人群文化記憶」
2023.11.03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辦理「串山記─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錨點系列展演活動推廣記者會
2023.11.04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推動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體驗路徑「聽見人群交會頻率」
2023.11.28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辦理「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計畫暨串山記交流分享會」
2023.12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數位創新中心 透過航拍技術紀錄當代白雲仙谷的面貌
2024.01.05 游永福、石文誠 受邀節目「文化相放伴 - 走揣湯姆生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拍攝
2024.02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數位創新中心 透過環景攝影保留展場風貌
(本大事記修改自游永福(2019),尋找湯姆生:1871台灣文化遺產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