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於法國的最早說法,馬卡龍最早出現在義大利的修道院,當時有位名為Carmelie的修女為了替代葷食,而製作這種由杏仁粉製成的甜點,另外又稱為修女的馬卡龍,
另有一說法指稱,和法式甜點劃上等號的馬卡龍,其實是從義大利引進的。1533 年,義大利梅地奇家族的凱薩琳.梅地奇與法國奧爾良公爵亨利政治聯姻後,帶著好幾為甜點師傅陪嫁,並且將甜點食譜也帶到法國。
最初的馬卡龍是以杏仁粉、蛋白和糖混合製成的單片餅乾,口感相當厚實而且沒有餡料,如上述所提及的聖艾米利翁的原始馬卡龍,外表凹凸不平,顏色如同燕麥餅乾(Oatmeal Cookies),樸實無華。
法國
由法國亞眠出產的亞眠馬卡龍,是一種小而圓形的馬卡龍
蒙特莫里隆城因為它的馬卡龍而著名,那裡還有一座馬卡龍博物館
瑞士
位於瑞士蘇黎世,由Confiserie Sprüngli創辦的餜子品牌
韓國
韓式的馬卡龍比法式、義式要來得大而厚實,外層則帶一點Q度彈性,並不如法式酥胸那般鬆脆,內餡部分則是走厚實路線
日本
馬卡龍在日本被叫做 "makaron"(マカロン),也是一種流行的糕點。有一種版本也叫馬卡龍,但是用花生粉代替了杏仁粉,是和菓子口味的,在日本廣泛流行
臺灣
法國馬卡龍名店Ladurée曾入駐臺灣,引發一股精緻甜點馬卡龍的風潮。台北馬卡龍名店單價在50~138元,而早期台灣以「小西點」為名的相同包裝食品,價格則相對平民。
最初的馬卡龍
1952 年,Ladurée 的烘培師 Pierre Desfontaines用兩片餅乾夾內陷的馬卡龍,像三明治一樣,把奶油、果醬等餡料夾在兩個蛋白杏仁餅中間,透過濕度與溫度的控制,調和出外殼酥脆、內餡柔軟的豐富口感──新式馬卡龍終於誕生。Desfontaines 還將「茶室」引進店舖,讓這種輕巧奢華的小圓餅成了巴黎男女最愛的甜點。
1993 年法國霍德家族集團買下 Ladurée,總裁大衛.霍德在 25 歲時接手父親買下的 Ladurée,展開將馬卡龍推向全世界的計劃。剛開始 Ladurée 的馬卡龍只有巧克力、咖啡、覆盆子和香草 4 種口味,霍德的第一個改變,就是為馬卡龍添加新口味──檸檬和開心果,也開啟 Ladurée 打破傳統,創造出多變口味的契機。接著,他將古典卻缺乏個性的 Ladurée,重新打造成浪漫華麗的宮廷風格,蛻變成今天的樣貌。
3月20日是全球的「馬卡龍日」。2005由皮埃爾·艾爾梅糕點坊在巴黎創設了這一節日,並作為一個傳統而傳遍世界。在這一天,世界上參與節日活動的麵包店和馬卡龍門店向顧客提供一份免費的馬卡龍樣品。馬卡龍所有額外銷售的百分之一將被捐獻給當地的慈善組織;但可能有部分地區的「馬卡龍日」不與全球同步,比如日本的6月21日。
1862年創立於巴黎,為法國精緻糕點品牌,最為人熟知的甜點非馬卡龍莫屬,擁有「馬卡龍界的LV」稱號。Ladurée在成立之初只是巴黎街角一間普通麵包店,然而,經過一場大火的吞噬後,重新開張的Laduree轉變成為巴黎第一間茶沙龍:淡橄欖綠色調,身著廚師服的小天使也就此成為Ladurée的品牌標誌。Ladurée優雅和諧的室內氣氛,使它成為當時巴黎知名的高級茶室。1930年代改良馬卡龍的做法,由單片蛋白杏仁餅變為雙層夾心,使得Ladurée幾乎與馬卡龍劃上等號。1997年於香榭麗舍大道開設第一間茶沙龍後,更使品牌逐步走向今日的精品甜點地位。